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版权申明

网络信息 | 家校互动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新华教育 | 人民教育 | 新浪教育 |


祝福 | 帮助 | 网址 |
网站社区 | 媒体报道 | 同行作文 | 作文点睛 | 教师频道 | 资讯频道 | 英语频道 | 搜狐教育 | 腾讯教育 | 网易教育 | 留言 | 链接 | 旧站 |
最新公告:     冠华作文网署假期间作文稿酬双倍!  [ghzw  2011年7月6日]            冠华作文网录用的作文、论文稿酬翻一倍  [ghzw  2011年6月13日]            冠华作文网发布征集令  [ghzw  2011年6月3日]            请大家到新网站注册,登陆发表作文。  [ghzw  2011年5月2日]            冠华作文网新年发红包了啦!  [ghzw  2011年1月20日]         订阅: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教育资讯 > 重磅推荐 > 正文         ★★★
冠华作文网推荐:高考前二十天每天阅读一篇样板作文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5/9 9:34:01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繁的乱麻,除去心头的阴云。它是一支火炬,融去心头的寒冰,扫尽心中的懦弱,它是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它是汪国真的“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古训依然在耳边回响,“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的嘱咐依然在耳边盘旋,还在等什么,赶快用它为自己开辟一条道路,奔向成功与光明。
    不要让曾经的尘埃蒙住今天的心灵,那些缥缈的遗憾早应该飞过忘川到九霄云外,又何必苦苦留它在晴朗的空中徘徊。翻看那触目惊心的历史,多少人因为无谓嗟叹和哀伤忘记了赶路,蹲守在路旁,任由岁月流逝,等待上帝的施舍,而上帝对这类人一向是嗤之以鼻的。那些贪图安逸、遇到苦难就退缩、不思进取的人显得无比渺小,如同蜉蝣之于天地,一粟之于沧海。他们的经历不但可悲,更使人感到可怜。无论词帝李煜怎样感叹“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也不可能再次登上宝座,因为他的软弱与没有上进之心。
    磨砺虽多意愈厉,直与天地争春回。上帝青睐的是那些人,他们不但会在荣誉中不断前进,更会在挫折中奋起抗争,他们知道过去属于死神,而未来属于自己,是“赶路要紧”的信念一直在激励着他们,终于将自己推向命运的宝座,享受人生的充裕。我不禁想到了诸葛亮的《诫子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不管是在海滩还是在沙漠,不管遇到暴雨还是彩虹,都不要忘记自己的志向,成功也好,失败也罢,它们都早已属于过去,而执著和拼搏却是永恒的主题,自已的路还得自己走,因为不管怎样——赶路要紧。
    【简评】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赶路要紧”既新颖别致、形象生动、又恰切文义、暗扣中心。就内容而言,旁征博引、丰厚充实,例析结合、说理深透。文中既有典型的整合作论据,如“日本推销大王”石井太郎坎坷的经商经历,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曲折的从政道路,词帝李煜不思进取的软弱,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历历在目。文中又不乏大量的经典名言警句,如陶渊明的追悔,弗洛伊德的感悟,诸葛亮《诫子书》的谆谆告诫,岳飞、汪国真、孔子诗文里的循循善诱,字字珠玑,句句良言,时时回响在耳边。事实发人深省,议论又不失电动机地深化扣题,叙述与议论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借鉴之处:正反对比论证是本文的一大亮点,论据中古今中外样样兼备,不仅内容充实,而且论证深入,见解独到,配以诗词佳句,感染力自然浮现。
    话题拓展:找准人生的坐标、自我实现、进取、拼搏、超越自我
 
    9.话题:高洁
洁身自好
    在玉露含珠,银河泻影,月洁风清之夜,仰望寥廓之宇宙,面对皎洁的明月,我不禁思绪万千。我想,此时此刻,我一人独处,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因为没有眼睛在监督我。可是我却不敢抬头,因为月亮柔和的光辉洒满我周围的每一寸土地,它就像一位天然的督促者,用它的光辉照得我心虚,使得我没有理由放纵自己。
    翩翩思绪飞出,渐渐地我已进入无人之境。柔和的月光下,王密趁着夜晚无人,“怀十金以遗震”。杨震面对黄金的诱惑,却断然拒绝。王密说,晚上没有人知道。杨震却不因“没人知道”而放松对自我的要求,他回答得很妙:“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只好“愧而出”。好一个“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八个字落地有声!这是杨震时时处处谨慎保持人格,匡正节操的有力宣言,他让那些阿谀小人无藏身之地,而杨震的形象,无疑在皎洁的月色下熠熠生辉!
    思绪继续飞扬,我的眼前出现了朱镕基总理年少时期在月下苦读的身影。他少时就痛失双亲,成了一位真正的乱世孤儿,可他并没有沉沦,在没有双亲教育约束的背景下,这个孤苦伶仃的孩子,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从容地拿起了书本,时时刻刻激励着自己要站起来。在湖南师大附中的最后一个学期,他11门功课就有7门获100分,平均96分,为全班第一。朱镕基总理那种严于律己的精神,其实早在求学阶段就已经形成。我敬爱朱总理,怀着一种非同寻常的感情,因为,有多少排路灯,有多少个像今天这样月色皎洁的夜晚,有这样一个将来必成一番伟业的孤儿,让天地日月见证了他洁身自好的精神!
    思绪回归,心观明月,月色更加皎洁,天地更加广阔。月下独徘徊,方悟到人生一世,短暂而沧桑,而事在人为,洁身自好应常备。人生在世,需要时刻坚守自己的高洁,就好似这天上的明月,始终如一地折射着太阳的光辉,才能这么洒脱地笑傲于世间的凡夫俗子,启迪着一个个蒙昧的心灵!而当我将思绪再次定位于杨震与朱总理等人时,一汩汩慎独精神的泉水不觉在心间翻卷,并逐步汇聚成一股洪大的激流,让我不禁为他们,也为自己,紧紧攥起奋斗的拳头!
    抬头望月,祭拜的是心灵!
    【简评】
    这是一篇构思严谨、条理清晰的作文。文章以思绪为线索来写洁身自好,可谓一线串珠。先从古代杨震的故事说起,思绪翩翩,然后讲到少年时期的朱镕基总理,思绪飞扬,最后由“思绪回归”自然收束全文,浑然一体。文章的用例非常典型,具有说服力,体现了作者较强的构思能力和材料筛选能力。
    借鉴之处:好文章必定有一个好的开头,本篇文章的开头就成功地诠释这一观点。作者首先用环境描写渲染出冷清寂寥的情景,借月亮的高洁来反衬“我”的心虚,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方“慎独”的主题,就此一点,本文就加分颇多。
    话题拓展:慎独、自我监督、心灵的纯洁
 
    10.话题:责任
责任
    英国查尔斯王子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这就是责任。”
    责任不是一个甜美的字眼,它有的仅是岩石般的冷峻。当一个人真正地成为社会一分子的时候,责任作为一份成年的礼物已不知不觉地落在他的肩上。它是一个你时时不得不付出一切去呵护的孩子,而它给予你的,往往只是灵魂与肉体上的痛苦,这样的一个十字架,我们为什么要背负呢?因为它最终带给你的是人类的珍宝——人格的伟大。
    20世纪初的一位移居美国的意大利移民曾为人类精神历史写下灿烂光辉的一笔。他叫弗兰克,经过艰苦的创业,他用所有的积蓄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但一次银行遭抢劫的事件导致了他不平凡的经历。他破了产,储户失去了存款。当他带着一个妻子和四个儿女重新开始的时候,他决定偿还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存款。所有的人都劝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但他回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责任,但在道义上,我有责任,我应该还钱。”偿还的代价是三十年的艰苦生活。当寄出最后一笔“债务”时,他轻
叹:“现在我终于无债一身轻了。”他用一生的辛酸和汗水完成了自己的责任,而给世界留下了一笔真正的财富。
    责任的存在,是上天留给世人的一种考验,许多人通不过这场考验,最终逃匿了。许多人接受了考验,给自己戴上了荆冠。逃匿的人随着时间消逝了,没有在世界上留下一点痕迹。而接受考验的人也会消逝,但他们仍然活着,死了也仍然活着,精神使他们不朽。  
    我们都知道那个天黑了还不肯回家,站在路边哭泣的孩子。因为他要站岗,别的孩子早散了,可他为了坚守岗位宁愿站着哭泣,因为这是他的责任。
    愿天下所有的孩子都有这样的心灵,责任从小就在那里生长。
    我们也知道:2008年5月13日,当济南军区铁军某师接到急赴汶川灾区的命令时,炮兵指挥连士官学员武文斌被告知暂留后方,一向脾气温和的他却急了眼,坚决要求上前线。“我们一定要多救人,才能对得起身上的这身军装。”在参与救灾的32个日子里,他总是找活干、抢活干,干完分内的事,就去帮着其他班排干,别人拦也拦不住。他身上的迷彩服总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因为他心里装的全是灾区群众。6月17日晚,当他和战友们冒着大雨将8车50吨重的活动板房建材全部卸载完毕后,累得瘫倒在满是泥水的地上。就在这
个夜晚,他因劳累过度,引起肺部大出血而停止了呼吸。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竖起了责任的旗帜,自己却悄然倒下。
    愿我们所有的人都像弗兰克、武文斌一样,把责任之心携带于人生的道路上,让人生散发出淡淡的、金子般的光辉。
    【简评】
    本文先引英国查尔斯王子的话,对“责任”一词作了解释,再用喻证、例证和正反对比论证,充分揭示出承担责任带来的收获——显示人格精神,深入阐明了恪守自己应尽的责任的先要意义。文中不少语句(如“责任不是一个甜美的字眼,它有的仅是岩石般的冷峻”等)凝练而有意蕴,读来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借鉴之处:开篇点题无疑是一个让阅卷老师吃下定心丸的好方法,因为一旦开篇点题,整篇文章的定位也就相当明确了。但开篇点题一定要点得精彩、点得自然,本文以查尔斯王子的一句关于“责任”的话作为开头就完全达到了目的,非常值得借鉴。
    话题拓展:高尚的人格、信念的力量、精神品质
11.话题:风度
说风度
    风度,不仅仅是美好的举止和姿态,更是因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而在言行中表现出的一种风姿与魅力,它是铁骨铮铮的勇士凝结于眉宇间的那股正气,是善意的微笑带给别人的如阳光般的温暖。
    由“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中,我们看到了一位爱国将领的大将风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2岁的周恩来语出惊人,让我们看到了他的风度,也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
    在泰坦尼克号即将沉没之际,男士们将妇女、孩子首先送上救生艇,将生的机会留给别人,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生死存亡之际的绅士风度。
    “9-11事件”发生时,世贸大楼中一位男士弯腰帮慌乱中掉了眼镜的另一位先生捡起眼镜,为对方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最终助他得以生还。危难之际一个小小的举动,让我们看到了那位男士的沉稳与风度。
      在2008年冰冷黑暗的抗雪救灾现场,唐山13位农民兄弟更是用最原始的动作和最朴实的心灵,组成了最热乎的搬运工队伍——这一切不仅仅是为了要涌泉相报32年前唐山大地震中南方人的滴水之恩,更多的是人性之火在严寒中的激情燃烧。而经大忠、李隆、武文斌,这些与灾难顽强抗争的名字同样被写在了大爱无畏的旗帜上……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善良、奉献与不屈,看到了他们真正的风度。
     风度,并不浮于表面。外表的光鲜亮丽可称为“风姿”,却无法等同于“风度”。风度源自内心,是深入骨髓、流淌于血液中的美好品质的外在表现,它不需要任何刻意的修饰便能自然流露出来。如果一个人的心灵是丑陋的,那么,即便他穿金戴银,打扮得再漂亮,也无法让人感受到任何风度。缺乏内涵、欲盖弥彰的修饰,反而会让人心生憎恶。
    据报道.一位身患癌症的老人乘公共汽车去医院检查,此时,车上的座位已坐满了人,售票员见老人脸色苍白,便发动乘客为其让座。可是,直到老人拿出病历卡,苦苦哀求20多分钟后,才有一个到站的中年男子让出座位。事后,老人无奈地向媒体倾诉,比病魔更让她心寒的,是这个社会的冷漠。而那些身体健康、穿着时尚的年轻人,面对这样一个病弱的老人却无动于衷,他们的道德何在?良心何安?风度何存?
    风度,伴随着品质、精神而存在。只有具备美好的情操与充实的灵魂,才会处处显露自身的风度。
    在欣赏他人风度的同时,我们更应着力培养自己的风度。生活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并不需要上战场杀敌或是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我们只需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工作,在日常行为中守住做人的原则,在别人有困难时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相信这些看似平常的举动,会为你赢得不俗的风度。
    【简评】
    本文的特点在于文体写得规范。开篇亮出中心论点——“风度,不仅仅是美好的举止和姿态,更是因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而在言行中表现出的一种风姿与魅力”,可谓开门见山,态度鲜明。接着,列举大量正面事例和颇具典范性的反倒,辅之以恰如其分的剖析与阐说。最后,还强调了“在欣赏他人风度的同时,我们更应着力培养自己的风度”。
    借鉴之处:以给文章的主旨下定义的方式来开篇,不失为一种别开生面而又卓有成效的写作方式,这样的开篇有深度,有高度,更给全篇文章指明了写作的方向、别具一格。
    话题拓展:操守、生命的价值、人生的高度
 
    12.话题:探索
探索为金
    探索是什么?
    探索就好比车轮上的车轴,没有它车轮将无法转动。
    探索就好比汽车的发动机,没有它汽车将无法前进。
    探索是金,无论对一个社会还是一个国家,它都像金子一般珍贵。
    一个社会没有探索,它将无法带动历史的车轮前进。没有蔡伦探索出造纸术,便不会有今天的书香阵阵;没有古人探索出火药,便不会有今天“神七”的冲天;没有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探索,便不会有日后的洋务运动;没有鞠躬尽瘁的国父孙文的探索,便不会有民主共和的深入人心……他们的探索,促进了社会的前进;他们的探索,让社会变得更加精彩。
    达尔文的探索,得出了揭示生命起源的《物种起源》;马克思的探索,引出了阐释社会规律的《资本论》;爱迪生的探索,发明了照亮社会的电灯。他们的探索,为社会增添了点点亮色,他们的探索,推动了社会的前进。你能说探索对一个社会不重要吗?
    探索对一个社会如此重要,对一个国家同样重要。
    回顾历史,一个国家没有探索,只会在历史的长河里徘徊不前。在多事之秋的三国,没有诸葛亮的苦苦探索,蜀国便无法成为三足鼎立的一足;在唐朝初建时期,没有唐太宗的勤政探索,唐朝也不会出现后来的繁荣盛世;在中国建国初期,没有毛主席的艰辛探索,中国也不会有立足于世界的资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没有邓小平的潜心探索,中国也不会有辉煌的腾飞。是他们的探索,让国家前进,让国家辉煌,由此可见,探索对国家确实如金子般珍贵。
    展望现实,一个国家没有探索又会怎样呢?
    苏联,一个超级强国,因为它的领袖思想保守而不去探索国家的发展之道,最终惨痛解体;南斯拉夫,一个多民族的大家族,由于没有探索出一个解决民族问题的方法,最终悲惨分裂。这些都是缺乏探索的现实悲剧,谁又能说探索对一个国家不重要呢?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虽然生活在幸福安定的环境里,但我们要学会探索在新的环境下如何发展,否则,我们的社会不会繁荣长久,我们的国家不会昌盛长远。
    探索是一块基石,为发展奠定基础;探索是一股春风,鼓动船只奋勇向前。
    探索是我们手中锋利的宝剑,我们只有用它劈开前方充满迷雾的天地,才能永远扬眉吐气,立足于朗朗乾坤!
    【简评】
    文章在审题上,紧密联系材料,提出明确的中心论点,通过不同角度加以分析论证。特别是在扣题方面,更是无一段不在话题范围内,无一句不是围绕话题论证。大量事实论据的铺排使用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文章具有强的说服力和可读性。
    借鉴之处:本文的时间连贯性体现得非常明显,回顾历史——展望现实——期待明天,三个时间段将文章自然分成几个部分,层层递进,深入分析,不仅能让阅卷老师感觉到文章的深厚文化底蕴,还能给人以清晰明了的感觉,举多得。
    话题拓展:开拓、进取、发展、与时俱进
 
    13.话题:质量
“回眸一笑”黯淡“六宫粉黛”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千年前杨玉环的倾城一笑让我们知道:质量优于数量。
    一千本武侠,也难比一章《三国演义》,《三国》的质量是孔明羽扇轻摇,扇起赤壁冲天大火的智慧;是关羽独走单骑,奔过寻兄千里平原的忠义。一万本言情,也不及一回《红楼梦》,《红楼》的质量是林妹妹“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那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是凤姐儿“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那一身天生风骚体格。无疑,质量优于数量。
    为何质量优于数量?《小王子》中狐狸对小王子说的一段话对此作出了最好的回答,满园的玫瑰也比不上对你最重要的那一朵。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是质量而非数量。数量是快餐,吃再多,不过是塞满肠胃,一日不饿。质量是清茶,可供我们一丝丝地品味,三杯忘世,余香久远,正如孔子的三月不知肉味。
    质量真的就从未被数量压倒过吗?
    似水流年,多少黄钟在千口瓦釜齐声雷鸣下被毁弃的往事如烟散去,留下我们不尽的叹息。布鲁诺坚持真理却被数量占优势的教会烧死,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却被数量居多的“四人帮”拉下马,真理也会被谬误覆盖,质量也会被数量淹没,然而最后“地心说”被推翻,彭德怀得以平反,历史终将证明,为数很少的人们所拥有的真理却往往最具价值。
    不可否认,数量凭其优势有时确能逞一时之雄。看看当年火遍全国的“超女”便知,当时其火热程度大有“惜唐诗汉赋,略输劲舞,丽嫒宋祖,稍逊风骚,一代歌王,帕瓦罗蒂,只识台上逞调高”之势。
    然而千年后人们记着的只会是秦青引吭一歌的响遏流云,《广陵散》绝世一曲的余韵难消,最后得以保存的必是质量。
    狐狸虽自夸有一百个好点子和满满一口袋智慧,面对猎犬也难逃一死,而猫仅凭一项爬树的本领,便可保命。三百人的“下里巴人”大合唱,与“阳春白雪”独奏,你会选择那一个?答案毫无悬念,只因质量优于数量!
    【简评】
     文章采用纵式结构,先例举“质量”重于“数量”的一些事例,告诉读者质量的重要性,之后再后退一步“质量真的就从未被数量压倒过吗:,从反面论证,得出”质量“是历史的选择,它终将胜出!这样论证必将使得主题更加鲜明有力。
    借鉴之处:作者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中得出”质量优于数量“的结论,可谓匠心独运,这样的开篇非常能够吸引读者的眼光,一下就将文章的定位拔高了许多。可见,从我们常见的诗句中寻出非凡的理解,无疑会为我们的文章增色不少。
    话题拓展:坚持真理、人格的独立性、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14.话题:心态
衣袖挥过处,流言作清风
    千年前,挥毫的笔墨泼洒出绚丽诗章;千年后,凝固的笔墨竟仍隐隐飘香。文采风流,千古流芳,是多少文人墨客穷尽一生也无法达到的高度。却是谁,越过纷扰,风轻云淡地站在历史的高处,任后人仰望?
    青山,流水,草屋,疏篱,陶潜。
    归去来兮,归去来兮!脱去华服穿上布衣,陶潜一步一步踏过荒芜的小道,归入田园。身后,世人不解的是“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讽者有之,笑者有之,惋惜者有之,毕竟“结庐在人境”,而非世外桃源,诸多议论飘过陶潜的小屋外,他却只淡淡地采下一朵秋菊。流言于他如池塘边青蛙的聒噪,掬一湾清泉洗净双耳,又继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偶尔吟吟“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就这样悠悠然走过了无数岁月,偶尔望向青史,竟发现自己的名字已被镌刻成纹,深得无法抹去。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唯有谪仙人。
    盛唐的盛世,便是李白的诗酿成了酒,醉倒了历史。身负旷世才情,所以狂傲不羁——除了李白,谁敢高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除了李白,谁能做到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甚至帝王调羹,甚至力士脱靴。放任的狂傲却不容于世,受尽诽谤,由殿堂之上流落到山水之间。罢,罢,罢!由他说去!李白在花间举杯,烈酒灌入喉,绣口一吐又成绝世华章。李白就是李白,哪怕众人皆谤,我自狂放,以诗为傲骨酒为魂,使历史的烟波之上,恒久飘散着浓烈的酒香……
    绮丽的宋朝,吹的是酥媚入骨的风,飘的是缠绵悱恻的雨。文人雅士吟风弄月,花间诉相思,柳边哀离别,在一片靡靡之音中酩酊大醉。但总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异类——听见了吗?大江东去,是恢弘壮阔的景;烟雨平生,是洒脱豁达的心。酒酣尚思“西北望,射天狼”,对月只欲“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纵横捭阖之势,慷慨豪迈之气,淋漓尽致!然而指责铺天盏地——词以婉约为正宗,尔等异类,不登大雅之堂!苏轼紧握的笔却没有因此放松,运笔如飞,泼出豪迈的笔墨,使屋外的乐坊有大汉忍不住擂鼓而歌。震天的鼓声渐渐淹没了谩骂、嘲讽,回响了千年,直至今日,乃至后世,永不停息。
    抱惊世之才,行放任之事。只管我行我素,人生的价值因此得到圆满,何来人言可畏?长袖挥过之处,纷扰流言便化作清风,只余阵阵墨香,缭绕千古。
    【简评】
    本文是一篇思接千载的佳作,写得诗意盎然,论得酣畅大气。读罢此文,首先感到的是作者良好的语文素养、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情怀。本文选取陶潜、李白、苏轼三个极具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向读者展示了三幅旷远的画面。文章主题集中,格调高雅,文情并茂,意境幽远,恍如不着人间烟火而行云流水般给我们奏了一曲阳春白雪。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