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有人喜欢“先思后行”,有人喜欢“边思边行”,有人喜欢“先行后思”。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并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中列举了三种关于思与行的状态,一种是“先思后行”,第二种是“边思边行”,第三种是“先行后思”。三种状态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把握选择你的认识,或者由此引发的思考等。
“先思后行”,指的是凡事要先思考,然后再行动。俗话讲“冲动是魔鬼,三思而后行”。无论干什么事情,都需要先思考应该不应该做,如何去做,做后的利弊权衡等,如果没有这些思考,可以做让人做出错事,古往今来,因为不思而先行的错误有很多,甚至有很多人因为不动脑思考而犯罪甚至失去性命。而有些人因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诸葛亮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功名之下,是三思而后行,将潜在危险,退路,应变之法都想全再行事的足智多谋。当然,如果思考过多,往往思想负担重,往往在行动时会畏首畏脚。
“边思边行”指的是一边思考,一边行动。先思考一步,再行动一步,如果发现错误再思考,再调整,这样可以避免犯更多的错误,因此说,这样的做法也是非常不错的,既可以快速行动,又可以及时调整,很多人在做事的时候采取的都是这样的做法。比如,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当感觉成绩提高不快时,可以思考自己在学习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下一步应该怎么做,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实践,看思考出来的方法是否合适。但是,这样在行动的时候会有些拖泥带水,行动时放不开手脚等。
“先行后思”,就是先行动后思考,能这样做的往往是行动派,自己先行动,行动之后再思考,下一步是否还要这样做,或者是这样做是否存在什么问题等。但,这样的做法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因为不思考就行动,行动可能会出现问题,从而出现错误,会造成一定的损失;但是这样先行动,如果行动没有问题,可能会更好进入状态或者见成效。
以上三种状态各有利弊,在写作的时候可以选择其中一种,但要注意最好利弊兼顾,要不然论述不全面。当然,也可以把上面的三种状态结合在一起写,或者选择其中的两种状态等。写作时可以这样安排思路:先表明观点:三思后行会误事。主体为分论点并列形式。分论点一,瞻前顾后的行为却会使我们的行动处处掣肘;分论点二,但由于人主观意识之局限,过度三思,却往往陷入一叶障目之境。结尾处:吾辈青年,切不可陷入过度思考的泥潭。当立足自身,果断抉择。
参考立意:
1.三思而后行方为正道。
2.不思亦先行。
3.边思边行少出错。
4.先行后思要不得。
【佳作赏析】:思维与行动的关系
近年来,人们对于思维与行动之间的关系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有人认为在行动之前要先进行充分的思考,即“先思后行”;也有人主张边思考边行动,即“边思边行”;还有一些人则倡导先行动后再进行反思,即“先行后思”。这三种不同的立场引发了我对于这个问题的深入思考。
在我看来,“先思后行”是一种谨慎而理性的态度。当我们面临一个重要决策时,通过充分地思考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情况,并减少错误和风险。比如说,在学习上,如果我们能够先制定一个明确的学习计划,并仔细地安排时间和任务,那么我们就能更高效地利用时间,并取得更好的成绩。此外,在生活中,如果我们在购物之前仔细研究市场价格和商品质量,那么我们就可以避免盲目消费和被不良商家欺骗。
然而,“边思边行”也有其优点。有时候过于谨慎和拘束会使人失去机会和创造力。在创新和创造的过程中,有时候我们需要勇于冒险和尝试,而不是过度思考。比如说,在艺术创作中,一些伟大的作品往往来自于艺术家的直觉和灵感,而不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产生的。此外,在解决问题和应对突发事件时,边思考边行动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做出反应并找到解决方案。
然而,“先行后思”也有它的合理性。有时候事情已经迫在眉睫,我们没有太多时间去深思熟虑,只能先行动起来。而在行动之后,通过反思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更好地改进自己的行动方式,并提高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先思后行”、“边思边行”和“先行后思”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点。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三种方式,并找到最合适的平衡点。无论是谨慎地进行充分思考还是勇于尝试并及时总结反思,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环境。只有在思维与行动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因此,在面对思维与行动之间的关系时,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并保持灵活性和创造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不同场景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并取得更好的成就。
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每天,我们重复的是起床、漱洗、上学或者上班、吃饭、睡觉。这是每个人必须有的。但是,我们可以在这些机械的单调里体味不同。”——林清玄
材料二,爱迪生经过长达13个月的实验,使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发明电灯最后有了突破性进展。
时光如此,我们生活中的好多事情也是在一种重复中不断向前,也需要在重复中前进。
请结合你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一中,重点在于对“重复的生活”的理解,以及“我们可以在这些机械的单调里体味不同”这一句话的理解。其实,世界上没有绝对的重复生活,而是我们大都只看到了相似、一样的方面,对于时时处处存在的差异比较忽视罢了。如一日三餐是重复的,但是吃的形式、品种可以变动;作息是重复的,但是作了什么、怎么息的可以变动;仪式是重复的,但是文化在重复中不断创新。所以,若是能看到重复生活中的变化,而不是完全躺平,也就能体会到生活中新奇的美好。材料二中,爱迪生发明电灯这个伟大发明,做的是重复工作。他日复一日,反反复复地试验了几千次、几千种不同的材料,在重复中、坚持中取得了伟大的突破,发明了电灯,推动了人类发展的进步。对此,写作时可以首先指出“重复”对人生而言具有必然性、普遍性。每个人都在日复一日中生活,重复着学习、重复着工作、重复着与人交往。但不同的人在面对重复有不同的结果,有的人在重复中迷失,在面对重复时,变得消极、懈怠、无趣,每天都像是在原地打转,深陷生活的迷宫找不到方向、出路。正如佩索阿所言“我们是生活了一万天还是仅仅生活了一天,而重复了一万次。生活了一万天,仅仅就活了一天”。这种重复,消耗了生命,消磨了时光,禁锢了思想,束缚了生命所蕴含的价值。另一种人则是在重复中获得了新生,比如,在著名的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达芬奇在日复一日地画鸡蛋过程中训练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在此基础上,可思考,在不可避免的重复中,怎样避免迷失,取得新生。比如:一、不断重复,在重复中扎实基础;二、在基础的前提下,进一步追求上进,追求创新;三、在重复中不断前进,需要打破传统的束缚。最后可总结,因为有了重复,我们夯实了基础;因为有了基础,我们才敢于创新;因为有了创新,历史才不断前进!
【佳作赏析】:重复中的前进
每天,我们都会经历一系列的重复动作:起床、漱洗、上学或者上班、吃饭、睡觉。这些机械而单调的日常生活,似乎让人感到乏味和厌倦。然而,正是在这些看似毫无变化的重复中,我们可以发现生活的真谛。
林清玄曾说:“我们可以在这些机械的单调里体味不同。”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每当我意识到自己正在进行一项重复性任务时,我会用心去感受其中的微妙之处。比如,在每天早晨起床时,我会仔细品味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床上的温暖;在上学或上班的路上,我会留意身边不同季节景色的变化;在吃饭时,我会尝试不同口味的菜肴。通过这种方式,我发现了生活中那些被忽视的美好瞬间。
爱迪生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发明家。他花费了长达13个月时间进行实验,并尝试了6000多种材料和7000多次试验才最终取得了发明电灯的突破性进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重复中,坚持不懈地努力是前进的关键。
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也需要在重复中前进。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追求自己的梦想,都需要我们每天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正如爱迪生一样,他并没有在一开始就找到成功的方法,而是通过反复尝试和实验才最终取得了突破。只有在不断重复中积累经验、改善和创新,我们才能获得更好的成果。
重复并不意味着无聊和浪费时间,它可以成为我们成长的机会。当我们每天坚持做同一件事时,我们可以逐渐掌握其中的技巧和规律,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效率。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自己对某些领域有着更深入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
因此,我认为重复中蕴含着前进与成长的力量。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其中的美好,并且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在每一个重复中都能够收获新鲜感和成长。让我们珍惜每一个重复的日子,用心去体味其中的不同,勇敢地面对挑战,在重复中找到前进的动力。
通过这篇文章,我希望能够唤醒人们对于重复生活的思考,并激励他们在平凡的日常中发现不凡。让我们一起相信,在每个重复中都蕴藏着无限可能,只要我们用心去体味并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就能在重复中前进、成长和获得更好的自己。
上一篇文章: 2024年全国名校模拟作文题例文佳作赏析(5)
下一篇文章: 2024年全国名校模拟作文题例文佳作赏析(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