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报道 未来十年,广东将普及学前到高中15年教育,户籍人口大学毛入学率达到50%从城市到农村,推进教育均等化2010年广东入园率达到80%。近几年随着广东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教育事业也突飞猛进。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教育需求也获得了满足。从幼儿园到大学,想读书受教育的人不仅有学上,而且可以上好学。从城市到农村,教育均等化和教育公平逐步推进。不同类型的人都“学有所教”,都能享受教育带来的幸福感!
教育
成就
基本实现“学有所教”
2005年,广东提出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到2010年全省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0%的目标,基本形成了以公办幼儿园为示范,公办与民办学前教育相结合的具有广东特色的学前教育模式。农村也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闲置的校舍和师资资源改建幼儿园,月收费每人50-80元,以前农村部分地区学龄前儿童无园可入、上不起幼儿园的情况基本消失。
2005年秋,广东开始在贫困县实行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试点,到2008年春季,全省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和课本费全部免除,全省1292万学生享受到免费政策。当时湛江一名农村干部非常感慨地说:免费义务教育是建国后、土改以来农民最高兴的一件事!
近几年义务教育不断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对弱势群体子女入学也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2009年起,广东全省一律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借读费。读书受教育的费用再次降低。
广东高中阶段教育2006年毛入学率只有61%,仅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7年广东提出用五年时间,即到2011年毛入学率达到85%的目标,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前这个目标已提前完成。这几年广东高中教育飞速发展,招生规模以年均超过10%的速度增长。
进入新世纪以来,广东的高等教育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过渡。到2009年,全省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194万人,位居全国前列。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了,意味着高中生考大学容易了,目前大学的录取率达到了7成左右。
同时近几年高考改革不断推进,为考生提供了公平竞争的环境;实行了平行志愿,报考风险进一步降低;“阳光工程”推行多年,招生录取公开透明,考生的权益得到了维护。多种录取方式的实行也让人才的选拔多元化。
高职高专由2000年的21所扩展到了现在的76所,在校生从15万增长到61万人,在校生规模居全国前列。中职在校生也有185万多人,很多贫困家庭子女选择读中职,可以“零学费入学,零距离上岗”。
广东民办教育发展也很迅猛,全省有学校9800多所,成为全国第一大省。这为想读书的人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成为满足群众教育“众口难调”的一道“特色菜”。
办优质教育要靠师资。广东从2000年开始,中小学教师实施了继续教育工程,给老师们提供了很多进修、培训的机会。去年完成了代课教师的“代转公”,中小学教师待遇落实了“两相当”,并推行绩效工资制,老师的收入水平普遍提高。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他们投身教育事业的积极性都大大提升。
公平公正的招考制度,是公民感到安心、幸福的前提。广东省教育考试院院长杨开乔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几年,广东招考部门着力推进“阳光工程”,构建起了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招生体系,给每个考生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维护群众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
未来
十年
高质量普及15年教育
未来十年,广东教育将会给人更多的幸福感。《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定下了教育发展的目标:到2012年,全省普及小学到高中阶段12年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超过85%。到2015年,全省普及学前到高中阶段15年教育,各县(市、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均达到85%以上。到2020年,全省高质量高水平普及学前到高中阶段教育,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户籍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
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强调,办好教育,给百姓带来实实在在幸福感
从教育大省迈向教育强省
“建设幸福广东,对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说,教育涉及千家万户,人人都很关心。办好教育,一定会为提升全省百姓的幸福感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
发展教育要靠投入。对此罗伟其说,广东已经有了下一步的规划。去年出台的《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各级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每年要增加一个百分点。2020年要达到财政用于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25%。“这个规划落实好,保证公共财政的均等化,就能使广东教育的科学发展有保障。”
“十二五”规划已启动,罗伟其说,广东下一步会着重在几个方面推动教育发展:
首先是全面创优。目前广东已经由人口大省发展成了教育大省,但目前还不是教育强省。在向教育强省迈进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发展,解决学前教育入园难问题;提高职业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化水平和办学水平;高等教育既要提高办学质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还要适度扩大办学规模,让更多人有书读,读更多的书,接受更好的教育。
其次是积极解难。逐一解决教育发展中老百姓关注的难题,让他们在教育中体会幸福。比如幼儿园入园难问题,小学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建设问题,外来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还有些学校师资队伍补充难问题等,都有待解决。
第三是深化改革。在教育发展中在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探索,根据珠三角地区发展水平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水平,针对不同发展阶段提出不同改革措施,使广东教育更有活力。比如这几年积极推进民办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现在广东各级各类民办学生在校数量468万,占全省在校生数的近21%。这意味着,五个在校生中,就有一个在享受民办教育。“如果没有办学体制的改革,不会有这种结果。”
第四是加强保障。办教育,政府的投入是主体,因此最重要的是公共财政的保障。同时还要吸收社会力量来支持办好教育。另外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包括法制环境、舆论环境、政策环境,来共同保证教育的科学发展和改革。
-晒快乐晒幸福
小学生扬扬
数学课老师讲得很有趣
对于小孩子而言,幸福一词也许太大,但快乐是实实在在的。华师附小六年级的扬扬今年面临“小升初”,但他没感到有什么压力。元旦前,班主任号召全班同学举行了一场包饺子大赛,擀面、和馅儿、捏花样,大家玩得很开心。
数学课是枯燥的,但扬扬和他的同学都很喜欢。老师很幽默,上课讲得很有趣。他的戒尺叫“尚方宝剑”,沾满粉笔灰的手叫做“白沙掌”,在上课时有同学提出了新的解题思路,他会认真听下去,最后还向学生说:“老师好。”
班主任张老师
幸福是双向的
扬扬的班主任张老师说,十年前,大家习惯将教师比喻成“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可是今天,这样的比喻过时了。幸福是双向的,在学生感到幸福的同时,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也因此产生。这几年老师的福利待遇在提高,无后顾之忧,更能够安心教书育人。张老师特意开设了班级博客和Q群,但她经常“潜水”,默默地观察学生的心动态,再在平时生活中适当引导。
中学生小婷
幸福就是老师亦师亦友
对于中学生小婷而言,最幸福的事就是有亦师亦友的老师,可以静心交流,可以平等对话。当她家庭发生极大变故的时候,老师一直鼓励她,拉她走出了阴霾,还为她生活提供了很多帮助。
大学生晓云
学会了独立我更有底气了
大学有很多“走出去”的机会:三下乡、春运实习列车员、顶岗实习……
华南师范大学的晓云是摄影系学生,学院每年都组织去外地采风,这让她发现大学课堂如此有趣,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独立。上年,晓云和朋友们组织了一次骑单车去玉树支教的活动,从拉赞助、联络媒体、活动筹备实施到总结都由他们独立完成。如今,她已经有了两本自己的摄影集。“我有底气说我做好了走进社会的准备!”
上一篇文章: 国家教改试点方案公布:多途径解决择校问题
下一篇文章: 教育部公布中小学减负业试点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