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猛“烧钱” 理智选择?盲目跟风? |
|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0/8/4 9:26:04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
|
每周两次课,每次课150元,每个月花费上千,每年花费近万——这是笔者综合了各家亲子早教机构的收费标准后做出的估算,而这堪比高等教育的早教费用却是越来越多年轻父母心甘情愿的投入。
“教育从0岁开始”、“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早教机构的宣传语让不少年轻父母们慌了阵脚,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观念的推动下,他们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后,跟风般把早教机构越捧越火,将婴幼儿早教推向了一个可怕的高度。如此的亲子早教机构“热”,究竟是华丽噱头下的跟风效应,还是新时代教育的新模式?
亲子教育教什么?一个月为何要上千元?
因材施教游戏互动
“因材施教,我想这是早教中最主要的,要根据宝宝的个人情况去启发他们,”红黄蓝亲子园的王老师认为,“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选择适合的课程,像针对0-3岁宝宝的亲子课程主要就是让家长带着孩子进行手势、口语、行动意识方面的练习以及做一些简单的小游戏,同时父母通过课堂或者课后的交流也能了解到一些训练方法。”
据了解,北京几家不同的亲子教育机构一般都是按不同年龄段来设定课程,包括音乐、口语、形体、思维这些方面,主要通过做益智游戏、身体训练等方式进行授课,而有家长在身边的亲子教育形式也让孩子有了安全感。笔者日前走访了红黄蓝亲子园,园内共有七八间被装修得五彩缤纷的小教室,老师正在带着不同年龄的孩子和家长做一些互动小游戏,又唱又跳。
笔者发现,在职老师几乎都是青年教师,那她们如何有足够丰富的经验去教导孩子呢?红黄蓝亲子教育机构副总裁高寿岩女士介绍:“老师基本都来自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我们有三个月的入职培训,在面试时很看重她们的责任心和耐心。毕竟比起通过书本、DVD这些以往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亲子园课堂最大的特点就是更为直接,需要1名老师带动6对亲子进行互动课程,没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亲和力是无法胜任这个工作的。”
现在,市场上亲子教育机构课程的收费普遍较高,像红黄蓝最基本亲子课程的收费是150元一课时,而像金宝贝等一些由国外引入的机构更是有着一般工薪家庭无法承担的费用。对于这一点,高寿岩女士解释:“现在小孩的教育费用普遍很高,为了方便家长带着孩子上课,亲子园都选择租用中心地段、租金较高的场地,加上园内硬件设备如教室的装修、玩具的购置等。”
是“理智选择”还是“盲目跟风”?
赵女士带着她两岁的宝宝在红黄蓝亲子园学习已经半年了,她告诉笔者,当初把孩子送到早教机构学习,主要是想让孩子熟悉集体生活,而作为家长也可以学习适合自己孩子的科学的教育方法。而早教机构的收费对于有着宽裕家庭条件的她来说还算可以接受,并且赵女士表示的确看到自己宝宝的进步和成长。
笔者在采访过程中还遇到了另外一些因为工作繁忙只能抽出双休日来上早教课程的家长,作为普通的工薪族,他们为什么愿意花大量宝贵的金钱和时间来参加早教培训呢?“总希望他们能提前学一点东西,现在早教那么火,如果不跟上,怕他以后会落后别的小孩子。”带着宝宝来上课的王女士是一名初中英语老师,她表示只要是对孩子有帮助的,即使父母节省点也无所谓。不过,她也坦承,早教机构并不是有非常显著的效果,但是总觉得会对孩子的未来多少有点帮助,还是愿意继续培训。
当然,参加亲子机构活动的也只是一部分人,也有很多年轻父母相对比较“理智”,他们觉得既然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还是不要去“跟风”:“我们也都是独生子女,小时候也没有接受过早教培训,照样还是健康长大了。对孩子过度关注,反而不利于他们成长。”“我不否认参加早教课程会对孩子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我觉得没有像广告上说的那么夸张吧。”
别把“提早”变“过早”早教成败在家长
“亲子教育与其说是改变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如直接说是要告诉家长如何跟孩子交往、互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梁雅珠所长有自己的看法,“我觉得亲子教育首先应当教育家长,通过教育家长和改变家长的行为,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它是任何教育都无法替代的,因为它融入了亲情和血缘,是最适合孩子成长发展的教育。”
针对社会上“早教风”越刮越烈的情况,梁所长站在一个理性专业的角度分析,认为现在许多年轻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过分关注,产生一种敏感和焦虑的情绪,害怕孩子有丝毫闪失,而这对孩子的成长不仅没有很大的帮助反而会给孩子过多的压力。“不要把幼儿早教依赖于幼教机构去完成,家庭教育才是最重要的——家长的态度﹑行为及养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梁所长建议家长要学会等待,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孩子的成长,理性看待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别把“提早教育”歪曲为“过早教育”,适得其反。
对于早教机构的选择,梁所长提醒家长在选择机构前,要看其权威性、注册证明,并且考量其师资和课程,理性的选择也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目前大部分教育部门所办的亲子园可信度、科学性都较高。但也难免有一些机构,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而以盈利为目的进行炒作,过分夸大早期教育的作用,家长进行抉择和选择时务必慎重考虑。”梁所长建议家长可以通过网络、电话等多种渠道请教相关专家,切忌盲目跟风,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和金钱。
上一篇文章: 近七成求职者遭遇五花八门就业歧视
下一篇文章: 教育部发招生预警 谨防“指标”骗局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