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东省教育厅多次发文强调禁止违规补课,还曾联合包括本报在内的多家媒体发起监督违规补课活动。然而,“关起门补课”的乱象仍未被完全遏制,到底根源何在,中小学校违规补课有何内幕?就此次曝光的广州市97中和86中乱收费案例,羊城晚报记者展开了调查。
正式课程用于“补课”
早在2007年,一名匿名的广州市97中学生就在网上发帖称,学校乱收费现象非常严重:在收取开学前的补课费和当学期夜间补课费共1200元后,又向学生收取本学期学费1100元。此外,学校以帮高三学生补习为名收取730元的暑期补课费,平均每堂课的价格是5元。
据称,学校为了不让乱收费过于“高调”,将每节课5元下调至3元,但并未将多出来的钱退还给学生,而是将其直接转为寒假的补课费。
这名学生还透露,所谓自愿参加晚自修只是空话,学生任何拒绝的理由都不被接受。“学校还疑似与某补习机构有利益关系,如不按要求参加该机构的补习课程,学校就向学生施加各种压力”。
广州市第86中学的学生也在网上发牢骚。据称,该校学生在酷暑中仍然要回校补习,但地点却安排在附近一所小学。有学生称,这是为了躲避监管,由校外教育机构租用场地补课。
据学生反映,补课时的老师就是本校的,与教育机构所称“一切教学均由机构的老师跟进”不一致。“补课需800多元,校方所谓的自愿其实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因为老师明确表示要在补习中进行正式课程的教学,如果不去,开学后将无法跟上教学进度”。
学校提供稳定“客源”
以上两起被曝光的案例,学校违规补课都是通过社会教育机构进行的,学校负责人再从补课收益中获利。学校和教育机构是如何“勾结”的?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学校私下违规补课已成行内“潜规则”,学校一方面不敢违背禁令,另一方面又迫于升学指标的压力,“不得不”进行补课。
与社会教育机构合作是两全其美的办法。大部分学校不会过多参与补课的操作,具体都由教育机构来组织。但学校会通过行政手段让老师受聘于教育机构,以教育机构的雇员参与补课。其实很多老师并不愿意这样做,因为他们的报酬只相当于市场价格的50%-70%。
学生报读学校的补习班收费只是市场价的1/3左右,每节课为8-12元。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每个学生一个学期参加16节补课,每节课8元,补习6科,收费是700多元,这样的课程市场价是近3000元。有教育机构负责人坦言,单个学生产生的利润并不多,关键要靠数量,争取“薄利多销”。
曝光案例中,广州市86中副校长收取教育机构的“劳务费”1.65万元及礼品。但上述业内人士称,很多学校负责人最多只能拿全校补课费的10%,其实他们并不屑于拿这笔钱,因为金额太少。很多学校负责人会把这笔钱交由级长来处理,用于发放任课老师的补贴。
这种补课方式曾经很普遍,目前只剩下部分学校仍在顶风作案。这次97中和86中违规补课收费被查,在业内看来是“很正常”的事。
左右为难关门补课
据广州市86中的梁老师介绍,学校的补课并不是学校安排的,而是由家长委员会统一组织的,他们聘请学校的部分老师担任补课老师,学生以自愿为原则参加。
“这个假期不用补课,老师都很开心!”梁老师告诉记者,其实没有老师愿意课余去补课,因为平时工作已经很累,不太在乎补课的报酬。有些学生也是被家长逼着去补课的,他们也不乐意被占用了课余时间。
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师直言,教育部门的“减负”政策与施加给学校的升学压力之间有很大矛盾,学校迫于无奈才关起门来补课。“假如没有繁重的教学任务,没有一刀切的升学指标,学校压力就不会那么大了。”这位老师还认为,如果学校对学生不负责任,完全可以不作为,正是因为学校负责任,才敢于拿自己的“政治前途”冒险,“顶风”补课。
陈晓璇、钟琳
上一篇文章: 教育部解读“体育艺术2+1项目”望公众正确理解
下一篇文章: 四大举措发展学前教育 解决“入园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