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4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14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在隐蔽战线涌现出了韩练成、郭汝瑰、张克侠、熊向晖等一批功勋卓著的红色特工。“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这是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所刻的一段碑文,这也是隐蔽战线工作的真实写照。
建国以来,各行各业都有隐姓埋名的建设者不断涌现。“中国的氢弹之父”于敏,28年隐姓埋名;“时代楷模”张富清,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荣立“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但退役转业60多年,刻意尘封功绩,深藏功名,到偏远贫困山区奉献一生;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她的名字才广为人知,这已经是青蒿素问世40多年后了,她说,“科学要实事求是,不是为了争名争利”;王继才和爱人30多年坚守海岛,默默奉献。
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本文的材料主要讲述了在革命战争时期和建国以来,有许多人在各行各业中默默奉献,隐姓埋名,不求名利,只为了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这些人的名字可能无人知晓,但他们的功勋将永远被铭记。根据这些材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写作:
- 人物选择: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人物进行深入分析,比如韩练成、郭汝瑰、张克侠、熊向晖等红色特工,以及于敏、“时代楷模”张富清、屠呦呦、王继才等。
- 精神内涵:可以探讨这些人物隐姓埋名、默默奉献的原因和动机,以及他们所体现的无私奉献、不求名利的精神内涵。
- 影响与意义:可以分析这些人物的行为对社会、国家和人民的影响与意义,比如他们为革命事业和国家建设做出的贡献,以及他们的行为对他人的激励和启示。
- 自我反思:可以结合材料中的话语,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是否具备类似的精神品质,是否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默默奉献,不求名利,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展开,可以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有深度,并且符合高中学生写作的思维方式。
【佳作赏析】:隐姓埋名的英雄,永垂不朽的功勋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群人,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了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甘愿在幕后付出。他们的事迹或许并不为世人所熟知,但他们的功勋却永垂不朽。读完这篇材料,我深感敬佩,也为之动容。这些隐姓埋名的英雄们,用他们的一生,诠释了忠诚、担当和奉献。
革命战争时期,我国共产党在隐蔽战线涌现出了韩练成、郭汝瑰、张克侠、熊向晖等一批功勋卓著的红色特工。他们身处敌后,深入虎穴,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民族的解放,英勇斗争,不怕牺牲。他们的事迹鲜为人知,但他们为新中国所付出的努力,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建国以来,各行各业都有隐姓埋名的建设者不断涌现。于敏,中国的氢弹之父,为了国家的核事业,隐姓埋名 28 年;张富清,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荣立“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但退役转业 60 多年,刻意尘封功绩,深藏功名,到偏远贫困山区奉献一生;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她的名字才广为人知,这已经是青蒿素问世 40 多年后了。这些英雄们,他们默默无闻,却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些隐姓埋名的英雄们,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淡泊名利,一心为公。他们深知,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幸福生活,需要有人在背后默默付出。他们甘愿做这样的幕后英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和担当。
这些英雄们的事迹,对我们这一代青少年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我们要学习他们淡泊名利、一心为公的品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们还要学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时刻铭记那些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而付出的英雄们。
总之,这篇材料告诉我们,隐姓埋名的英雄们,他们虽然默默无闻,但他们的功勋永垂不朽。让我们向这些英雄们学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人民的幸福生活,贡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老子·八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之所以推崇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水包含了“利他”精神。
黄宗表提出“有生之初,人各自利也”,强调了维护和发展自身利益的合理之处。但当今有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将个人私利作为唯一道求。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恩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材料关键词——利己,利他。材料引用《老子 八章》里的一句话,“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大意为,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指出老子推崇水的原因是水有“利他”精神。接着引用了黄宗羲的一句话,“有生之初,人各自利也”,从有生命开始,人就是各自有私心,各自利益自己的。强调了维护和发展自身利益的合理之处。
老子推崇“利他”精神,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贤人的境界即是要能够“修己以安人”、“达则兼济天下”。黄宗羲的话表达的是从人的本性而言,维护自我利益的实现本身是合理的。但从对于“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描述可见社会上存在着一心“利己”的不良风气。所以,考生从“利己”或“利他”两个角度写作都可以,如能建立起两者的逻辑关系,富有思辨色彩则更好。“利己”即“对自己有利”,“利他”即“对他人有利”。我们不能否定获得利益的主体可以是“自己”,但关键是如何获取,怎样享有?更为重要的是在“利己”之上,我们还应有更高的人生追求。老子所谓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正是“利他”精神的集中体现,而践行“利他”精神也正应是新时代青年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同时,我们也应该警惕“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缺乏人生信仰,将自我套在名利的缰索之中,是一种庸俗化的体现。融利己于利他之中,完成自他二利,既实现自我价值又福泽他人,这应是一种理想结果,但当二者有所矛盾时,我们又是否能够择“利他”而舍“利己”?当然,我们还可以从更广阔的文化视野来看待这一话题,例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自我牺牲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计利当计天下利”的价值追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设想……值得注意的是,立意时,既不应片面狭隘地将“利他”等同于无私,将“利己”等同于自私;也不应将“利己”和“利他”二者的关系理解为完全对立。
从“联想和思考”可知,文体可以是记叙文或议论文。若写记叙文,在写人叙事中,可以运用对比衬托、欲扬先抑等多种手法,让“利己”与“利他”形成鲜明对照,通过人物之口或心理活动在结尾处卒章显志,点明文章主旨。若写议论文,可以运用辩证思维,运用正反对比式论证结构,分析什么是真正的“利己”与“利他”。也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分析什么是“利己”与“利他”,我们如何将“利己”与“利他”在生活中很好的融合起来。
参考立意:
1.人可自利,不可无度。
2.上善若水,利他为上。
3.利己不损人,有度亦有方。
4.利他生利己,无我成大我。
5.唯有极致利他,才能更好利己。
6.利己利他,合作共赢。
【佳作赏析】:追求个体利益与利他精神之间的平衡
在我国古代哲学中,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一句著名的话:“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句话表达了对水的赞美,更揭示了其中所蕴含的“利他”精神。与此同时,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也提到:“有生之初,人各自利也。”这表明了维护和发展自身利益的合理性。然而在当今社会,有一部分人过于强调个人私利,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追求个体利益是人的天性,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人生来就有各种需求,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人们需要通过努力去创造价值。在这个过程中,个人利益的追求是自然而然的。同时,个人利益的实现也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当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时,整个社会也将得到繁荣发展。
然而,如果过分追求个人利益,以至于忽略了他人的利益,甚至损害了社会的整体利益,那么这种行为就值得反思了。正如老子所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里的“不争”,并非放弃竞争,而是强调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要兼顾他者的利益,实现多方共赢。这正是利他精神的体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过分追求个人利益,甚至不择手段。这些人往往在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但他们的成功并非建立在对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和关爱之上,而是通过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来实现的。这种成功,不仅难以获得社会的尊重,而且可能导致道德沦丧、人际关系紧张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那么,在追求个体利益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利他精神呢?
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相互依存的。我们要在追求个人利益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集体利益,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社会的繁荣做出贡献。
其次,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与他人利益冲突的时候。这时,我们要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充分尊重和理解他人的需求和利益。通过换位思考,我们可以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人的利益,实现多方共赢。
最后,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通过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我们可以为他人和社会提供帮助,实现利他精神。同时,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也有助于我们提升自身素质,拓展人际关系,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多机会。
[1] [2]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2024年全国名校模拟作文题例文佳作赏析(26)
下一篇文章: 2024年全国名校模拟作文题例文佳作赏析(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