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教师节,送礼也就成为热门话题。不过,作为一名家长,在网上跟别人热热闹闹讨论一阵,要送的还是会送的,不会因为讨论而停止送礼。
教师节能成“送礼节”吗?当然不能。可现实的残酷却使得家长不得不送。
在我看来,教师节变成“送礼节”,至少有这么几个理由:其一,教育太功利。给教师送礼,其实就是希望教师给自己的孩子多些照顾,所谓的照顾,无非是座位排得好些;提问多些;让孩子当上班干部、“三好学生”。其二,教育公平依然很遥远。事实证明,寒门难出贵子。在如此背景下,家长怎能对送礼假装淡定呢?其三,学校不公平现象依然存在。有些教师或明或暗要求家长送礼,不送礼孩子可能就要遭殃。
其实,家长也清楚,给教师送礼,并不一定有效。比如孩子的成绩,不会因为送礼了就能够马上得到提高;不会因为送礼了,孩子就成为最棒的孩子。可现实却使家长无法对送礼心平如水。
我有一个美好的心愿是教师不能收家长的礼物,要收也只能收孩子亲手制作的表示心意的小礼物。可是,尽管有些教师在送礼上感觉很累,但却并不表示所有的教师对家长的礼物都能够拒绝,都会喊出“放过老师”。家长放不下自己的孩子,也就“放不了老师”。
现在物价上涨,送给教师的礼物也要花费不少,家长何尝想给老师送礼?“放过老师”,只能是一声矫情的叹息,家长还要继续走在送礼的路上。毕竟,作为一名学生家长,我现在还找不到充分理由说服自己不要给教师送礼。
家长的无奈与纠结
当然,给老师送不送礼,最头疼的是广大家长。不少人对记者表示自己的无奈和纠结。
“别人送我也得送啊。”在重庆铁马集团工作的张先生不无感慨地告诉记者,他的儿子在杨家坪中学读书,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每到节假日,张先生看到儿子同学的父母都去老师家里拜访,明眼人都知道这些人去的目的。这可是毕业班,他怕不送礼让老师会对儿子另眼相看。尽管家境并不十分宽裕,张先生还是买了一千元的超市购物卡送给老师。
“人心都是肉长的嘛!”家住江北观音桥的彭女士说,“我的孩子很调皮,如果不对老师好一点,怕小孩受到歧视!”所以,每到逢年过节,彭女士都会想方设法给老师表示表示。“否则,心理会很不踏实!”她说。
“其实对于送礼这个问题,不仅家长纠结,很多老师也非常纠结。真是身不由己呀。”重庆人和小学校长王益才告诉记者,“家长送礼给老师到底有没有用,我不敢肯定。但是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学校几十个老师,没有几个会因为这个家长送礼了,他的孩子就能当三好、当班干;也没有几个会因为这个家长送礼了,成绩就会突飞猛进;更没有几个会因为家长送礼了,就成为老师最宠爱的学生!”他说,在他们学校,老师们一般不会收礼。饭局是能推就推。
他告诉记者,老师们最喜欢的礼物,就是抽屉里那些孩子亲手做的小卡片,每次看到心里都十分温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送不送礼”已经让现在的教师节成为一个最敏感的节日。对于现在愈演愈烈的送礼风,不少老师确实也因此而烦恼,因为这与老师的职业道德相悖。
9月6日,重庆市教委的一位处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这个问题上,老师和家长都不该纠结,因为给老师过节的主体该是受老师培育的孩子们,就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对老师的感情,家长没有必要越俎代庖。
据一项有4083人参加的调查显示,61.7%的人支持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出台规定,要求教师不能接受学生或家长礼物。
在记者采访中,许多家长也在质疑,出台规定要求教师过节不收礼,有用吗?“即使有一些作用,肯定也十分有限。送礼本身就不是一件光明正大的事情,一般都是悄悄地进行,很难监管,此类规定的可操作性并不强。”家长李杨林的话颇具有代表意义。
家长们认为,有些事情并非“一规定就灵”。欲彻底解决教师过节收礼的问题,恐怕还应从加强教师队伍的道德素质建设入手。
上一篇文章: 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鸣锣
下一篇文章: 教师发帖吁家长教师节勿送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