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作文撒谎”,孩子作文“被撒谎”现象,不少家长认为传统的教育模式、教材才是成就孩子撒谎的“最大元凶”。一些显著的案例就是“罪证”。
近8成孩子承认编过作文 专家提议写真事
案例1
孩子作文难舍“啊!”式结尾
李越(化名)现在读小学二年级,孩子平时挺聪明的,可一到了写作文的时候“就开始犯傻”。最让小越妈妈头疼的就是他惯用的“啊!”式结尾。例如,小越最近写《我的周末》时,结尾写到“啊!多么美妙的一天啊!”
对于这个“啊!多么×××的××啊!”的句式,小越妈妈还搜集了一大堆:在写《我的妈妈》时,作文结尾是“啊!多么好的妈妈啊!我最爱她了!”写《我的一个烦恼》时,结尾是“哎!多烦的事啊!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而在前不久写的《春天》里,“啊!万物复苏的春天多神奇啊!”
小越妈和这个“啊!”的抗争持续到现在,儿子总是这样回应她:“这么写的结尾,老师还全班念呢”;“老师说了,作文最后要有升华”;“作文书都是这么写的”。
小越妈拿着自己给儿子买的作文书,从头看到尾,书上确实有这么个结尾,但内容读起来却比儿子的作文有趣多了。“‘啊!’也要配合感情,不能没感情乱抒发感情啊!”最终,连小越妈都被儿子同化了。
案例2
两篇范文凑出一个二等奖
家住城南的小袁已经读初一了。虽然小学时她多次获得校内作文比赛的二、三等奖,但小袁坦言自己并不是“真高手”,只是比较会“嫁接”。
记得小学6年级时有一次,比赛的题目是写《爸爸的脚》,小袁就将记忆中的两篇范文凑到一起,编造了一个“完美孝女”的故事。“这篇作文就是作文书里《邻居叔叔》和《完美人格》组合成的,自己几乎都没怎么改。”小袁说,在她们班,几乎每位同学都有两三本作文书。有的同学会偶尔借鉴,更多的人则是把文章直接背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这种“嫁接”最初也源于无奈。“实在不知道写什么,只能靠编。可编也得有谱啊,也只能多看点范文,加点工变成自己的。”小袁说,小学三年级以前,自己都属于“倒文派”——一听作文就头大。
一次老师让写《我战胜了×××》的作文,小袁写了她从怕黑到战胜黑暗的过程。但作文很快就被老师退了回来,理由是“太平淡”,“没吸引人的细节”。
可细节该怎么写呢?小袁翻开作文书四处搜寻,找到了一篇类似的范文。范文里多了很多细节,比如“想像中妖怪向她伸出魔爪”,“爸爸、妈妈推门、关门的声响恐怖之极”,自己“咬牙、咬手”,这时妈妈进来为自己盖被子,“温暖浸透全身,也驱散了恐惧”。但事实上,这些都没发生在小袁身上,可这么一改就一炮而红了。小袁的作文第一次成为了在班里念的范文,她也开始了找范文、编作文的习惯。
各方声音
孩子作文为啥爱说谎?
写景状物,写人记事,在各式各样的作文里,我们都编织着一套套美丽的谎言:一写人会写他的品质如何高尚;一写事会说:“这件事让我懂得了……深刻道理”……因为这样的作文,老师会给我们打高分。―――网友赵平
刻板的读物,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孩子们编造、撒谎的习惯。所以孩子最好不要读作文书,而应该多看经典。
―――成都市实验小学老师贺贝
“其实,我们不想说谎!”我们每个人就像一张白纸,是家长、老师、社会在我们身上涂上了色彩!―――高中生小孟
许多时候,教师的指导讲的不是思路,而是整齐划一的命题,限定某一种文体,甚至要求按某某范文写……几乎从形式到内容都定了框框,很难激活学生的写作欲望。―――学生家长林女士
把作文撒谎的责任归为语文教师,是不妥当的……而真正的问题却被回避,那就是在学校教育里,教师们是否有充分的教育自主权?能否按照基本教育常识,对学生进行教育视角的评价?―――教育专家熊秉奇
在现行的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就有许多虚构的故事,如《爱迪生救妈妈》,纯属虚构,当时还没有阑尾炎手术。
―――杭州外国语中学前语文老师郭初阳
记者调查
作文辅导书里假话也有一大堆
辅导书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记者昨日专门前往西南书城对小学生作文类的辅导书进行了“研究”。作文指导丛书名目繁多,有的从流行话题来指导作文,有的从好词好句、开头结尾来总结,有的则从整篇文章来分析,但就是把这些所谓的“范文”拿给成人们看,其中的“纯属虚构”也令人咋舌。现在孩子们流行的作文撒谎模式在其中比比皆是。
以遭受挫折为主题的作文为例,很多辅导书例举的范文都是某小学生遇到困难或危难时,总有好心人及时出现,替作者“摆平”一切。
一篇优秀范文的作者小元喜欢往家里的地板上乱扔垃圾,母亲“很不耐烦”,“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不要往地上乱扔垃圾,你怎么就是不听?”,小元顿时“怒而反抗”,之后愤而“离家出走”,走上“凄清冷清的街头”,“下着蒙蒙细雨”,小元又“穿了很少的衣服,忽然感觉又累又饿”,可是“身上又没带一分钱”。正在小元“落魄街头”的时候,一家好心的面馆老板“收留”了他,并且“免费”煮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端在他面前,面对如此好心的老板,小元被“泪水模糊了双眼”,就在他对老板感激不尽,“揭露”母亲的行为时,“面馆老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我才给你煮了一次饭,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母亲天天给你煮饭,你怎么不能理解她呢?’”泪水又一次模糊了作者的双眼,小元就此“幡然悔悟”。
伤感的事大体如此,但高兴的事绝对是“喜上加喜”的模式,小珍的一篇范文就让一些家长看了哭笑不得,在作文里,让小珍高兴的是姐姐考上了大学,并“如期”收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爸爸、妈妈、姐姐都高兴得不得了,“连家里的老母猪也跟着姐姐来凑热闹,一下子生了13个猪宝宝。”
在这些范文辅导书里,教孩子们写老师,永远是“老师像妈妈”,“老师是朋友”;写自己的结尾永远是“这就是我,一个实实在在的我,一个真真实实的我”;教孩子写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父母的训斥永远都“虚心接受”,并且“幡然悔悟”,从没有任何不满。这些作文教辅书存在的内容雷同以及范文虚假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使用这些辅导书的孩子们作文的真实性。
上一篇文章: 周末不让休息 “放假诗”贴满高中校园
下一篇文章: 考研失败精神异常 武汉乞丐成街头“文化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