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9、10月份,是大专院校开学的日子,也是各高校社团厉兵秣马招募新成员的日子。高校内百团大战、百舸争流的热闹场景,不禁让人感慨。“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朝气蓬勃的校园文化孕育着求知欲强、视野开阔、思维敏捷的新时代青年。大学校园里,一大批学生社团组织,或领导校园文化潮流,或热心于公益事业,或热衷于思想进步。可以说,学生社团已经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大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舞台,成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
“存鹰之心于高远,取鹰之志而凌云”,北京大学山鹰社崇尚征服自我、锐意进取;“因为爱,我们启程”,北京大学爱心社以“友爱、善良、诚实、互助”之心,推动志愿服务事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北京师范大学求索学社致力于提高在校大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学术科研能力;“打造农业战线上的黄埔军校”,中国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会胸怀“志学稼穑解济四海苍生,情洒乡土回报一方父老”……
“心拥高峰,傲视浮云”
当代大学生彰显个性、抒发自我的舞台
“范儿”是目前高校内的流行语,形容某人身上的特殊气质。很多大学生反映,在大学校园内,一些社团的成员就有着专属于这个社团的“范儿”,这是社团成员自觉或不自觉追求的,当然也是一些社团成员引以为傲的。
手持DV,随时观察、随时拍摄,在校期间就可接触到大型活动宣传片、纪录片的拍摄和制作,这是中国传媒大学DV影响社的“范儿”;穿着轮滑鞋、戴着轮滑帽,风驰电掣般滑过,时不时地展现一下高难度动作,这是北京理工大学酷爱轮滑俱乐部的“范儿”;“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这是中国人民大学红楼梦爱好者交流协会的“范儿”;“品生书熟戏,听曲韵校园”,快板、京剧,随口随性来上一段儿,这是北京联合大学群声艺术团的“范儿”;皮肤黝黑、朝气蓬勃,连走路都跃动生风,三三两两地在攀岩壁上一试身手,引起惊叹连连,这是北京大学山鹰社的“范儿”……
有专家指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的自主性与能动性更强,自我教育与组织活动越来越成为大学教育尤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青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思维最活跃、最具创造精神和批判意识的时期,他们思维敏捷、求知欲强、信息来源广泛,渴望探索新的世界、涉足新的领域、实现新的价值。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社团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平等自由、充分自主的参与氛围,为大学生开辟了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空间。
“启智悟其道,多思力求知”
当代大学生心系国家,将自身使命同国家前途紧密相连的纽带
我国的大学生社团,已走过百年历史,并且始终高擎着个人命运系于国家的大旗。1904年由京师大学堂学生丁开嶂成立的“抗俄铁血会”使得许多学生纷纷加入到爱国活动行列中。五四时期,在蔡元培的倡导和扶持下,北京大学涌现了实社、少年中国学会、新潮社等著名社团,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也成立了工学会等社团;新中国成立后,以北京大学五四文学社、北京科技大学铁流文学社为代表的社团发展迅速。这些学生社团的共性是,从一开始就积极关注国家命运、民族前途与社会进步。
有人曾对80后、90后有着各种各样的担心和猜测,担心他们过于自我。但是,这些大学生以实际行动作出了回答:1993年北大爱心社在高校中擎起志愿服务的大旗,16年来,志愿服务事业在北大校园内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从“爱心万里行”到“阳光骨髓库”,社团以行动呼唤全校学生乃至全社会一起传递爱心,关注弱势群体,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当代青年学子始终如一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秉承传统、与时俱进”的北京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会发出了“笃学理论,坚定信仰,做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铮铮誓言;“校园文化的先锋,砥砺思想的熔炉”,北京科技大学求是学会努力争当引领校园文化的棋手;“红色之光普照中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红色志愿者协会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绽放微笑,成为北京、中国最好的名片。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说:“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活的重要舞台,是学生自我培养、自我锻炼、自我学习、互相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是对课堂教育的很好补充。社团活动首先应考虑学生自己的兴趣和发展,但只有将个人兴趣与学校的使命和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有学校精神的学生社团。” “骊歌青春,无悔年华”
给予大学生以情感的慰藉和提高综合素质的平台
由北京大学团委承担的“高校学生社团组织与大学生成长成才关系研究”课题,对不同类型社团与所满足的各类需求进行了交叉分析,发现:以兴趣爱好为导向的社团在成员能力和素质发展需求方面的贡献为76.7%,在学习和拓展专业知识方面的贡献为46.7%;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社团在能力和素质发展需求方面满足得最好,95%的受访成员认为非常满足或很满足。在随后进行的“归属感”自测中,认为对社团有较强归属感的为82.9%,这个数字可以说明社团在精神上和情感上对大学生的慰藉作用。在定性访谈过程中,被访者经常提到“温情脉脉”、“人情味”、“放松”等词汇来形容自己对社团的情感。
另外,从课题组对北京大学校友的回溯性评价结果看,校友对社团正向积极作用的评价普遍比在校学生高。离开社团时间越长,对社团的评价越高。校友们反映,社团对参与活动成员的促进具有显性锻炼和隐形锻炼两种,而隐形锻炼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同样发挥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完善从各社团所开展的活动中可见一斑:“志存高远,行比卓专”,清华大学学生理财协会在大学生群体中普及个人理财知识,倡导现代理财理念,还举行大学生港股实时模拟交易大赛,实际接触国际金融市场;“锐利法眼,看人间百态”,中国人民大学法律协会定期开展审判旁听、案例评点、模拟法庭等活动;“着眼会计发展,关注学术前沿”,中央财经大学会计研究协会始终关注前沿理论发展,聚焦会计行业热点问题,还同国外的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开展论文大赛……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副教授常春梅说,进入大学校园,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是第一次独立离开家人,难免会存在心理上的不适应,如孤独感、焦虑感等,而志同道合、以个性为基础、以兴趣为纽带的大学生社团则在某种程度上给予大学生以强烈的归属感和情感慰藉。进入21世纪以后,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具备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赢得知识经济挑战的关键。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知识群体由于自身知识结构以及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渴望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综合素质的拓展和培养很自然地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和个人成长的切身需要。作为在校大学生最初也最容易接触到的社会实践、人际锻炼平台,学生社团就迎合了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双重需求。
“百花齐放纷斗妍,明朝更好”
大学生社团仍需在制度建设和防止过度社会化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由北京大学团委承担的“高校学生社团组织与大学生成长成才关系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指出,当前高等教育的育人环境仍然相对封闭,在课程设置、教授内容等方面仍然相对落后。在教育主体上,部分教育主体缺乏“交流性”,缺乏对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和不断演化的世界情势的主动关注。这就使得很多学生把锻炼自身能力、丰富社会阅历、拓宽发展空间的希望寄托在社团活动上,从而忽视了专业的学习,丢掉了最重要的学习机会,对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造成了不利影响。
常春梅说,高校社团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学校对社团的管理和引导,尤其是经费的支持。目前,很多高校社团都是自筹经费,在筹集经费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过度社会化的倾向,如果学校能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如项目式的资金支持,可以帮助学生社团发展得更健康。
共青团北京市委的调研报告指出,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扶持和引导;加强社团间的学习交流、资源协调、实力整合;创新社团文化和社团活动,在内容上精益求精、与时俱进;加强制度建设、人才培养,不断完善社团章程与机构设置,逐步实现社团的稳步发展。
链 接
近年来,随着高校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校园文化日趋繁荣,全国高校学生社团空前发展,规模数量快速增大,呈现出百花竞放、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以首都高校为例,截至2008年1月,首都75所高校共有正式注册学生社团3506个,社团注册学生达27.9万人次。共青团北京市委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04年到2008年四年间,首都高校新增社团1413个,占学生社团总数的40.3%;社团注册成员新增10.9万人次,占社团注册成员的39.1%。 (记者 赵婀娜)
上一篇文章: 征兵政策历史性变革:将从高校直招士官
下一篇文章: 安徽发布幼儿园“禁书令”引争议 家长并不领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