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月5日——“雷锋纪念日”,各高校、中小学校园内总要掀起声势浩大的学雷锋活动,许多学生还走上街头,打扫卫生,美化环境,或到敬老院、孤儿院慰问,每个人看上去都是“活雷锋”。可纪念日一过,大部分“学雷锋”行动就烟消云散了。年复一年,这种现象的确令人尴尬。本应是自发自愿、实实在在的学雷锋,为何变得迫不得已、流于形式?临近3月5日,天津市南开区一家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却有点心烦。每到“雷锋纪念日”,养老院内会涌进几支来自附近中学、大学的学雷锋队伍。为接待这些“活雷锋”,该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忙得团团转。本已打扫干净的地面被先后到来的学雷锋志愿者扫了一遍又一遍。习惯安静的老人们在喧嚣大扫除中无所适从,不知何处落脚,而工作人员还要提防着院子小人多撞着老人。该院一位负责人直言不讳地说:“这些学生一到‘雷锋纪念日’一窝蜂地来,净给我们添乱。可平时有事找他们帮忙,连人影都找不到。”
扎堆“学雷锋”惹人烦
据了解,每到3月份,一些中小学总会给学生下达“学雷锋”的任务,并且要有单位的盖章和鉴定。而各高校团委也会组织开展一系列学雷锋活动,要求各院系活动结束后上交活动总结和照片。为了完成这些“硬性指标”,不少学生扎堆去养老院或福利院。
采访中记者发现,3月初学生扎堆去慰问老人是南开区几家养老院每年例行的风景。而能把活动坚持下来,做成实实在在的长期活动的志愿者并不多。各养老院对于学生来慰问老人已是司空见惯,反应平平。
位于向阳路上的开心园养老院的王院长告诉记者,多所中学、大学都曾有来慰问老人的活动,但后来慢慢不愿接待了。“这些活动大同小异,对老人没什么实质性帮助。而在做一次活动后就要求盖章,写鉴定。”雷锋做好事只讲奉献,不图回报,一些学生却抱着非常明确的功利目的来,这让王院长烦不胜烦。
烦恼的不只是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天津某高校文学院负责社会实践工作的小付也有点发愁。由于甲流,许多社会福利机构并不准备接待学生来慰问。“但按惯例,到3月份,校团委、校学生会还会要求各院系组织‘学雷锋’活动的。”
能坚持学雷锋的不到一成
记者近日在天津大学附属中学随机对一些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很多同学在看到问卷内容后选择了离开,显然他们对“学雷锋”这个问题并不感兴趣。在参与调查的同学中,超过八成的学生表示“偶尔参加学雷锋活动”,不到一成的同学表示“经常参加”,其他的同学则表示“根本没有时间想这些”。
那么,学校组织的学雷锋活动有意义吗?54.5%的同学表示“很有意义”,18.2%的同学则认为“没什么意思,流于形式”,另有27.3%的同学表示有点意思。
54.5%的同学认为学雷锋就是帮助别人,而27.2%的学生则表示帮助别人时,无私奉献,不图回报,才算是学雷锋。在公交车上让座、到社区劳动、关爱老人是学生最常做的学雷锋的事情。
开心园养老院王院长告诉记者,南开职业中专周末来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已坚持四五年之久。每个月至少来两次,每次人数为5至6人,服务时间为1个小时。志愿者根据养老院的需要来服务,如做卫生,和老人聊天等,干起活来绝不矫情,不摆花架子。对于实实在在长期学雷锋,她发自内心地尊重和欢迎。
上一篇文章: 3月5日学雷锋
下一篇文章: 50平米教室挤91名小学生 孩子称憋得心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