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成都理工大学采访前,“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发布了2009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成都理工大学跌出“百强”,在排行榜上名列第103位。登陆百度网成都理工大学贴吧和校内BBS,发现许多师生在上面留言,表达对学校跌出“百强”的失望、委屈甚至愤怒的情绪。
从成都采访回来后,我与一位在一所国家重点大学工作的朋友聊起大学排行榜,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在这所大学做管理工作的朋友透露说,“这太平常了,我们学校也请大学排行榜制作机构负责人来校做过咨询,并支付了5万元咨询费。别人都在请,我们不请会吃亏。”
排行榜在中国的出现,是在上世纪末。最初,只有考生、家长是排行榜的拥趸。而高校方面,由于排名并不能带来什么实质性影响,态度也相对冷淡。然而,近年来情况发生了变化,许多高校对大学排行榜越来越重视了。
这种变化的出现,说明大学排行榜“做大”了。正如成都理工大学在有关资料中表述的那样,“排名的先后直接影响学校的社会声誉,从而影响生源质量、经费数额、生活待遇等一切需要政府更需要社会支持的资源”。
联想到之前某顶尖高校的校长说过的话:“当大家都在关注大学排行榜时,我们也不可能完全超脱。”一所无需担心排名的高校尚且如此,其他高校负责人看待排行榜的心态,可想而知。事实上,部分大学负责人甚至有把学校排名的变动视为其任期内“政绩表现”的倾向。这种现状下,自然不难理解,为什么部分大学会与排行榜制作机构发生利益联系,甚至向“潜规则”投降了。
5日晚,针对本报的报道,成都理工大学在学校网站上发表了一份声明。声明中说,“确实向武书连先生支付过两笔费用,但均与大学‘排行榜’无关,而是给其在处级干部和学术骨干会上作研究报告的课酬及相关咨询的费用。为校外学者支付课酬与咨询费,在世界各国大学均属惯例,我国高校也不例外。”声明最后说,学校将一如既往地坚持“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传统作风、“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和“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治学理念,努力为国家和四川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倘若中国所有大学真的做到不为利益所惑,不为虚名所累,则善莫大焉。
作为民间机构,制作大学排行榜需要自谋资金维持生存和发展。不过,也正因为此,对于大学排行榜的规范和监管,更显得迫切。因为,一旦有了利益关系,无论这种利益关系是以什么名义出现,都会影响公正性和公信力,误导公众。
对大学排行榜,社会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知道大学排行榜的制作过程和运作模式,了解大学排行榜只是商业产品,存在不公正的可能性,清楚排行榜制作机构本身的商业性与逐利性,破除对大学排行榜的盲目迷信和追逐。
同时,虽然这一领域不适合由政府部门主导,但也不意味着政府可以缺位。准入机制的建立、机构利润率的限制和商业运作行为的规范等,都离不开政府部门的作为。
我们追踪这一事件,并不是为了讨论大学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因为这属于学术范畴,存在不同意见是正常的。我们只是摆出更多的事实,让身为这些排行榜“局外人”和“消费者”的普通公众,更好地认识大学排行榜;同时,也为了呼唤一个更为规范、更加客观公正的高校评价体系。 (记者 赵亚辉 张 炜 赵婀娜)
上一篇文章: 设置11条“红线”高考舞弊将被究法责
下一篇文章: 苏州小学生义卖献爱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