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版权申明

网络信息 | 家校互动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新华教育 | 人民教育 | 新浪教育 |


祝福 | 帮助 | 网址 |
网站社区 | 媒体报道 | 同行作文 | 作文点睛 | 教师频道 | 资讯频道 | 英语频道 | 搜狐教育 | 腾讯教育 | 网易教育 | 留言 | 链接 | 旧站 |
最新公告:     冠华作文网署假期间作文稿酬双倍!  [ghzw  2011年7月6日]            冠华作文网录用的作文、论文稿酬翻一倍  [ghzw  2011年6月13日]            冠华作文网发布征集令  [ghzw  2011年6月3日]            请大家到新网站注册,登陆发表作文。  [ghzw  2011年5月2日]            冠华作文网新年发红包了啦!  [ghzw  2011年1月20日]         订阅: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教育资讯 > 重磅推荐 > 正文         ★★★
【高考作文备考】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47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2/3/16 15:25:39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命题意图:选材紧扣时代热点,关注现实问题,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将个人经历、思考认识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相关联,在列举不同人的观点之后,设置写作情境,启发学生自主思考,阐发观点。

2.作文解读:试题由材料、情境任务和要求三部分组成。

①材料部分:材料第一句列举了权威调查数据,并例举当下青年人语言贫乏的具体表现。二、三、四句对“失语”现象原因进行剖析,从“互联网时代流行文化传播语境”“思维惰性”“传统教育方式”三个方面做出提示,引发学生对这种现象产生原因进行多方思考。这是作文立意的基础。

②情境任务部分:情境任务直接给学生写作以提示,明确写作身份可以是“学生、家长或老师”;写作指令是写一篇“你‘失语’了吗”主题班级讨论会的发言稿,选准写作角度,表达情感体验,阐述观点思考。这部分是确定作文文体与写作角度的基础。最后,提出了一些常规的写作要求。

综合材料、任务和要求不难发现,任务要求明确而细致,考生必须确定一个内容——阐述失语现象、失语原因,一个身份——学生或老师、家长,一个任务——班级研讨会发言稿。要求考生既要明确发言稿格式、语言等要求,更要将自己融入到特定的身份、具体的情境中。文章中必须有对材料的概述与挖掘,更要点出“失语”的“原因”,并能结合自身实际和时代发展,客观理性深入剖析,找出应对策略,激励大家有意志力和信心来应对当下“失语”的困境,例如独立思考、训练自己的语言逻辑能力,鼓励多元化表达的平台和氛围等。既要有对自己观点的清晰阐述,又要有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大格局担当,同时发出号召或者提出希望、建议。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内”与“外”是一对表示方位的词。它们的本义非常简单,而一旦有了参照点或参照系(如圈内圈外、内行外行等),或是与其它的词组成新词(如内因外因、内求外求等),内涵就非常丰富。内与外的关系处理不但重要,而且复杂,还要讲究艺术。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作文题目由材料、提示语和要求三部分组成。

材料的核心词是“内与外”。首先从“内”与“外”的本义谈起,“是一对表示方位的词”;然后指出其内涵的丰富性,有了参照点(系)之后的词义变化,及组成新词后的内涵拓展,并给出例词,提示思路;最后一句话指出内与外的关系处理,重要、复杂且讲究艺术。综合来看,这段材料的关键句在于最后一句,“内与外的关系处理不但重要,而且复杂,还要讲究艺术”,前两句都是为末句做铺垫的。也就是说,材料的中心是谈内与外的关系处理问题。单一地谈“内”或者“外”,是片面理解材料内容,不符合材料的本意;简单空泛地谈“内和外的关系”,是浮于材料表面,也有游离材料打擦边球的嫌疑。

提示语体现这是一次传统材料作文,提示学生从“联想和感悟”出发,写一篇文章。学生如果选择以书信或发言稿的方式呈现,也可以。

要求体现的是传统要求。要注意的是,结合材料意思,“选准角度”可以从第二句中提示的词语(角度)切入,当然也可以有新的词语(角度),但必须体现内与外的关系,而不能只写其一。“明确文体”,要注意文体鲜明,不能写模棱两可的四不像文体。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冠大流行造成恐慌,气候变化带来砍坏,人工智能带来挑战……这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更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

在变化和不确定性面前,人们往往会有不同的表现。“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人民网也说:最高级的稳定,是拥有应变能力。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一)审题

材料的第一句列举了三个时代大事件并用省略号延伸出去,引导学生关注我们当前所面临的客观现实,并突出了“变化”和“不确定性”。这里“变化”是动词也是名词,强调客观世界的动态永恒。变化有确定的,如四季轮回,有不确定的,如病毒变异等黑天鹅现象。而“不确定性”是形容词,是“变化”的语意递进,强调客观世界的不可控的动态永恒。

第二句“在变化和不确定性面前,人们往往会有不同的表现”,将论述的重心转向人们的主观态度。

第三句引用“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和人民网的“最高级的稳定,是拥有应变能力”,聚焦关键词“应变”(或者“因时而变”),明确了立意导向“面对充满不确定性和变化的时代,我们要拥有应变能力(或因时而变的能力)”。

作文题在思想内容要求上比较集中,聚焦于“应变”(材料关键词“应变”同“因时而变”),体现了当代性、真实性、思辨性、引领性。能引导学生关注时代现实,直面充满不确定性与变化的时代,体现了“当代性”;能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引导他们运用语言文字去解决实际问题,直面内心的脆弱与惶惑,体现了“真实性”;题面的“变化”与“稳定”,到背后隐藏的变与常,弊与利的辩证关系,都旨在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这与选择性必修(上册)“先秦诸子”单元道家的矛盾转化思想和“逻辑的力量”单元的概念、推理与论证,具有内在的相关性,体现了“思辨性”;能引导学生认识到“不确定与变化”的恒常,磨砺其内心由脆弱到反脆弱、能应变,成坚韧,具有有价值观、人生观的“引领性”。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