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尘埃落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随之展开。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急于寻找合适升学途径的心态实施诈骗。我们将根据太原市公安局以往破获的各类高考诈骗典型案件,对以“招生”“上学”为名进行的诈骗方法进行剖析,以此提醒各位家长提高防范,避免落入骗局。
1 神秘人夸口有特殊渠道
【案例回放】
2009年8月,在太原某艺术培训学校就读的小赵高考落榜。复读一年后,小赵的成绩仍没有达到二本线,读个三本,他又心有不甘。几天后,小赵家中来了一名神秘的客人陈某,对方自称是小赵所在培训学校的老师,看到小赵成绩不理想后专程来帮忙的。
陈某表示,自己与某二本院校的某领导关系很“铁”,通过这个特殊渠道可以帮小赵“买出”省内一所二本学校的“内部指标”。
小赵父母为孩子上大学的事情早就心急如焚,听说对方能搞到“内部指标”,很快便将7万元活动经费交给了对方。钱花出后,陈某却玩起了失踪。
【警方提醒】
在高招录取中,国家严格控制各省招生计划,省招办按规定公布招生计划,所有录取均按程序进行,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当前高招实现网上远程录取后,各省招办电脑程序自动按照考生志愿,根据分数由高往低排序,并按各高校招生章程规定的投档比例向高校传送电子档案,绝不可能人为操作。学生首先要上调档线,不够投档线的考生,电子档案不可能传给学校。
进行此类诈骗的犯罪分子,为骗取家长和考生信任,通常把自己“装扮”成某高校招生负责人的亲属,或吹嘘自己神通广大,与高校领导有“特殊关系”,可弄到高校招生的“内部指标”等。
2 混淆不同招生类型行骗
【案例回放】
2010年7月,太原考生刘某报考了西安一所一类高校,由于只超过本科线1分,刘某与家人都有些担心。这时,有人告诉陈某的父亲,只要给他3万块钱,不仅能从内部途径最先知道录取与否,还能动用关系想其他办法,保证刘某有学上。
【警方提醒】
骗子通常通过录取情况查询功能了解录取名单,把正常投档录取说成是自己找关系和朋友花钱疏通关系录取,以此向家长索取钱财。
考生一旦被自己报考的院校录取,一定要通过网络查询等方式鉴别真假。同时,要按权威部门公布的录取分数线,了解自己的分数属于哪个录取批次。最后,考生可到填报志愿的院校查询录取与否。
【案例回放】
太原考生王某今年高考成绩不是很理想,他的一位远方亲戚告诉他,只要掏两万块钱,就能保证他上省城某大学。但在王某父亲的再三追问下,才知道对方所说的,原来是省城一高校的成人高考。
【警方提醒】
目前,有部分骗子故意混淆普通高考招生与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网络教育的不同招生类型,拿自考助学班、网络教育班的入学通知书蒙骗考生及家长。在此,考生家长要了解成人高考、自考与全日制教育是有所区别的。特别是就业时,对不同类型办学的“待遇”不同,如很多公务员职位就要求是全日制公民教育,而成人高考和自考就不能报考。对此,考生一定要详细查阅招生学校的办学类型、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书种类等重要信息,避免被欺骗。
3 以招特长生名义诈骗
【案例回放】
为能在高考大战中多一份筹码,现如今,报考各类特长的考生逐年大幅增加。长跑成绩突出的太原考生李某也不例外,但由于考试时发挥失误,李某最终与“特长生资格证”失之交臂。
2010年6月,经朋友介绍,李某结识了自称关系很广的王某。对方开出价码,出售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李某信以为真,结果被骗两万元。
【警方提醒】
由于特长生对文化课分数要求相应较低,为能保证孩子顺利就读理想的大学,不少家长都选择了这一路线。骗子正是利用“特长生”身份以加分为诱饵,以提供“特长生资格证书”的名义骗取钱财。
高考录取分数线严格限定了考生能否被录取,高考成绩差1分都会与大学失之交臂,而相关部门对高考特长生的加分也有明确规定。现在的特长生一般分为体育特长生和艺术特长生,体育特长生一般为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以上证书才能获得加分,而艺术特长生要通过学校、县市教育部门推荐,省专家组评定颁发证书,还要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未经公示考生不具备相关加分资格。
对于特殊类型招生,教育部建立了完善的信息管理和公示平台,考生和家长可以通过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或相关高校招生网,查询自己是否具备加分资格,防止上当受骗。
上一篇文章: 毕业“聚餐”、“谢师”切忌成负担
下一篇文章: 组合拳化解“入园难” 学前教育渐入佳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