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坤坤住处对面是江东第二实验小学,两者间直线距离不足30米。父亲杨丰元打算让他今年9月去那里读书,但孩子还不满6周岁,学校不能接收。杨丰元夫妻就决定,让孩子在家里读小学。
杨元丰夫妻以前都是老师,都有近十年的教龄,杨元丰自信能教好孩子。
父母制订课程表,按学校作息教学
昨天下午2点40分,窗外传来学校放学的音乐声,小坤坤站上椅子,向学校张望。
小坤坤说,他能听到学校广播里所有的声音:课间音乐声、上下课的铃声、还有操场上嬉闹的声音……
“坤坤,来,我们今天认一个简单的字。”杨丰元说着,在白板上写下个“大”字。小坤坤乖乖地跑到父亲边上,跟着父亲念。 六年前,杨丰元带着妻儿从河南来到宁波。
“我和妻子都曾是教师,我教数学,她教语文,我们都有近10年的教龄。”杨丰元说,今年,他们俩辞掉了原来的工作,租了一套房,办起了家教托管班。
上月,杨丰元到江东第二实验小学给小坤坤报名,但小坤坤出生于2004年11月,到今年9月开学时年龄还不足6周岁,学校拒接接收。
“再等一年才能上学,对于孩子来说,就意味着要白白浪费一年。”杨丰元夫妻一合计,觉得自己是老师,又开着家教托管班,“不如我们给他上小学课程吧。”
说干就干,杨丰元结合儿子的特点,给他制订了课程表,包括体育、拼音、英文单词、声乐、读写、记忆等各方面内容。
“每天,我们都按学校作息时间教学,”杨丰元说,六年的教学对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不管别人怎么看,他会坚持给小坤坤上完小学课程。
下课叫“爸爸”;上课叫“老师”
小坤坤说,每天下午3点以后,会有其他小朋友来家里读书,因为年级段不同,那个时候,他会坐在边上,自己写作业。
“平时,没有其他同学的时候,我叫他‘爸爸’,有其他同学来的时候,我就叫他‘老师’。”小坤坤说。
陈斌是杨丰元家教班的学生,每天都会来。 “我知道他是杨老师的孩子,但是,我们基本不和他说话,他不太爱说话。”陈斌说。
“有没有想过,这样的教育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可能不利?”记者问杨丰元。
杨丰元说,他给儿子上课的教材和正规学校的一样,而且,“一对一”教学更能掌握孩子的兴趣和不足,使孩子得到全面发展。
教育部门:明年再不送孩子上学就是违法
让孩子在家上学的事屡见报端,其中利弊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说,在家中上学有利于孩子个性化发展;有人说,孩子在家上学,缺少与同龄人相处,容易变得孤僻。
对于杨丰元的做法,身边不少人都不赞同。
“如果人人都能在家中读好书,也就不需要学校存在了。”杨丰元曾经的同事,如今在江北区当老师的孙先生说。
孙先生说,杨的做法让他难以理解。他说,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说,进学校不仅是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经历成长的过程,学会与同龄人相处,这种集体成长的氛围是家里没有的。
小坤坤的爷爷奶奶也不赞成儿子这样做教孙子,理由是,儿子和媳妇既做父母还要做老师,肯定会顾此失彼。
宁波市江东区教育局普教科科长李刚说,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的父母应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适龄儿童是指年满6周岁的孩子,小坤坤未满6周岁,学校有权拒绝接收。”李刚说,明年如果小坤坤的父亲依然不送孩子到正规学校上学,他们将给予批评教育,并责令让小坤坤按时上学。(见习记者 王婧 记者 王益敏)
上一篇文章: 90后喜爱"后宫游戏":清宫戏惹的事?传播奴性?
下一篇文章: 大学体育特长生:社团工作训练学习“三肩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