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版权申明

网络信息 | 家校互动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新华教育 | 人民教育 | 新浪教育 |


祝福 | 帮助 | 网址 |
网站社区 | 媒体报道 | 同行作文 | 作文点睛 | 教师频道 | 资讯频道 | 英语频道 | 搜狐教育 | 腾讯教育 | 网易教育 | 留言 | 链接 | 旧站 |
最新公告:     冠华作文网署假期间作文稿酬双倍!  [ghzw  2011年7月6日]            冠华作文网录用的作文、论文稿酬翻一倍  [ghzw  2011年6月13日]            冠华作文网发布征集令  [ghzw  2011年6月3日]            请大家到新网站注册,登陆发表作文。  [ghzw  2011年5月2日]            冠华作文网新年发红包了啦!  [ghzw  2011年1月20日]         订阅: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新闻 > 正文         ★★★
14省市年底出台异地高考方案 如何让多方满意?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2/11/23 15:07:33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千呼万唤,承载众多期待的随迁子女就地高考政策的闸门终于缓缓开启。

  11月15日,历经多次申请,非京籍家长看到了一点“等得来”的光亮:北京市教委表示,“北京异地高考方案原则上将在今年年底前出台。”而在此之前,黑龙江已经率先亮明“门槛”,山东、福建、上海、天津、江苏、广东、安徽、浙江、湖北、海南、云南、江西12省市也明确表态,随迁子女异地高考具体方案最迟将于年底前公布。

  各省市的频频表态似乎让全国997.1万随迁子女就地高考问题的解决指日可待,但“门槛”高低的争论、户籍地居民的抵制、公众对“高考移民”隐患的担忧却显示其背后博弈远未结束,甚至是刚刚开始。

  多省探路,推广价值有多大

  比照着教育部9月份提出的“满足家长条件、学生条件和城市条件”的原则,近日黑龙江成为率先“吃螃蟹”的省份,第一个“就地高考”门槛破土而出。不到50字的规定表示,外省籍随迁子女“须具有我省高中学籍且高中阶段在我省连续就读3年以上,父母在我省有合法职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即可2013年高考时在当地报名就地高考。

  继黑龙江之后,江苏省明确表示,将在2013年开放随迁子女就地高考,不过目前尚未公布就地高考的具体门槛。目前,其高考报名已于11月4日结束,符合条件的外省户籍考生可以在江苏就地高考方案出台后补办高考报名手续。

  安徽省高考报名则将在11月20日开始,届时将公布随迁子女就地高考条件,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将可与本省考生同时报名。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4个省市就政策出台时间进行了明确回应。

  在部分家长眼里,这些地区积极的政策推动让曾经“难以逾越”“铁板一块”的户籍挂钩教育制度开始出现松动,甚至有了可以观照的标准。但在更多人心中,改革环境的相对简单也让“先行一步地区政策的推广价值变得有限”,甚至有人认为,“如果北上广的政策没有细化落地,这项政策基本上也就可以宣告失败了。”正如非京籍家长陈女士的忧虑,“各方面压力太大,北京的准入‘门槛’一定会比黑龙江高很多,能不能符合标准仍是一个未知数。”

  “就地高考”,如何规避新的不公

  陈女士所说的压力,很大一部分来自本地居民的反弹。

  记者进入京籍家长聚集的E度论坛发现,“就地高考”成为不少家长讨论、也共同“抵制”的热门话题,其中不乏激烈言辞。此前也有部分京籍人士约谈北京市教委,明确提出“反对就地高考”的诉求。上海一项近1200人参与的投票则显示,有85.7%的人反对取消高考户籍制度。公众最大的担忧在于政策放开后,会不会滋生“高考移民”,进而侵占本地学生的权益,引发新的教育不公。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谈松华直言户籍地家长的这种担心不无道理。“我曾经在海淀区做过一个调研,前年该区曾经宣布在义务教育阶段非户籍学生可以享受和本市户籍学生同样待遇,结果当年的入学生数从3000人增加到6000人,翻了一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以明确界定,“移民”的情况难免会在高考阶段上演。

  谈松华倾向于从制度源头规避“高考移民”现象的出现,“不少人依然习惯把随迁子女就地高考制度称为‘异地高考’,这是必须纠正的概念。这不是在咬文嚼字,而是从制度本身明确标准,即放开非户籍人口高考,究竟面向哪一类人群。”也正基于此,对学籍长短的认定可以成为区别“随迁子女就地高考”和“高考移民”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指出,“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接受义务教育之后接受更高的教育”的政府表述中有三个关键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是孩子父母一方或者双方首先在城市工作,孩子跟着过来并在这里接受了义务教育,以及拥有高中学历,而不是为了寻求低分洼地在高考前投机移民过来的。”

  这种划分,也得到了不少随迁子女家长的认可。去年10月,由20多位随迁子女家长共同起草、5万多人签名的“高考民间方案”对于资格认定的表述为:随父母在经常居住地上学,至高中毕业有3年以上连续学籍的,高中毕业即可在经常居住地参加高考和录取;京、沪两地则将学籍要求延长为连续4年以上。同时,该方案特别针对“高考移民”的质疑,指出“只要严格执行学籍限制条件,即可防止高考移民”。

  落实就地高考,根本在高招改革

  时间节点明确后,对于随迁子女就地高考这个大范围触动城乡不同利益人群的两难命题,“门槛”高低成为新的关注焦点。

  “门槛”究竟如何设置,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政策效果?

  “这是一个历史的问题,不可能一下全部放开,在现阶段内,‘门槛’是个必需的过渡选择。”在谈松华看来,“门槛”设置的因地制宜,要建立在确保人口流入地的教育资源供给的基础上,“我们调查的数据显示,北京、上海两地小学阶段的非户籍人口已经分别占到其总数的46%、47%;初中阶段则占到了27%、30%。如果政策要放开,就意味着人口流入地要做好增加大量教育资源的准备,这样才不会进一步激发本地居民和非户籍学生的矛盾。”

  熊丙奇则认为,合理“门槛”的设置需要综合协调随迁子女权利、本地学生利益、高考指标分配、城市承载能力等诸多方面。但在经历了这个过渡阶段后,如何酝酿整个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才是解决问题最根本的途径,“从公民的平等受教育权、考试权出发,是应该没有任何门槛的,作为我国公民应该在任何地方都可自由报考——这也是有网友认为现在的门槛太高的原因——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推进高考制度改革,打破现行高考制度框架,实行高校完全自主招生。我国高考之所以有户籍限制,主要原因是高考实行分省按计划集中录取,各高校把指标分配到各省,因此各省才会提出户籍限制,如果取消这一制度,按户籍报考的规定也就失去存在的土壤了。这是彻底实行‘就地高考’、推进高考公平的根本所在。”

  (本报记者 邓晖)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