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各类招生诈骗又开始活跃起来,行骗花样不断翻新。广州警方细数13类招生骗术,以期引起广大考生家长警惕。
1、冒充招办人员———不法分子自称高校招生人员,携带招生宣传资料,诱骗学生及家长填报志愿,在取得家长的信任后,又假意强调录取的难度,暗示考生及家长慷慨出手。
2、利用网络诈骗———通过手机短消息或网络,发送“花钱可以上重点大学”的虚假信息,或在互联网上设立虚假招生网站,声称可以代办入学,让考生取得正规学籍、文凭。
3、以虚假校名招生———去年高考前夕,一所自称位于广州大学城的“南方大学”现身中山大学“逸仙时空”等高校BBS,该网站制作逼真,不但学院概况、学院新闻、院系部门、师资力量、招生在线等常规栏目一应俱全,还称自己位于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有人表示疑惑:“大学城十所高校,何时来了一所‘南方大学’?”随后不久,不少网民又发现网络上出现了一所“华南工商学院”,这所“学校”大部分信息及文字、图片资料为民办南华工商学院,仅联系电话与该学院不同!
4、混淆文凭教育形式——— 不法分子有意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以蒙骗考生。考生入学后才知道,上的并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专科,而是自考试点班、成教预备班或网络学院。最后,学生拿到的毕业证书也不是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证书,这种证书国家并不认可。
警方提醒:遇到这种情况,考生和家长要向教育主管部门了解学校的办学资质、招生资格等,从多种途径了解该校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成果。
5、谎称“内部指标”诱骗———招生骗子伪造文件、私刻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冒高校招生人员,谎称手中掌握高校“内部指标”、“机动计划”、定向招生计划等,让家长先付定金,然后迅速撤离。
6、谎称与学校领导或招生人员有“特殊关系”———招生骗子往往自称是高校或省招生办某领导的熟人、亲戚、朋友,称有办法让“二本”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重点院校,让专科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本科院校,或从普通专业调到热门专业等,实施诈骗。
7、以“自主招生”诈骗———每年高考结束,一些中介公司或者个人打着自主招生的幌子诱骗考生或家长,称自主招生就是学校说了算,只要花钱就可以搞到指标,从而骗取钱财。
警方提醒,自主招生不是“自由招生”或“随意招生”,高考招生具有严格的条件限制,所有招生计划都是由国家统一下达并向社会公布,未经国家批准或者未向社会公布的,不能安排招生。
8、以定向招生、委培之名诈骗———招生骗子向考生家长许诺能降分录取,骗取定向委培费。
9、以军校地方招生名义诈骗———骗子利用人们对部队院校情况了解不多,编造有军队院校地方招生指标,甚至伪造印章和部队证件,骗取考生家长钱财。同时声称军校为特殊院校,不经过统一的招录途径录取考生。
警方提醒,军校招生也会在网上统一公布招聘信息;考生参加军校录取必须先通过政审、面试和体检;军校招生无内部指标,也不可能计划外扩招;国防生只招收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冒名在大、中专学生和委培生中招收国防生的,肯定是行骗行为。
10、租房设高校招生点、办事处以行骗———骗子有目的地在市区租房,设高校临时招生点、办事处,打着高校的旗号进行招生诈骗。考生报考此类高校,交纳了部分现金后,招生骗子便携款逃跑。
11、打着本科“补录”旗号行骗———在高考成绩或录取分数线公布前,谎称考生离录取分数线还差几分,自己可找关系花钱疏通,向家长索取钱财。
12、利用录取信息诈骗———高校招生期间,招生骗子针对家长和考生急于了解信息的心理,通过查询功能了解录取情况,借机向家长索取钱财。
13、骗取考生学杂费———不法分子通过邮局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并让考生将学杂费事先打入银行账号内。
警方提醒,建议收到录取通知时,考生和家长不要急于汇款,应先登录省招生考试信息网或到县(市、区)招办查询自己的录取信息,确定是否与通知书一致后再汇款。
记者 王普
上一篇文章: 教育部颁高校招生六禁令:弄虚作假取消资格
下一篇文章: 端午节连着父亲节 网上促销“爸”气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