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抵制“奥数”到反对“禁奥”一刀切 政策发酵之下奥数趋理性
日前,教育部与北京市教委再度下达“禁奥令”,禁止把奥数与“小升初”挂钩。人大附中、北京四中等城六区30所学校随即承诺,绝不直接或变相采取考试的方式选拔学生,不将奥数等各种竞赛成绩、奖励、证书作为入学依据,不举办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任何形式的奥数竞赛培训班。这次禁令被许多人称为“动了真格”。
事实上,教育部第一次发布类似文件是在十年前,时至今日,一方面,令行禁止还远未达到。另一方面,不少家长提出了反对和质疑,这让主管部门始料未及。
在广州,记者寻访了对禁奥最有体会的奥数学子、学生家长、一线数学老师和中小学校长等等,发现在政策的发酵中,人们对奥数的理解逐渐趋于理性。
对于“奥数”,广东省在政策上一直有明文规定。2011年,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回答小学生提问时说道:我坚决反对。我建议取消奥数这门课。当然,也不能片面地说奥数没有积极作用,那些愿意当数学家的孩子,就可以让他们选择学。很多孩子并没有兴趣,只是为了考试加分去学奥数,对此,我是坚决反对的。
紧接着,广州市教育局重申“八不准”:不准将“奥赛”成绩与招生录取挂钩、不准将“奥赛”成绩作为奖励加分依据等内容都明确给出禁令。
为何热?
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资源紧缺
有不少人尤其是家长真正担心的并不是能否禁掉奥数,而是:假若真禁了奥数,孩子凭什么读好学校?拼爹吗?
“根本原因当然是教育资源不平衡,导致优质学位有限,所以必然要筛选。以前普遍认为数学好的学生思维比较灵活,学习知识相对容易,相对优秀一点,所以奥数渐渐地被作为一个比较好的筛选方式。”吴广淇作为广雅实验学校校长,很能理解家长想要优质学位,但与之相应,民校也不可能放弃优质生源。
将奥数与小升初脱钩,民校能做到吗?另一位民校校长抗议道:“现在这个奥数问题牵涉面太广了,行政部门只能是不告不理,即使告了也理不了。如果所有民校都继续,一间民校率先放弃,马上就亏了生源。”
吴广淇认为,其实是可以脱钩的。他认为基础知识测试、综合素质考察同样可以了解学生能力,同样可以招到好学生,不是非要奥数题不可。有人建议语数英都进行选拔考试,但他担心如此一来,小学生的升学压力会更大,把竞争从高考提前到了小学。
他希望政府下一步可以采取强硬一点的措施,淡化奥数比赛,甚至取消一些奥数比赛,另外绝对不要带头办班。
被异化?
已经脱离锻炼思维的本意
异化、低龄化、功利化,全民奥数疯狂发酵。大大小小的民间奥数培训班遍布在广州,走进任一家培训机构,家长都会被灌输“谁不学奥数啊,想上好学校吗”和“再早开始都不算早”的思想。
广州某中学数学老师何健深感于奥数在这个过程中的“变异”,他认为大众一直存在一个误区:“奥数题就是难一点的数学题。”
但事实上,他解释道,奥数本身应是一门系统的学科,例如“整除”、“完全平方数”如果作为单独的章节只有在大学的数论中才会学到,不会出现在中小学的教学大纲中。但这些是奥数中会学习的。还有比如“五支队伍打循环赛,共需比赛多少场”,这样的题目用高中排列组合的知识可以很轻松地解答出来,但不应该是小学阶段的奥数题目。
在课堂上,何健也会适当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知识的拓展,但目的仅仅是锻炼思维。
“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好难度。”在何健与他的同事们看来,目前社会上的奥数培训班除了少量的奥数竞赛题以外,有相当一部分仅仅是超前学习,而非学生根据现有知识去拓展。“这已经脱离了奥数的本意”。
何健分析,培训机构中通行的题海战术只是从题目入手,学生对题目对应的知识原理缺乏认识,没有办法享受学习的过程和乐趣,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对学生往后的学习很不利。
有帮助?
奥数并非一学就“灵”
奥数已经成为近十年内中小学生的集体回忆。在这些越来越早学习奥数的孩子中,有“确实喜欢也擅长的”,也有“不喜欢、不讨厌的”,还有“不想再学的”。
曾天宇是广州市某著名中学的初二学生,在他的数学老师陈健眼里,他是在奥数方面比较出色的学生之一。曾天宇的奥数之路很“励志”,因为小学低年级的时候,他一度认为自己的数学很差,差的原因主要是粗心大意,曾天宇主动提出了补习奥数。他买来了辅导书自学。
曾天宇三年级考上了市奥校,开始了三年的奥校学习生活,每个周末去上半天的课。那时候有18个普通班,3个次重点班,还有一个重点班,每个班有40人左右。每三周的学习都会有一次考试,考试成绩会作为划分班次的依据,优胜劣汰。他一开始在普通班,五年级下学期就考入了重点班,并一直保持着优异的成绩。
学习奥数之后,曾天宇觉得在奥数的学习中,根本不容犯一点低级错误,不得不改掉了粗心的毛病。六年级时,他在奥校参加了“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获得二等奖,这也让他在小升初的时候,顺利晋升到一所名校。
不仅如此,他觉得学奥数主要是拓展解题思路和知识面,这还直接有助于物理和化学的学习,同时对学习英语、政治等学科也有裨益。
不过也有不少奥校的同学向他诉苦:“奥数的优势并不能体现在文科的学习中,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
如何禁?
“奥数”成绩不与录取挂钩
“奥数”证书不再神通广大。自从高考中考都与各种竞赛脱钩后,目前,奥数最后的一块市场就是“小升初”,而这在聚集了优质学位的一线城市表现尤其明显。
“全民学奥数,肯定没好处。”吴广淇认为,奥数作为一种特长爱好,也是因人而异的,如果孩子有这方面的天赋或者兴趣,都可以去引导和培养。
他认为在小学和中学阶段不要过早地给孩子设定方向。据他观察,曾因为奥数获奖而升入该校的学生,总是习惯性地一做作业就先做数学,这不利于学科平衡和全面。
在现阶段的禁奥成果的问题上,广州市教育局表示,目前,我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均严格执行“八不准”规定。特别是广州市严禁将“奥赛”成绩等与招生录取挂钩、严禁将“奥赛”成绩等作为奖励加分依据,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奥数”的功利化,使学生参加社会奥赛培训机构的需求不会过于火爆。
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学副校长告诉记者,一直以来,相比北京、西安等一些近期关注度较高的城市,广州的奥数市场不算疯狂,近两年也逐步回归理性。但因为在“小升初”的阶段,一些学校对于获得奥数奖项的学生还是有优惠政策,所以奥数依然有一定市场。
他认为,相比一系列“禁奥”指令,对疯狂奥数给予实质性打击的其实是广州择校生不超过正常录取的10%这一硬性规定,规定实施了三年,到了今年广州刚好降到10%以内,择校的比例小了,奥数的重要性也有所削弱。
“但获得过奥数奖项的学生,的确会有更多选择。”他分析道,绝大多数的奥数奖项获得者都进入了华附和广附的两个奥数班,这里就有接近200人。之后的少部分进入民校,民校一般都能给予免试免学费等优惠。
在回归?
一棍子打死奥数或会后悔
华附校长吴颖民强调,他希望家长能够珍惜孩子各自不同的优势领域。华附奥数班自始至终欢迎对数学有天赋有兴趣的孩子报考。如果不能判断孩子的优势在哪里,可以试一下,看看孩子是不是学得兴趣盎然,如果不是千万不要逼迫孩子。
“奥数过热了,就像发烧了一样。”吴颖民分析,不同于许多国家,中国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奥数培训体系,从小学到大学,奥数得到了极大的普及。奥数比较像一种趣味数学,即使在学界也只有少部分的数学家研究,却被提到了不应该的高位。他希望政府的政策能够给予引导,让奥数回归理性,但切忌简单粗暴地禁止。
“孩子的选择往往是家长意志的体现,家长回归理性,奥数才能回归理性。”邓先生的女儿今年读小学四年级,上过一段时间的奥数课就没有再上,他发觉自己的女儿对数学兴趣不大。
他提到自己身边的不少同龄人,尤其在中产阶层,家长也愿意尝试多元自由的教育方式,能够根据子女的兴趣,发展擅长的方面,而不是被单一的传统教育模式所累。未来越来越多家长都会回归理性。
在冯女士眼里,儿子吴一峰的学业之路走得出奇的顺,全得益于他从小对奥数的喜爱。
吴一峰现在美国念研究生,拿着令人羡慕的全额奖学金,在此之前,他先保送到有广东省奥校之称的华师附中,再保送到北京大学。她反对一刀切的禁奥,抵制奥数是一种无意义的行为,“听听正规的奥数课程对训练孩子思维真的很好,如果一棍子打死奥数,以后会后悔的。”(文/本报记者杨洋)
上一篇文章: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能“只闻楼梯响”
下一篇文章: 青年志愿者之歌:小题大作微公益,青年当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