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有的是即将毕业的莘莘学子,有的是已在企业中风生水起的白领骨干,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狂啃考试书籍,搜罗考试信息,参加考试培训班,不惜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只为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找一个稳定的饭碗——他们就是不折不扣的“考碗族”。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突如其来,人们对“稳定”一词显得尤为热爱,“考碗族”更是将目光投向相对稳定的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无论如何,只要是稳定的工作岗位,他们都愿意为此一搏。
背景:
金融危机
稳定工作受青睐
近几年,公务员考试每年报考人数不断激增。根据人事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公务员考试共有64万人通过审核参加考试,考录比约为46∶1;2009年的全国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更是一路飙升,达到百万人,各职位平均竞争比例为73∶1,最热门职位的竞争率为4000∶1。
越来越火的公务员考试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考碗族,在“考碗族”中流行着“金碗”、“银碗”之说,即考上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被称为“金饭碗”,直辖市、省级公务员是“银饭碗”,地市级是“铜饭碗”, 街镇一级最起码也是“铁饭碗”。
近年来,公务员考试可谓“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2008年广州下半年公务员考试更是将这一现象演绎到极致:57181人争856个职位,淘汰率高达98.5﹪。竞争如此激烈,“考碗族”为什么还受到追捧呢?
“每天加班累得要命,还得时刻面临着裁员、降薪的压力,我的青春岁月难道就在这样战战兢兢的日子中流逝?”25岁的外企职员璐璐抱怨道,“还是找个国有的单位好,这些单位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我要一路考下去。其实能进入机关事业单位或国企也不错,毕竟没有裁员的压力。”
2008年,在金融海啸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的大环境下,像璐璐这样的企业职员加入“考碗”大军的人不在少数,尽管淘汰率很高,但“考碗族”还是愿意一搏。
专职“考碗族”:将“考碗”进行到底
见到小于是在华南师范大学的一个自习室,满教室的人都在埋头看书,窗外的嘈杂声丝毫没有影响到这群苦读的学子。“看到了吧,这个教室里基本都是‘考碗族’,我们都在拼命地‘考碗’。”小于调侃道。
小于是典型的“考碗族”。2008年6月,小于毕业于湖南某大学。学习法律的她一门心思想进政府机关,2007年就整整参加了6场公务员考试,可惜都败走麦城。2008年8月,男朋友考上了广州越秀区的公务员,小于便随他一起来到广州。“我现在正备考广州2009年的公务员考试,虽然经过数次历练,我的考试经验丰富了不少,但对于这次考试,我还是不敢抱太大希望。”小于坦言,经历多次失败,她的自信心也受到很大打击。
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热衷于“考碗”呢?小于的回答很实际:公务员工作安稳,没失业压力,在失业率高涨的今天,“考碗”是她唯一的选择。小于的母亲是一名公务员,这对她的就业观也有很大影响,“在我们那个小县城,公务员是让人很羡慕的职业,轻松、稳定、有更多精力照顾家庭,很适合女孩子。”
到处参加公务员考试,花费也不小,小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报名费每次100元,资料费300元左右,笔试培训费500元左右,面试培训费1000元左右,还有去各地的交通费、住宿费接近1000元,总计3000元左右。对于没有经济来源的毕业生来说,这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是她语气坚定地说,她会将“考碗”进行到底的!
业余“考碗族”:骑驴找马
“说起来真有些悲哀,在外企工作了6年,现在却要和那些小弟小妹们一起去挤独木桥了。”30岁的张凯脸上写满倦意,全然没有年轻人的意气风发。
200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张凯凭着名牌大学的敲门砖顺利进入这家跨国公司,月薪由当初的4000元涨到现在的1万多元。“可是我一点都不开心,也没有成就感。”张凯说,当初他是冲着那份高薪去的,没想到进去后才真正意识到什么叫高强度工作,每天晚上加班到十一二时,午餐时间很短,久而久之,也落下了胃病。“身体上的痛苦还能忍受,可心理上的那份寂寞却无法排遣。”因工作强度大,他基本上没有私人时间,介绍的女朋友都因为这个原因一个个离他而去。熬过几年,终于从小职员混到了低层领导岗位,没想到,年仅30岁的他提前遭遇中年危机。
“从前年起,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创新能力有所退步,干工作也没以前的闯劲了,对IT行业来说,这是个危险的信号,我打算换个压力相对小的工作。”于是,张凯决心加入“考碗族”。
从2006年开始,张凯就参加公务员考试,国考、省考、市考,有考必应,只可惜都没成功。“可能是我的理论功底比较差,得分都不高,以后要关注时政热点,多看看各大报纸的评论版,加强思辨能力训练。”张凯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公司已准备裁员,他的心态很平和,如果不幸被裁,他就专职“考碗”,如果实在不行,就找个国企,毕竟那里还是稳当一些。
弃“碗”而去:从机关到证券公司
2006年6月,郝枫博士毕业,当时,他也随大潮参加了公务员考试,并如愿端上了“铁饭碗”,“其实,刚工作那段时间我也挺满足的,工作稳定,福利待遇也较好。”郝枫说,政府机关的工作看似繁琐,其实也很能锻炼人,在那里你可以学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2007年6月,刚刚转正的郝枫毅然辞掉了这个“铁饭碗”,来到了现在的证券公司。“做出这个决定,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非一时心血来潮。”在郝枫看来,公务员是一个好职业,但未必是一个好事业。“我是学企业管理的,在这里我所学的东西基本用不上,一年下来,我觉得自己的专业都快荒废了,我的理想也一点点地泯灭了,加上性格的原因,我决定撤离这个队伍。”
进入企业后,郝枫如鱼得水,他的很多想法都能付诸实施,在这里,理论与实践结合着,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效。“如果你有理想、有抱负,我建议你还是到公司、到企业闯一下,毕竟,这里是注重实绩的。”郝枫这样建议道。
谈及所谓的“稳定性”,郝枫认为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对于自己专业领域内的任何工作都能拿得起,能够真正掌握别人不会的东西,具有不可替代性,工作才能永远稳定。否则,即使进入相对稳定的公务系统,也同样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
专家建议:适合自己的才是“金饭碗”
“考碗族”现象愈演愈烈,这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广州某集团人力资源部王主任分析道,在经济不景气、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很多人都去考相对稳定的“公家饭碗”,而全然不顾自己的专长和兴趣爱好,是出于一种逃避心理。其实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甚至是大型国企也都存在各种各样的内在竞争与压力,众多“考碗族”由于经济环境原因而忽略自身特点,一味地去考这些单位是不可取的。
王主任指出,新生代员工思想活跃,有独立见解,他们很希望在短时间内得到大家的认可,但是,公务机关办事严格讲究程序,晋升按资排辈,有些人进去之后才发现不合适,再转行,不仅走了弯路,还耽误了很多机会。上班一族,害怕裁员,其实是自身能力不够强的表现,任何时候,单位不会放弃那些有能力的人,在危机面前,更是会珍惜人才。同样,任何单位也不会养没有真本事的闲人。王主任建议道,如果你不幸被裁,倒不如利用这段时间好好充一下电,为下次择业做好准备。
无论如何,在做决定之前要想清楚,自己追求什么,自己的性格特点、专业特长适合做什么,只有真正适合自己的才是“金饭碗”。
一个公务员的独白
这年头,什么族都有,一不留神就冒出个“考碗族”,听说主要是冲着我们公务员队伍来的,看来我们这个职业还挺吸引人,在这里我还真有点沾沾自喜了。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父母的强烈要求,毕业那年,我放弃了去保险公司的机会,考进了广州一家市直单位,成为公务员。工作环境优美,上级领导关心,同事和睦相处,福利待遇优厚,社会地位较高,如果不犯重大错误,没有下岗的危险,衣食算是无忧了,一开始我自己挺满足的。
慢慢地,我看清了这个职业的本来面目。公务员一杯茶一张报纸的闲散生活早已一去不复返,现在政府部门承担的社会管理事务越来越多,公务员的工作压力比起公司一点也不小,半夜起来加班是常有的事。曾经有N次,深夜一两点,我被领导的电话喊去加班(我们的手机要求24小时开机),幸亏老婆深明大义,要不然还不闹个鸡犬不宁。
有些机关单位称自己是“夜总会”、“假日办”,真有这么潇洒吗?其实不然,“夜总会”是“夜里总开会”,“假日办”是“假日老办公”,哈哈,这样的称呼真够精彩的。而且,机关里每天的工作按部就班,容不得半点自由发挥,任何大小事情都要层层请示汇报,日复一日的程序化、公式化的工作方式,千篇一律的公文处理……自己的远大理想就在无休止地应对繁杂的日常事物中逐渐泯灭了。
看着同时毕业进公司打拼的同学都已经有房有车,而自己的月薪在市区买不了半平方米房子,我开始有点怀疑当初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
说了这么多,大伙先别忙着拍砖,我,一个小办事员,实话实说,是利是弊,你想清楚了再踏进这个大门。(作者: 李亚妮 )
上一篇文章: 北京:义务教育将真正实现全面免费
下一篇文章: 大学生就业呈七大趋势 职业培训将掀新热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