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没有好的小学,肯定得择校。”儿子还在上幼儿园中班,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的杨海玲和先生已在四处打听各小学的情况。
“家长们一般都在孩子上大班前就选定小学了,我们不算早。大家择校的办法有好几种,买学区房最保险,但开销较大,海淀区很老的二手房也得两万多元一平方米;再就是托人,即使找到关系择校费也一分不能少;把孩子培养成特长生,又觉得孩子不应这么小就被定型。真头疼啊!”
择校现象有多普遍?11月9日~10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对全国31个省(区、市)14081名公众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多达98.5%的公众表示身边存在择校现象,从幼儿园到高中,择校几乎已无处不在。
择校的根源:63.9%的人首选“学校之间的办学水平差距过大”
因为“小升初”没有提前准备给孩子择校,北京市海淀区的严女士至今后悔不已。
“名牌学校也就那么几所,竞争太激烈了。孩子们大多从小学3年级就开始上各种培训班,儿子小学5年级我才听说择校没有‘证书’不行,赶紧给他报了英语培训班,但培训时间太短,考试又太难,没通过。我们后来在网上报了好几所学校,连参加考试的机会都没有,想交择校费都没地方交。”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任宝菊发现,北京地区一般好学校首先看各种竞赛成绩:奥数有“希望杯”、“迎春杯”;作文是“春蕾杯”;英语要通过公共英语二级,人大附中还要求“三一口语”(英国伦敦三一学院英语口语等级考试——编者注)通过7级——大学生都不一定达到的水平。还有就是至少是市级三好学生。
“市级三好等评优的名额少,大多数孩子只有猛攻竞赛,英语培训班价格一般在1500元~5000元。”任宝菊说,“由于不少培训班可以推荐优秀生源到重点学校去,家长们已经到了少报一个班都不行的程度,交了学费,孩子上不过来,只有考试的时候硬着头皮上。 家长们把这个现象叫“占坑”。“考过了,也只是有了申请资格,还得通过学校的考试,择校费是必须交的,这么不正常的现象大家好像都习以为常了。”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程方平认为,择校的根源是教育资源不均衡。2006年,义务教育法规定取消重点中学,但实际上大部分优质教育资源还是在向原来的重点中学倾斜,只不过名字换成了“示范学校”。“现在不是‘示范学校’的老师,也很难成为特级教师。”
调查发现,对于择校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63.9%的人首选“学校之间的办学水平差距过大”。
接下来还包括高考指挥棒导致的必然结果(56.5%),家长过于看重孩子的成绩(55.5%),素质教育政策没落实(48.8%),地方政府对不同学校的经费投入没做到一视同仁(48.6%),就近入学的原则形同虚设(34.0%)等。
择校危害:72.4%的人首选“给普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孩子的教育经费是我们家最大的开销。”杨海玲说,为了让孩子有个好的成长环境,他们从幼儿园就开始择校。当时幼儿园提供的是丰台区教委的银行账号,她一次性交了近4万元“捐助款”。家长都在这么做,孩子学得苦,家长也不堪重负。
择校造成了什么后果?调查显示,72.4%的人首选“给普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64.8%的人认为“导致一些学校乱收费、高收费”,63.6%的人选择“教育公平被架空”。其他还包括学校之间差距越拉越大(60.7%),助长应试教育势头(46.3%),让好学校陷入权力寻租泥潭(39.7%)等。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郑若玲教授认为,择校带来的最严重后果是教育不公,有钱有权的家庭不愁择校,普通家庭的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少。“择校对孩子的成长也很不利,从小耳濡目染这样的事,他们将来会用怎样的方式为人处世?”
在任宝菊看来,大部分家长择校是为了“应试”,没想过孩子需要受什么样的教育,高强度的培训让孩子只会考试,只想知道答案,不愿思考,这对他们一生都有害。
上一篇文章: 教学改革到底应该怎么改?
下一篇文章: 大学生送礼 费钱闹心难讨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