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版权申明

网络信息 | 家校互动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新华教育 | 人民教育 | 新浪教育 |


祝福 | 帮助 | 网址 |
网站社区 | 媒体报道 | 同行作文 | 作文点睛 | 教师频道 | 资讯频道 | 英语频道 | 搜狐教育 | 腾讯教育 | 网易教育 | 留言 | 链接 | 旧站 |
最新公告:     冠华作文网署假期间作文稿酬双倍!  [ghzw  2011年7月6日]            冠华作文网录用的作文、论文稿酬翻一倍  [ghzw  2011年6月13日]            冠华作文网发布征集令  [ghzw  2011年6月3日]            请大家到新网站注册,登陆发表作文。  [ghzw  2011年5月2日]            冠华作文网新年发红包了啦!  [ghzw  2011年1月20日]         订阅: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新闻 > 正文           ★★★
高校博物馆 “附属”之痛 何处觅“芳踪”?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0/7/24 9:19:36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学校的博物馆在哪?”这个问题,居然难倒了大学校园里的学子们。

    有两种回答很是耐人寻味:有人说“我从来没去过,不知道在哪儿”;也有人说“肯定有,大学没个博物馆怎么可能!”两种回答所透出的反差感倒是描述了高校博物馆的尴尬地位——它很重要,保存了文化与历史的记忆;但它很寂寞,被隔离在了关注之外。

    何处觅“芳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航空博物馆在飞机模型爱好者中很知名。每周举行的大型仿真飞行表演,总能吸引些人群。但由于附近在施工,博物馆将搬往昌平,飞行表演也有些日子没办了。

    现在,馆内因搬迁显得有些乱。“平时这儿家长带着孩子来看表演的挺多,大学生反而不多。”制图员杨老师表示:“经常会有单位组织团体进行党史教育。”馆内飞机模型的布置简单而朴素,依稀能看到上个世纪的影子。

    “馆里印发的宣传册也没多少人拿走。”杨老师有些无奈。据介绍,特色类型的博物馆大都依托于高校的特色专业建成,并不存在“经营”理念。但专业博物馆踞于本专业体系中,实质上形成了对社会人群的“专业屏蔽”。在一般的旅游指南上,就少见高校博物馆的“芳踪”。

成为谁的“附属”?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的入口隐藏在教学楼内,窄小、静谧,昭示着强烈的“附属感”。

    它是唯一入选中国10家特色博物馆行列的高校博物馆,在圈内口碑甚好。博物馆很新,并不经常修缮。馆长徐雯透露:藏品都是工作人员从乡间的少数民族地区采集而来,很多世所罕见的珍品价值巨大,其中有全世界保存最为完整的赫哲族鱼皮衣。

    但即便如此,这家每周只开放两天半的博物馆依旧门可罗雀,只有一位管理员在做馆藏记录。

    据了解,专业性博物馆目前大都存在于高校中,难逃被“掩藏”的命运。它们长期疏于开拓社会资源,缺乏“独立”意识。其利用率大大降低。学术功能少人问津,社会功能更无法被有需求的群体利用——这成为高校博物馆的“附属”之痛。

“被休息”了吗?

    北京地质大学博物馆的新馆今年4月开馆。这个夏天,在陈列着矿物、化石标本的展厅中,研一学生方恂帮导师做数据记录:“这是我在地大5年来第一次进博物馆,还问了好多人才知道。”

    对于高校博物馆被忽视,方恂很坦率:“平时上课根本没时间,有点时间也不会想到逛博物馆啊!假期封校,博物馆也要闭馆。”

    7月开始,北京相当一部分高校博物馆就陆续闭馆了。“放弃”假期,是高校博物馆一以贯之的作为,但暑假正是中小学生“高校游”的黄金时间,也是部分高校教师、学生研习专业、调查数据的阶段,面对社会与学术的双重需求,高校博物馆错过的也许不仅仅是门票。

    需要“走出去”吗?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坐落在北大西门不远处。博物馆内,只有一位老人家带着孙子在参观。老人姓蒋,是附近的居民:“让孩子受受教育,这些东西以后可能都没人认识。”小朋友不时用手机对着展品拍照,兴趣盎然。古老的陶瓷、骨器、照片在昏黄的展灯中透出一种庄严的表达欲,彼此间隔着倾诉。

    博物馆依托于北大考古与文博学院的支持。该学院参与过诸多重要的考古发掘,很多藏品就摆在这里。管理员小周说:“在这儿没有工作日与周末的概念,每天就那么几个人,好的时候能有10个左右吧,大部分还是游览北大的游客,学生来得少啊!”今年,这个博物馆开始实行对校外免费开放,节假日不休息。“周末会有附近的中小学组织学生来看一看,但来得最多的其实还是外国人,大部分都是团体。”

    一些高校博物馆成为外国人关注的文化景点,这是值得庆幸的事。作为重要的学术资源、文化表现,博物馆的“走出去”不仅为了文化交流,更重要的在于借助传播无形的力量,对本国文化形成一种深层次的“保存”。(吴晚林)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