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拍三,我拍三,陪酒人员在旁观,打着饱嗝还在灌,脸上冒汗心抖颤。”这首打油诗是一位赶赴过不少升学宴的机关工作人员在论坛上写下的感受。何以“心抖颤”?那是因为参加领导子女升学宴要送的“红包”价值不菲。
变了味的升学宴,背后潜藏的腐败,令人深思。
升学宴排场不小
每年7月、8月,酒店都会打出升学宴的广告。记者走访杭州部分酒店发现,升学宴的价格多在2000元以上。每个价位的宴席都取了响亮的名字:金榜题名宴、展翅高飞宴、状元及第宴。
杭州凯豪大酒店销售人员陈娟介绍,“越贵越有人下单,预定最高档次的状元及第宴的就占到了升学宴预定量的一半。”
“与去年相比,今年升学宴的包厢率明显上升。”新花中城大酒店一位孙姓负责人的话耐人寻味,“有些人不喜欢事前预约,而是直奔包厢点菜,说是摆升学宴的,这样动静小、不容易引人关注。可见,这些人身份有点特殊。至于价格,前几天就有人点了鲍鱼、龙虾,价格贵过喜宴。若喝白酒,那更是无底洞。”
究竟哪些人是升学宴的操办者和座上宾?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只要到各酒店的停车场走走,就会发现不少是公车和有钱人的豪华车,操办者和客人中,不乏机关公务人员和老板。据他观察,一般赴宴的人,都要送红包或者高档礼品以示祝贺。
赴宴暗叹吃不起
何政在杭州经营一家公司,社会人际关系颇广的他告诉记者,一些升学宴并不单纯,往往夹杂着利益成分。
最近,何政推掉两场升学宴,但是还有两场,他无法推辞。他说:“送帖人是我从事的行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不好得罪。这样的升学宴一定要去,而且红包不能少。”
一般赴升学宴要封多少红包?何政说,主要是看行情,一两千元是起码的,要是对方官职高,上万也说不定。
“升学宴,吃不起啊!”现在,一些官员无论是红白喜事,都喜欢大摆宴席,百姓对这些官员广开敛财渠道的做法意见颇多。
小汤是海盐县某乡镇的一位公务员。他向记者坦言,孩子升学原本是值得高兴的事,合理的庆贺也是应该的,但个别升学宴演变成向上级官员“进贡”,让他特别反感。
敛财隐蔽难查处
为确保升学宴不沾染腐败之风,本月,衢州、丽水等地纷纷出台规定,严禁领导干部借子女升学留学、婚庆丧礼、生病住院等事宜收红包的行为。对违反规定,借子女升学之机大操大办造成不良影响的党员干部,一经查实,严格依照党纪政纪处理。
虽有规定,但很难查处。有关人士分析,现在,有的领导干部也“与时俱进”,既然不让大操大办,那就“小办”,将“任务”分解,多办几次,增加隐蔽性。如此变相办宴使纪检部门查办无从下手。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举报少。领导干部子女升学,不去“随礼”面子上说不过去,特别是下属,怕被穿“小鞋”,怕以后个人升迁受到影响。再说,既然红包都送了,还会去举报吗?
变味的升学宴为腐败提供了温床。近期查处的温州市瓯海区委原书记谢再兴、温州开发区管委会原主任戴国森等腐败案中,都有借父亲出殡、子女结婚等敛财的情节。据温州市纪检监察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一些行贿人正是以“送人情”为突破口拉拢关系,打着朋友来往、感情交流的幌子,大行不正之风。
一些纪检干部认为,如果任由变味的升学宴泛滥下去,不仅助长腐败行为,而且会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败坏党和政府的形象。
专家观点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任建明教授:应设立举报电话,充分发动社会力量,使监督全方位。对违反规定的,在没收违规收取的礼金、礼品的同时,视情节的轻重,分别给予当事人甚至当事人所在单位的主要领导通报批评、媒体曝光或诫勉谈话;党内给予警告直至撤职,行政给予警告直至撤职的纪律处分。(记者 余勤 通讯员 颜新文 吴姗)
上一篇文章: 大学生暑期求职被骗 求职心切是大忌
下一篇文章: 三步骤有效辨明高校录取通知书真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