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版权申明

网络信息 | 家校互动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新华教育 | 人民教育 | 新浪教育 |


祝福 | 帮助 | 网址 |
网站社区 | 媒体报道 | 同行作文 | 作文点睛 | 教师频道 | 资讯频道 | 英语频道 | 搜狐教育 | 腾讯教育 | 网易教育 | 留言 | 链接 | 旧站 |
最新公告:     冠华作文网署假期间作文稿酬双倍!  [ghzw  2011年7月6日]            冠华作文网录用的作文、论文稿酬翻一倍  [ghzw  2011年6月13日]            冠华作文网发布征集令  [ghzw  2011年6月3日]            请大家到新网站注册,登陆发表作文。  [ghzw  2011年5月2日]            冠华作文网新年发红包了啦!  [ghzw  2011年1月20日]         订阅: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教育资讯 > 重磅推荐 > 正文         ★★★
2016年高考作文题预测大揭秘系列【五】创新发展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6/2/15 19:26:08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母题透视◆
毋庸置疑,创新发展近年来一直是高考命题人热衷的话题。如2009年山东卷(见证)、上海卷(板桥体),2010年浙江卷(角色转换之间)、北京卷(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湖南卷(早)、上海卷(丹麦人钓鱼)、福建卷(格林童话的故事),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中国崛起)、北京卷(如何看待兵乓球赛中国夺冠)、江苏卷(拒绝平庸),2012年安徽卷(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湖北卷(科技的利与弊)、山东卷(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2013年北京卷(科学家与文学家谈手机)等,都属于这一母题。
创新是世界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有了创新精神,就有了前进的希望;有了创新能力,就有了解决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当代中学生生活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对创新发展耳闻目睹,亲身经历,势必会有自己的感想和体悟。这一话题有利于发掘学生潜在的精神力量,有利于考查其对时事社会的关注度。
写好此类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做一个有创新发展思维头脑的人,感悟热点,使作文具有时代气息。
其次,要打开思路,转换角度,多向立意,多方选材,在新颖独特、思维巧妙上夺人眼球,出奇制胜。
最后,要广泛积累相关素材,掌握命题样式和文体写作技巧,作文时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子题裂变◆
No.1  创新需要勇气和智慧。创新,本质在“新”,核心在“创”,需要勇气、智慧和激情,说到底,最需要的是人思想上解放。有勇气,才有创新的可能;有智慧,才有创新成功的可能。
No.2  继承与创新。创新是重要的,继承同样重要。缺少了继承,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了创新,生活就变成了一潭死水,毫无波澜。既要懂得发扬自己的特色,勇于创新,又要善于继承前人的传统,取其精华,才会有更大的成功。
No.3  创新不可盲目。创新不能盲目,每一步都要三思而后行。创新是手段,不是目的,创新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如果盲目追求创新,效果适得其反,那还不如不要创新,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
No.4  转变思路。山穷水复之时,不妨让自己的思路转个弯,打破定势,突破常规,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问题,或许,你会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No.5  生于创新,死于守旧。无数事实告诉我们,“生于创新、死于守旧”是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尤其在现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更要杜绝固步自封,夜郎自大,而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在创新中发展、自强。
No.6  自我否定和自我发展。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大自然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要想在这样的社会中生存,我们就要不断地否定自己,在否定中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No.7  可持续发展才是硬道理。竭泽而渔,甚至以邻为壑的做法是极其短视的,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只有将目光投向可持续发展,尤其要解决与环境发展的和谐、协调问题。让大自然真正成为我们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资源。
    No.8  创新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最高表现。创新,不是墨守陈规,而是推陈出新。鼓励质疑,培养思维的独立性;激发想象,培养思维的连动性;打破定势,培养思维的多向性:让成功之花开在创新思维的枝头上。
    No.9  创新与个性。创新需要个性自由。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富于创新的人无不有着独特的个性。尊重个性自由的社会有利于调动人们创造历史的主动性、积极性。
◆名校押题◆
押题1  (陕西省实验中学)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甲、乙、丙三个推销员到庙里卖梳子。
甲推销员到庙里一看,都是光头和尚,谁也用不着梳头,无功而返。
乙推销员到庙里对和尚说:“用梳子刮头皮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健脑益智,对研习佛法可起强记博览之效。”于是,他卖掉了十几把梳子。
丙推销员到了庙里对住持说:“善男信女们磕头之后头发都乱了,如果每个香案上都摆上几把梳子,让他们磕头之后能够梳理好头发,既体现了寺庙的关心,又能使善男信女们不会蓬头垢面,以免对佛不敬,岂不善哉?”于是,他卖掉了上百把梳子。
要求:自主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文体、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押题理由】
党的十八大报告全文中,有57处出现了“创新”一词,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培养创新等等,由此可见创新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中学生是祖国发展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对于创新的认知关乎着我国的未来,因此,这一话题理当受到高考作文命题的青睐。
【写作导引】
向和尚推销梳子,似乎是绝对不可能甚至是荒唐可笑的,正如材料中的甲推销员,他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类人的处事方式和办事态度,即面对现实问题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或安于现状,消极面对。以这样的态度面对生活必将一事无成。写作时可选取这一角度深入剖析,进而确定立意,构思谋篇。
乙推销员面对这一难题,不是悲观退缩而是勇敢面对。他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以梳子的特殊功效为理由,卖出了十几把梳子。这种小小的收获虽不尽如人意,却体现了他面对惨淡的现状能够积极面对的乐观心态。写作时可由此拓展思路,从乐观的心态与事业的成功间的关系等角度入手构思成文。
丙推销员面对这一严峻现实,开动脑筋,另辟蹊径,来了个“曲线救国”——转移销售对象。正是这一巧妙转移,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商机,让他卖掉了数量可观的上百把梳子。他成功的秘诀就是他能够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走出一条创新之路。写作时可从这一角度出发,谈创新思维对成就事业的重要作用等。
面对同一个问题,三个推销员由于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态度不同,因此各自使用了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导致了三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写作时也可统揽材料找出统一的内涵——“思路决定出路”,作为文章的立意进行写作。
【押题范文1】
让思维转一个弯
很多时候,我们只要让思维转一个弯,就能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题记
在这个世界上,能让思维转弯的人并不多见;而转与不转则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所在,也是事业是否成功的关键。
从前,有三个人去庙里卖梳子。第一个人认为让和尚买梳子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是枉费心机,于是便知难而退,结果一把梳子也没有卖出去。第二个人脑筋一转,说服了和尚们用梳子刮头皮以增进脑部血液循环,于是卖出了十几把梳子。第三个人则另辟蹊径找到寺庙的住持,并向住持建议说:“如果在每个香案上都放上几把梳子,不仅能让前来进香的善男信女们整理好叩拜时弄得散乱的头发,以显示对佛祖的尊敬,还能表现出佛家以慈悲为怀,让他们梳去万千烦恼的至善大德。”住持听了后频频点头。于是,第三个人卖出了上百把梳子。
很显然,第三个人的成功得益于他那独特的思维方式——创新思维。实践证明,创新是事业成功的无量法宝,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是国家发展的长久推手,是世界繁荣的永世良策。
康有为说:“创新则尽涤旧习而气象维新,守成则安静无为。”黄汉清也说:“企业的成败在于能否创新,尤其是当前新旧体制转换阶段,在企业特殊困难时期,更需要有这种精神。”不错,纵观古今中外,大凡事业有成的人都是勇于创新的先锋。
沃卡,只是让思维转了一个弯,竟使他富于创意的作品风靡全世界,而他也因此被人们称为“拉链大王”。一百多年前,芝加哥博览会上展出了一个叫“拉链”的展品,这个小物件在当时没有引起丝毫反响,可是沃卡却发现了它,并用1美元买下了那个拉链。接下来,他便让自己的思维转了一个弯——将那些不起眼的拉链安到鞋子、服装、钱包上进行销售。结果,拉链凭着它简单快捷的特点很快就打开了市场,为敢于创新的沃卡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和巨大的财富。
其实,让思维转一个弯并不难,只需有勇气和智慧就可以。当然,固守传统的思维定势是它最大的障碍。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世上并不缺少这种敢于突破传统模式让思维转一个弯的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杜甫,勇于打破前代文人骚客的思维定势,力求“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终于开创了自己的文风,成为一代“诗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也是让思维转了一个弯,标新立异,大胆创新,才把画竹的技巧渗透在书法艺术中,最终独创了板桥体这种别具一格的新书体。
让思维转一个弯并不是闭门造车,也不是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而是在借鉴和吸收他人优秀思维的基础上形成的。王业宁说过:“要创新需要一定的灵感,但这灵感不是天生的,而是来自长期的积累与全身心的投入。没有积累就不会有创新。”因此,思维的弯也不能乱转,只有转得适时,转得漂亮,才会发挥其神奇的作用。
让思维转一个弯是智慧的表现。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纷繁复杂的问题,对此,我们不能手足无措或俯首称臣。因为,只要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理清头绪,并且在适当的时候让思维转一个弯,就一定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让思维转一个弯,我们便能让许多棘手的难题迎刃而解;让思维转一个弯,我们将会收获意外的惊喜;让思维转一个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定会是一片醉人的新天地!
简评:文章标题即是中心论点,鲜明新颖,夺人眼球。行文中,作者时而引用名人名言辨析说理,时而选取典型事例巧妙论证,时而排比句式分析论述,使得文章内容充实丰富,论辩深刻有力。结尾处再扣中心,总结全文,发人深省。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语言畅达。
【押题范文2】
成功烹饪完成手册
原料:悟性非凡的大厨一名,勇气适量,智慧足量,创意适量。
步骤:
一、将块状勇气切成了,与智慧混合,充分搅拌,倒入锅中,用激情之火持续微热混合物。
范例:若对上述操作感到困惑,参照以下高手支招。
百事公司与可口可乐公司竞争激烈。为吸引更多消费者,“不走寻常路”的百事公司,拍摄了一组外星人广告。更令人瞠目的是,百事公司斥资逾5000万美元将外星人广告发射到太空去。面对如潮的非议、嘲讽,百事公司给出的回复是:“当外星人登陆地球时,他们说的第一句话一定是‘给我来瓶百事可乐’!”
一个月后,发射出的外星人广告没有丝毫动静,地球却沸腾了——百事公司CEO的年薪伴着新品销售额狂涨。
烹饪心得:想常人之不敢想,做常人之不敢做,谓之勇气;结合实际情况,权衡利弊,深思熟虑,谓之智慧。将勇气与智慧相结合,“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二、向锅中加入适量创意粉末,再搅拌。
高手支招:我们每天都会喝水,可你注意过我们喝水的杯子吗?作为东方人,我们五官没有西方人立体,鼻子也没有西方人挺拔。日本人似乎更早觉察到这一点——随着全球化,愈来愈多的西方人来到日本工作生活,敏锐的日本人发现他们的大鼻子给喝水造成不小的尴尬,因为杯口是平的,喝水会抵住鼻梁,很不方便。
于是,风靡西方世界的斜口杯诞生了——倾斜的杯口让西方人的大鼻子不再成为喝水的烦恼。
烹饪心得:创新是为消费者服务的,能够洞察到消费者的需求并跳出传统思维模式的局限,发挥创意,成功也就不再遥远。
生活中许多常人看来司空见惯、理所应当的事情,只要你思维不被局限,就会创造奇迹。有创意,才够味。
三、等待10分钟,你会闻到沁人心脾的芳香,成功做好了!还等什么,尽情品尝成功的滋味吧!
烹饪小结:
勇气、智慧、创新,可谓成功三要素。别人想不到的,你想到了,这是智慧;别人不敢做的,你去做了,这是智慧;别人不敢做的,你去做了,这是勇气;别人做到的,你换个方式做,这是创意。
成功,就是这么简单,就是这么美味。
简评:文章最大的亮点是体裁的新颖独特。作者借“烹饪”这一话题,融入对创新的理解和辨析,行文中选取典型的事例加以解析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思辨力。别出心裁的构思,流丽畅达的语言,严丝合缝的讲解,让人读来兴致盎然。
押题2  (黑龙江大学附属中学)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翁方刚和刘石庵是清代有名的书法家。翁方刚一生研究书法,讲究笔笔有来历,最佩服唐代虞世南、欧阳洵的书法。刘石庵则善于发展自己的个性,创造了一种丰腴厚重的书体。有人问翁,刘的书法如何,翁说:“他哪一笔是古人的?”刘不服,说:“我自己发挥自己的书法特色罢了,他哪一笔是自己的?”
这是两位书法家对待书法艺术的态度和观点,其实,推而广之,我们在继承其他一切传统与发扬自己个性特色的问题上也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和追求,请以“继承前人的传统与发扬自己的特色”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押题理由】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史。创新不是空中楼阁,它需要有在现实中的模板,依据模板,才能站在巨人的肩上成就自己的个性和发展。可以说继承和创新这种相反相成的关系令当下很多人感到纠结,自然,中学生也不例外。因此,继承和创新这一命题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不能不引起广大考生的高度重视。
【写作导引】
这是一则材料+话题的作文。材料列出了事例,材料后的解说则明确交代了作文的范围“继承前人的传统与发扬自己的特色”,作文时要在此话题内展开,要二者兼顾,不可只顾及一方以导致偏题。“继承前人的传统”与“发扬自己的特色”二者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既能“继承前人的传统”,又能“发扬自己的特色”,将二者辩证阐述,将是最佳立意。如果只“继承前人的传统”,而忽视“发扬自己的特色”,不敢创新,就会固步自封,更不能推陈出新;如果只“发扬自己的特色”,虽然有个性特色,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反过来说,任何人的成功并不是可以脱离“前人的传统”的,往往与前人的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从反面进行驳斥。但是,切记审题时要通观全局,全面把握。如果仅抓住“刘石庵则善于发展自己的个性,创造了一种丰腴厚重的书体”而大谈“成功”,就偏离了话题。同时,在写作时最好要适当引述一下材料,以避免不必要的丢分。
【押题范文1】
继承与创新
在生活中,要想获得成功,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少了继承,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样,便难以成功。只有既懂得发扬自己的特色,勇于创新,又善于继承前人的传统,才会更易成功。
创新,并不是所谓的闭门造车,不是靠自己的主观臆造去随意地瞎编乱造,而是要注意继承前人优秀的成果,在别人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创新才会显得更有意义。英国17世纪的科学巨匠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的三大定律,创新不可谓不丰富。可当别人问及他为什么会取得如此的成绩时,他说:“如果说我看得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虽然这只是一时谦虚之词,但细细想来,如果没有伽利略夜观星空,如果没有第谷数十年如一日研究天体的运行规律,那么牛顿想要总结出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似乎要大费周折了。可见,继承和创新是不可分的,只有在取得其精髓去其糟粕的继承中创新才是可取的。
马克思作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用毕生的心血写成了光辉巨著《资本论》,他的创新精神鼓舞和造就了一大批的仁人志士为社会的进步而奋斗。诚然,大英博物馆的一桌一椅见证了他的冥思苦想之后的豁然开朗,之后的奋笔疾书,见证了他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理论。但是如果没有他翻前人之作时的专注,摘抄资料时的认真,圣西门、傅立叶他们的空想理论,他也不会成功的。甚至可以断言,如果没有他们,《资本论》也许不会这么快地完成,我们也许还要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可见,在继承中创新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其实不用更多的证明,那指导我们走上富裕之路的邓小平理论,那真知灼见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便雄辩地说明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盲目的创新往往会弄巧成拙,让人传为笑谈。君不见那“邯郸学步”的郑国人,总想学习别人的步法,以便自己跟本国的人走路不一样,似乎是创新了,但是动机不纯,方法不对,不知继承,落了个爬回去的下场。前几年的小品《如此包装》也是说的这个道理,本来评剧便是一门值得继承的艺术,可是那个“总监”非要进行“创新”,将原来风马牛不相及的流行音乐与民族艺术强行配伍,结果是可想而知的。那“创新”出来的“四不像”让我们“津津乐道”了好些年。若不得要领,便很容易犯同样的错误。
继承和创新是鱼与水的关系。没有了继承如同只有鱼没有水,再好的创新也会成为空中楼阁,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而只有水没有鱼似乎更表现出只有继承没有创新的死寂,毫无生气。只有鱼和水统一在一起,才会变得有生气。正如创新和继承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会结出成功的果实一样。
创新是重要的,但是继承同样是重要的。你要想获得成功,继承和创新是必不可少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了继承便是无源之水,而没有了创新便是一潭死水,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才会真的“清如许”了。
简评:文章开篇即点明中心论点“既要勇于创新,同时又要善于继承前人的传统”,选择了最佳的立意,开门见山,干净利落。然后选取典型事例来具体论述“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关系,同时指出如何进行创新,提醒我们千万不要陷入“创新”的误区。结尾再次强调“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全文举例精当,结构紧凑,思路清晰。
【押题范文2】
创新,寻找另一片蓝天
生活中,我们往往习惯了走别人走过的路,我们以为不用披荆斩棘,不用摸索前行,会是安逸舒适的一段旅程。然而,我们却总是忽略了: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正如那句俗话一样: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而第二个吃螃蟹的人却是庸人。所以,在前进的道路上惟有创新、另辟蹊径,我们才能开拓出一片更加明亮的蓝天。
正如我国国画大师张大千,他不论是在花鸟、人物,还是在山水画上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画风粗犷、豪放,人们一看便铭记在心。他早年在国外留学时,曾经举办个人画展,并邀请了极富盛名的毕加索前去观赏指导。毕加索在来来回回看了好多遍后问道:“你的画呢?我怎么一幅也没有看到?”张大千疑惑不解,心想:展会上所挂的几百幅,不都是我的画吗?他怎么就没有看到呢?过了好一会儿才明白,原来毕加索是指没有看到他自己风格的画,尽管自己模仿了各种流派的各位大师,尽管自己模仿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却只能是“别人第二”,永远都生活在别人的光环抑或是阴影之下,如果自己善于创新、做自己,便就是真正的“自己第一”了。
路就在自己脚下,有时前方的脚印看似顺利,却也可能是一个万丈深渊,切不可一成不变、循规蹈矩,只有善于创新,才能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国外曾有一支探险队,成功地穿越了几百年来曾吞噬过无数探险者生命的沙漠,原因很简单:他们完全依照自己的方向感和随身携带的仪器,而不是顺着以前探险队员所留下的骨骸前行。他们也惊奇地发现,沙漠中的旧尸骸中往往还有很多新的尸骸,也就是说,人们之所以一直走不出沙漠,是因为他们总是在重复着前人完全错误的道路!
鸿星尔克有一句广告语:“不是我喜欢标新立异,我只是对一成不变不敢苟同。”成大事的人,往往都是在新的道路上独自起程。因为不满于面粉和食油的现吃现配,人们发明了干吃面;因为不满于传统洗衣的不方便,人们发明了干洗剂。因为他们懂得创新,才在商海中独占鳌头。
我们所说的创新,并不是所谓的闭门造车,不是靠自己的主观臆造去随意瞎编乱造,而是注意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只有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拓创新,才能走的更远。
学会创新,学会寻找另一片蓝天!
简评:文章立意准确,行文流畅,内容丰富,论证合理,辨析有力。文章在紧扣话题的基础上,辩证地分析“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尤其侧重、强调“创新”的必要性,举例时素材新颖,点面结合,强有力的论证了观点,扣合了中心。围绕话题但又有所侧重的立意构思方法是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审题写作方法之一,值得借鉴。
押题3  (河南大学附属中学)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31岁高龄的柯达公司,创立于1880年,是世界最大的影像产品供应商。它终究未能保住自己的辉煌,在2011年1月19日,向法院递交自愿破产业务重组申请。
或许,柯达在1975年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时,未曾想到将在其后的数码浪潮中陨落。彼时,柯达的胶片业务正笑傲全球,并牢牢占据美国90%的胶卷市场以及85%的相机市场份额。
柯达的破产值得我们深思,你从中想到了什么?请根据你的联想和感悟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押题理由】
当今世界是一个鼓励创新和发展的世界,创新和发展已经触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成了社会发展的主题之一。根据近几年高考作文的命题情况可以预见,高考作文命题将会继续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展开命题,鉴于此,广大中学生务必要做足对这一话题的准备。
【写作导引】
本题是材料型作文,审题要抓住材料中的重要词语、句子,挖掘出材料隐含的重要信息,进而理解材料内涵。这则材料的关键词有131岁高龄、世界最大、自愿破产等,关键句则是第二段。整合这些信息,全面把握材料,可以从“要学会改变,接纳新事物,不能固步自封”“立足长远”“机遇”“取舍”等方面立意。
具体说来,可从以下角度写作:
角度一:吐故纳新。柯达过去当老大靠的是胶片,与别人合作也是靠这个金刚钻儿,人家还会沾它的光。而随着技术革新,数码照相、摄像产品日渐成熟,取代胶片影像产品已成必然趋势,但柯达沉醉于自己的辉煌,不思改变,最终被时代淘汰。一个企业不善吐故纳新,与时俱进,满足于现状是没有前途的。
角度二:立足长远。柯达的破产,因为其只看到了当前的利益,而没有想到未来的走向,没有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规律。一个企业如果不能立足未来,高瞻远瞩,未雨绸缪,那么最终会退出历史舞台。
角度三:懂得取舍的智慧。柯达在数码时代,依旧固步自封,没有做出正确的取舍,最后只能破产。凡事要懂得取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舍未必不是好事,有时候舍就是得。
【押题范文1】
大处着眼  从长计议
有些人总是抱怨上帝不给自己机会,感叹人生无奈,抱怨社会不公平,其实,是他们不知道机遇就在身边,不懂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正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百年老店柯达公司破产的原因让我们深思:“只着眼于眼前利益的人不会有大的发展,只着眼于眼前利益的企业,不管过去多么辉煌,也是走不远的。只低头看脚下的路,不抬头看远方的目标,必然迷失方向,走上岔路。”
一个人要想成功,凡事应从大处着眼,通观全局,从长计议。蔺相如面对廉颇的多次挑衅,一退再退,一让再让,不和廉颇斤斤计较

[1] [2] 下一页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