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版权申明

网络信息 | 家校互动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新华教育 | 人民教育 | 新浪教育 |


祝福 | 帮助 | 网址 |
网站社区 | 媒体报道 | 同行作文 | 作文点睛 | 教师频道 | 资讯频道 | 英语频道 | 搜狐教育 | 腾讯教育 | 网易教育 | 留言 | 链接 | 旧站 |
最新公告:     冠华作文网署假期间作文稿酬双倍!  [ghzw  2011年7月6日]            冠华作文网录用的作文、论文稿酬翻一倍  [ghzw  2011年6月13日]            冠华作文网发布征集令  [ghzw  2011年6月3日]            请大家到新网站注册,登陆发表作文。  [ghzw  2011年5月2日]            冠华作文网新年发红包了啦!  [ghzw  2011年1月20日]         订阅: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新闻 > 正文           ★★★
业内人士著《招生门》揭秘招生“偏门”潜规则"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0/4/17 9:52:36 信息来源:个人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近日,某名牌大学业内人士化名一苇,推出重磅新作《招生门》,揭露招生潜规则。屡屡曝光的招生丑闻折射着“象牙塔”内的纷乱“生态”,考试的不公平将会导致诸多的社会问题。高校招生中有哪些“潜规则”?其操作路径是怎样的?本书作者接受本报专访,讲述招生背后的重重黑幕。

    招生办众生相大曝光

    日前,中央音乐学院一位70多岁梁姓博士生导师主动到学校纪检部门坦白,承认自己与一名邹姓女学生发生肉体关系并收受贿赂。这一发生在中国最高音乐学府的“潜规则”丑闻,立刻成为轰动一时的热门话题。该教授曾承诺利用关系帮助该女生考上博士却没能成功,担心女生将此事曝光,故决定主动交代并退回赃款。

    《招生门》以著名学府“滨江大学”为病例,揭开了国内高校招生工作中的病灶。招生办主任叶子平突遇意外身亡引发的该校种种招生内幕败露成为情节发展的契机,该校上至校领导下至招生办工作人员微妙的心理,难以言说的作为以及官场上的权谋运作等被一一道出。

    《招生门》作者一苇长期供职于国内某名牌学府,多年的耳濡目染、深入研察,使其对高校招生内幕有着独特的理解和感触。作者坦言,《招生门》中描写的冒名顶替、“点招”指标竞拍、争抢状元生等情节,与网络和社会上同类热门话题的相关度极高,这些话题是引发作者创作激情的原因之一。

    高校招生办主任们不仅在各大高校招生工作中互通有无,形成了同行关系网,彼此启发,用足政策,剑走偏锋,神不知鬼不觉地成就了各种关系户的“美梦”,他们自己也收获了诸多“资源”。作者一苇告诉记者,“这些现象在现实中不乏事实支撑,毫不夸张地说,生活中比小说讲述的、公众看到的更有戏剧性,也更有震撼力。”

    高校因招生而滋生的腐败是否已经成为普遍现象?针对这个问题,作者表示,“大家看到的新闻,是现实的喜剧,小说中众多主管高校招生的校领导,尤其是各高校的招生办主任们,环环相扣,各有魔力,皆有神通,他们演绎了一幕幕令公众匪夷所思而又实实在在的现代滑稽剧,造就了一出出现代人间‘奇迹’。”家长如何应对招生潜规则?

    一苇认为,“所谓高考招生工作中的潜规则,其实是因为我们现有的高校招生政策中有考生家长不太熟悉的地方。希望家长们看了这本书以后,对自主招生、艺术特长生、体育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等特殊的招生政策有所了解,在对孩子的培养中做到有的放矢。我国的高考政策秉持着多元发展的格局,对于在某些方面有特长的孩子,可以从小就加以培养,再根据国家和要报考院校的招生政策做些应对和准备。而不是像书中那些走偏门的考生一样,临到高三前那个暑假才临时抱佛脚。如清华大学前些年通过降分50分录取的少年作家蒋方舟,就是从小学起就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中学就已经出版了几本书。这是近年来清华招生的一个成功案例。

    因为不熟悉招生政策又升学心切,社会上存在着将招生规则神秘化也就是把明规则渲染成潜规则的现象,这中间不排斥一些趋利之徒为了自身利益蒙蔽家长的情况。“对于种种骗局,我要提醒考生家长们注意。招生工作中的骗局一般和招生中介有关,招生中介往往假称和高校或是招生办有关系,利用家长不熟悉招生政策或者录取程序招摇撞骗。现在,高考录取越来越透明,家长们遇到此类事情,不要急于打通、打点关系,轻信招生中介的谎言,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和学校联系。”一苇说。

    对话一苇:特殊招生比例并不大

    广州日报:这几年有关高考招生的各种新闻和内幕屡成热点事件,经常被人冠以“招生门”之名。这本书起名为《招生门》是否和这个相关?

    一苇:《招生门》并不只是简单的高考招生内幕事件的合集,这个“门”字,寓意很多:招生工作不仅是招生办公室的门面,更是大学的门面。但是有一些心存私欲的人,利用高考招生中的某些特殊政策,在光明正大的高考大门之外,又为社会上的特权阶层子弟敞开了一扇 “偏门”。广州日报:大家一直把这种以权谋私的事叫“走后门”,为什么你说是“偏门”呢?

    一苇: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罗彩霞事件”,可以说是前几年高校招生中“走后门”的典型代表,因为顶替者是通过各种关系打通了关节,让王佳俊顶了罗彩霞的名字去上大学。但是我书中所描述的那些事例,主要还是一些权贵人物和高校招生人员钻空子,利用高考招生政策,尤其是类似保送、自主招生、艺体特长生等特殊招生政策,为满足学校的某种利益乃至一己私欲,招收一些关系户考生。这种情况既不同于通过高考、光明正大走正门考入大学的,又不同于冒牌“罗彩霞”那样走后门的。在国家教育部门所允许的范围之内被某些人巧妙地用来谋取了私利,有点像歪嘴和尚念错经,所以只能称之为“偏门”。

    广州日报:这种“偏门”现象在目前高校招生中所占的比例大么?

    一苇:应该说,多元化招生的高考改革方向是正确的,国家教育部门制订的招生政策也是科学的、人性化的。有一些招生政策就是为了选拔被高考这道大门堵住的奇才、怪才、偏才、特才,让他们得以通过“偏门”进入高校深造。还有一些招生政策是为防止“一考定终身”设立的,旨在弥补高考的缺漏。这些政策大体有以下几种:保送、自主招生、艺体特长生等等。有些招生类型,只有在教育部规定的特定高校才能施行,它们在有权招生的高校招生计划中所占的比例很小。问题的关键是,政策执行者能否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充分体现政策的初衷和竞争的公平性。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呼唤改革高考、拓展人才选拔机制的同时,社会上也有一种声音,反对高校招生多元化、实行诸如自主招生等政策,主张统一考试、统一录取。

    “艺考潜规则”在某些范围内存在

    广州日报:招生“门”内的潜规则还有些什么?

    一苇:要迈进大学这道“门”,必然先要闯过一些“关口”。凡事都要巧干,怎样才能省力呢?如果不用“潜规则”这个被重度污染了的词,还是有一些“小径”可以走的。

    招生办是大学的“机关”和“门面”,招生办的工作也不可能以捞“偏门”为主,招生办的首要责任是为学校笼络高质量的人才,这是职业道德使然,也是由招生办乃至高校的生存法则所定。所以,小说中有招生办挖空心思收罗优质生源,联络重点高中作为高校生源基地,甚至还用重奖“哄抢”高考状元及优才、怪才考生等情节。从这个角度上来看,那些优质中学和高校联系紧密,招生信息来源广泛,从高校获取的优惠待遇和机会也相对多。那么,在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没有实现统一化的现阶段,上个好高中,算不算是“捷径”——或者说,算不算是“潜规则”之一呢? 广州日报:现在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名校而受骗上当,作为业内人士,你有哪些好的提醒或者建议?

    一苇:“艺考潜规则”一定在某些范围内存在,但家长和考生没必要因此被吓得望而却步,反而要用火眼金睛谨防不法分子谋取钱财,必要时到学校及公安机关报警。比如“花钱托关系”这一问题存在多种情况,一些地方艺术院校教师会私下收学生,在考前开办“艺考辅导班”,在这其中有许多人会利用学生和家长的求学愿望,收取高额费用,甚至以“走捷径”为诱饵,直接或暗示考生家长送礼送钱,这就形成了索贿和受贿。

    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些以行骗为目的的“考试中介”,以“疏通关系”、“找熟人”为名目向学生家长打包票,有的是捞一笔就走人,有的是投机取巧,在比家长更熟悉招生体制的情况下,如果孩子本身实力就很好,就可以从中谋取不义之财。这类人最难杜绝,每年都会出现,而且越是敢于开价敢打包票的人可信度越低。(记者 吴波)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