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版权申明

网络信息 | 家校互动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新华教育 | 人民教育 | 新浪教育 |


祝福 | 帮助 | 网址 |
网站社区 | 媒体报道 | 同行作文 | 作文点睛 | 教师频道 | 资讯频道 | 英语频道 | 搜狐教育 | 腾讯教育 | 网易教育 | 留言 | 链接 | 旧站 |
最新公告:     冠华作文网署假期间作文稿酬双倍!  [ghzw  2011年7月6日]            冠华作文网录用的作文、论文稿酬翻一倍  [ghzw  2011年6月13日]            冠华作文网发布征集令  [ghzw  2011年6月3日]            请大家到新网站注册,登陆发表作文。  [ghzw  2011年5月2日]            冠华作文网新年发红包了啦!  [ghzw  2011年1月20日]         订阅: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教育资讯 > 重磅推荐 > 正文         ★★★
2016年百强名校模似作文题优秀作文解析(4)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6/5/4 18:28:03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31.(2016届山东师大附中高三上第一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你对这段文字所蕴涵哲理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南极大陆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的冰凌,企鹅身躯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
纪录片《深蓝》详尽地展示了企鹅登陆的过程。在将要上岸时,企鹅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潜得越深,海水所产生的压力和浮力越大,企鹅一直潜到适当的深度,再摆动双足,迅猛向上,犹如离弦之箭蹿出水面,腾空而起,落于陆地之上,画出一道完美的弧线。
这种沉潜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答案】
沉潜与成功

昙花用一年的默默酝酿,才换来一夜的风姿绰约;蝉虫用四年的地下修练,才换来四周的放声高歌;企鹅用竭尽全力的沉潜,才换来迅猛的腾空而起……自然现象向我们透示着一个哲理:沉潜是绚烂前的孕育,沉潜是高亢前的酝酿,沉潜是腾飞前的蓄势。  
在被动不利的形势下,采用沉潜的策略,往往能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从而获取成功。从古到今,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无数的事实都为这条哲理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诠释。  
沉潜能使人反败为胜。公元前496年的吴越之战,越国败北,勾践请降。吴王夫差以越王质吴为条件,许降撤兵。勾践一如夫差手下忠实的臣子,听凭夫差呼于车前马后。甚至在夫差犯病时,勾践竟愿亲尝夫差粪便,以配合太医用药。三年,夫差为勾践的“忠诚”所动,如勾践所愿,他终于再次回到了越国。于是,他卧薪尝胆,整顿国政,励精图治;招贤礼士,重用能人;发展生产,安富救贫,使越国逐渐走向强盛,十年后,终于像企鹅一样“潜到适当的深度”,公元前475年,越国攻吴,吴国败北,夫差自刎。  
沉潜能使人优秀卓越。康多莉扎o赖斯,这个名字让无数人艳羡而又嫉妒。是的,一个黑皮肤的女人凭什么登上美利坚合众国国务卿的宝座?她出生在种族歧视最严重的阿拉巴马州伯明翰,但她没有选择屈服,也没有选择武力抗争,而是选择了像企鹅一样沉潜。严酷的种族歧视让她相信这样一条严峻的真理:黑人的孩子只有做得比白人孩子优秀两倍,他们才能平等;优秀三倍,才能超过对方。于是多年之后,她凭借全面优秀的素质、丰富的知识和卓越的能力青云直上,画出“一道完美的”人生“弧线”。  
沉潜能使国家走向复兴。当年,邓小平同志根据复杂的国际形势,根据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现实和面临的任务,高瞻远瞩,提出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国家发展战略,使中国经济走向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不可事事都锋芒毕露,甚至以一种“大国主义心态”处理国际问题,热衷于在国际事务中起“带动”和“领导”作用,事事想冲在前面,那样就可能引起本可避免的、不必要的对抗。倘若我们当初不是像企鹅一样奋力沉潜,韬光养晦,能取得今天如此辉煌的成就吗?  
沉潜不是消极等待,而是像昙花一样不懈地蓄积养分;沉潜不是贪图安逸,而是像蝉虫一样默默地磨砺自强;沉潜不是忍气吞声,而是像企鹅一样奋力地下潜蓄势。它虽然充满寂寞与痛苦,却能让养分变得充足,力量变得强大,结果变得精彩。  
把沉潜作为我们人生的策略吧!不管目前我们的处境多么艰难,形势多么被动,条件多么恶劣,只要我们有了企鹅的智慧,就一定能“腾空而起”,抵达看似陡不可攀的彼岸。
【解析】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当我们面前困难重重,出头之日遥不可及时,何不学学企鹅的沉潜?这种沉潜绝非沉沦,而是自强。如果我们在困境中也能沉下气来,不被“冰棱”吓倒,在喧嚣中也能沉下心来,不被浮华迷惑,专心致志积聚力量,并抓住恰当的机会反弹向上,毫无疑问,我们就能成功登陆!反之,总是随波浮沉,或者怨天尤人,注定就会被命运的风浪玩弄于股掌之间,直至筋疲力竭。  
甘于沉下去,才可浮出来,企鹅的沉潜原则,也适用于人的生存。

32.(山东滕州一中高三上10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欧洲有一种米罗虾,世世代代生活在伏尔加河的最深处,从未见到过一丝阳光。一天,一只米罗虾忽然心血来潮,想去浅水区感受一下煦暖的阳光,那感觉只听长辈们描述过,但它从未真正感受过。
当它独自游到浅水区时,眼前的景象让它感慨万分,依依垂柳,暖暖阳光,周围的鱼儿们自由自在地摇着尾巴,欢快地穿行于青青水草间。它长长地叹了口气,觉得水下生活实在是太委屈自己了。突然,它的胸口感到了一丝憋闷,还没来得及反应,就昏昏“睡”去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认清自己

如果没有认清自己,刘翔可能只是一个平庸的跳高选手,如果没有认清自己,高尔基的歌唱事业会使世界文坛失去一颗明星;如果没有认清自己,文斯卡特可能到现在依然在酒吧里吹萨克斯。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认清自己,我们才能找到方向才会走向成功。 
认清自己,是一种智慧。前南非总统纳尔逊曼德拉曾经说过:认清自己,找准位置,瞄准方向,向前冲就好了。“这位南非著名的领导人对于认清自己有着深刻的理解,并且做到了。20多年的监狱生活使他的眼睛变得浑浊,却没有让他的心迷失方向。他知道何为对错,认清了人民民主和种族平等的道路,最终迎来了圆满的故事结局。在苦难中认识自己不易,在苦难后坚持清醒更是一种智慧。是认清自己让曼德拉找到了方向,也是认清自己,让他走向了成功。 
认清自己是一种勇气。我国著名文学家巴金先生在人生的中后期遭遇了包括文革在内的一系列磨难,迷茫过,也怀疑过自己的文字。但事情过后,经过仔细的考量,他发现了自己的错误,没有找任何的理由,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正是基于他勇于面对过去认清自己,巴金先生写出了《随想录》等几部著作,被誉为“说真话的文人”。无独有偶,李世民也是因为有足够的勇气面对谏官的批驳,才能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过错,认清社会现实,认清前进的道路。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贞观之治的辉煌。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发展方向,但他们被人铭记的原因却是一样的——认清自己。如果巴金先生没有认清自己,《随想录》不过是肤浅的玩物而已,如果李世民没有认清自己,贞观之治便无从谈起。
认清自己,我们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反之,我们将会在迷雾中走失,甚至走向失败。 
美国总图胡佛就是犯了这个错误,他不但没有认清自己,而且没有认清国家的形势,一些列错误的政令导致在美国恶性蔓延,最终导致自己在人民各的呼声中惨淡下台。同样的清政府也是盲目的自以为是,认为“天朝上国,无所不有”最终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一穷二白的局面„„而现在,类似于“我爸是李刚”等不知自己轻重的话依然萦绕在我们的耳边。前车之鉴还不够多么?一定要到祸事临头才能认清自己么?无数的例子可以证明,没有对自己的清醒认识,必然不会有好的下场,于己、于家、于社会都绝非好事。 
清醒的认识自己,是我们成功的基础,苏轼认清了自己,通过努力成为一代大家;罗斯福认清了自己实行新政,带领美国走出泥潭。做人需要清醒的认识自己。这需要智慧与勇气,但他回报给人的,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世界。认清自己,使我们找到正确的方向,认清自己,使我们走向成功

【名师点睛】
这是一则寓言式材料作文。首先理解其基本格式:
1.寓言中的主体对象有主次之分,因此主要对象是审题立意的重点,但次要对象的分析也不可忽视。
2.因素列举的越合理,越有利于紧扣材料,立意正确率就越高。因此分析寓言材料的构成十分重要。
3.由寓言故事的分析,扣紧因素一一对应,转移到现实,立意不易失误。
审题方法如下:
1.对比列举法。对比类寓言材料中常在主体因素对比里凝聚一个或多个人生哲理、社会道理,这个道理在审题时一定要找出来。
2.抓关键句法。抒情评价类寓言材料中往往有一些评价议论性的句子,它是材料的“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其关键句,一般是多在材料的末尾,有的在中间。一般地讲,故事结尾处评论性的语句常常是理解材料含义的关键,对同一事件如果有不同的评论,说明材料的思维是发散的。
3.以果推因法。因果类寓言材料常常都是讲述一个故事,给出故事发展的结果。所谓以果推因法是指由结果去推导原因。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是具有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往往可以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本则材料就可以使用这一方法。

33.(2016届山西大学附中高三9月模块诊断)写作(40分)
曾祖父是名好木匠,他有一句口头禅是:“注意了,留一条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丰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条缝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对于以上内容,你有何感悟和体验?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
生命的空隙

生命如同一张弓,我们踩踏着它们,奔往各自的彼岸。但也别忘记,给你的弓弦放松一下,否则它会断裂的。 
朋友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章。我们都企盼着拥有真挚的友情。但我们常常也会忽略朋友间的玄妙。拥有朋友,并不是说永生相 伴,时刻相依,我们也需要给朋友空间。他有他的生活,他也有自己的思想。如果我们始终将朋友禁锢在自己身旁,那么终有一天朋友也会悄然离开,留下一个伶俜的你。难道忘记了三国时关云长千里走单骑,寻到了刘皇叔,但在他的背后是曹操对英雄的尊重,给云长留下了一道缝隙,同时也为自己在华容道上留下了一道生命缝! 
情爱亦为生命中绚丽的一节。品读那“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凄苦,那是怎样一个“悲”字!但它美,美得撕心裂肺, 每得荡气回肠。纵然它没有缠绵的过程,纵然它要相隔千里,但这段情却如麻一般,剪不断,理还乱。设想如果没有银河那一道缝隙,没有缝隙的阻挡,那相思之情又怎会流传至今?正所谓“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给情爱一道缝隙,让它在缝隙中滋长!
亲人是生命中最真挚的一页。在共同的血液里,我们走过多少个春夏秋冬,我们一起看过多少次的日升日落,花开花谢。我们常 常在一起,以至我们之间彼此过于熟悉,连扎针的缝隙都未曾留下。于是冲突拥挤也时常在我们和亲人之间发生。或许你的一句话刺痛了亲人的伤口,或许你的一句话道出了亲人的难堪甚至隐私。你也许并非有意,但你们实在太了解,因此在我们交流亲情的时候,别忘了也给亲情留下一道缝隙。给亲人们留下他们自己的空间,让他们在其中享受一下独处的自由,欣赏一下没有你的风景。 
张爱玲说:“生命是袭华美的袍,里面爬满了虱子。”多么的悲凉与无奈。可正是这生命之缝中的虱子,给了生命别样的滋味。 虽然有些苦,但决不平淡。 
生命,并非填塞得很满才叫充实,有时那叫凝滞,生命需要一道缝隙,让沸腾的血液畅流无阻!
给生活留一道缝隙
当你对无休无止的奋斗追求感到厌倦时,当你对遥不可及的理想目标感到无奈时,当你对任性逆反的少爷公主感到失望时,当你对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感到困惑时,给生活留一道缝隙吧,让清新的泉水渗入其中,滋润你疲惫的心。 
给自己留一道缝隙,方能轻松快乐的生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许多人过于追求完满,追求成功,追求金钱名誉,有的人甚至 苦苦寻觅一生,就算最终得到心中所想,却已日薄西山,人生的快乐和多彩被纷飞的文件和无尽的应酬所代替。睿智的人却懂得给自己留一道缝隙,在疲惫之时跳出圈子,去享受自由的生活,同时也暗中蓄积能量,为下一次冲刺作准备。他们既享受了生活,亦更容易取得成功。 
给理想留一道缝隙,方能坦然面对失去。理想本是人生的指南针,一生奋斗的方向,但过于盯紧它就难免会发生“目的颤抖”, 结果适得其反。很多人太过于坚定地固守原本不可企及的梦想,如同攀援一根高耸入云的石柱,锲而不舍的精神令人感动,但却终会因体力不支,心力交瘁而重重摔下,一蹶不振。给理想留一道缝隙吧,通过变通和调整,从而更有信心更有把握实现理想。
给子女留一条缝隙,方能使自己和孩子获取快乐。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用殷切的希望为子女构建人生的道路,用慈 爱的眼神给子女施以无形的压力。他们将孩子的人生历程设计的完美无缺,殊不知在爱的压力下,多少孩子不堪重负而如木地板一般因太紧而挤压开裂,扭曲变形,所以他们逆反任性。给子女留一条缝隙吧,不要因为期望质太高、要求太严、管理太细而束缚了孩子,让他们,也让自己丧失了快乐。 
给他人留一道缝隙,方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与他人交往之时,留一道缝隙,不是懦弱退让,而是一种大度和智慧。若事事 计较,工于心计,不留一点回旋余地,只会既伤人又伤己。给他人留一道缝隙,互相尊重、互相礼让,才会使友谊更加地久天长,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
给生活留一道缝隙,给未知的生活领域留一些变化的余地,你就能进退自如,有准备去应对各种变化,如同留过缝隙的木板,无 论外界发生什么变化,用“缝隙”去调节它,解决它,生活的“地板”就会更加平整、美满!
【试题分析】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如何确定“缝隙”这个喻体所蕴涵的意义呢?先看关键词“缝隙”的含义,木匠和装修师傅所说的“缝隙”,都是指一种空白, 一个狭窄的空间,它表面上不完美,其实作用巨大——能调节因为环境冷热干湿压力等变化带来的膨胀和收缩,从而使整体结构不发生改变,换句话说,缝隙这种细微的不完美其实是为了保持整体的完美。由此及彼可知“缝隙”应该比喻的是一种可供回旋、可供调节的“余地”或“空间”。
“留一道缝隙”,关键在于一个“留”字。应该在哪些方面“留下一道缝隙”?(现象)现实生活中,做人处事以及其他许多方面都应“留一道缝隙”。为什么要“留一道缝隙”?(意义)以此可以留足空间,避免出现问题。如何才能“留下一道缝隙”?(方法)如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包容。“留下一道缝隙”应该注意什么?(告诫)该疏则疏,恰到好处。如此一问,思路定然豁然开朗。材料中要求“丰满”,装修反而会失败;留一道缝隙,竟然成就完美,由此可以联想到:做人和处事,如果时时处处追求“丰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紧张,就会裂变。同样,一个人把所有行为都目的化,就会把自己的理想挤压得变形。留一道缝隙,给自己,给他人,可给社会留一个可供吻合的人际空间。   
【立意提示】
1.艺术创作上追求含蓄,留给别人想象的空间,反而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欧·亨利式的结尾”“冰山原则”“留白”等;
2.处理生活中的摩擦时,给别人留下缝隙。对别人宽容也是对自己宽容,为自己留后路;
3.朋友、夫妇之间留缝隙,是尊重和爱的表现;
4.给持不同见解者留缝隙,可形成思想的兼容;
5.保护环境:有限度地开发自然资源,给后代留下发展的缝隙(空间);
6.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文化的互相尊重和融合;
7.凡事要留回旋的余地。
【名师点睛】
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这则材料作文应先抓住“留一条缝隙”这句话,理解“缝隙”的含义。写作时,此题可实写,也可虚写,因为“缝隙”不单可以实指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狭长的空处,还可比喻一种可供回旋、可供调节的“余地”或“空间”。做人和处事,如果事事工于算计,利害当头,互不相让,凡事追求“圆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紧张,就会裂变。一句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同样,一个人把所有行为都目的化,就会把自己的理想挤压得变形。留一道缝隙,给自己,给他人,给社会留一个可供吻合的人际空间。

34.(2016届四川彭州高三9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游客们来到山脚下,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游客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有,有人答有。
于是有人留在山脚赏景,有人继续爬山,来到山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
于是有人在山腰流连,有人继续攀登。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美目盼兮满眼春

一群人上山游玩,在山下的时候,碰到山上旅行团下来,问山上风景,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走到半山,又遇到一群下来的游客,有人说风景好,有人说不好。最后他们上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他们有的人觉得风景好,有的觉得不好。在这里,我们无须争辩,谁说出的是关于风景美或者不美的真理,因为美根植于我们每个审美者的心中。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宋朝大词人辛弃疾应该是眼见江山多娇的情种。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辛弃疾感知能够和青山相互欣赏、相互怜惜,正是他一双深情的眼睛看到这世界除了人心的丑恶之外,还有山水无言之美。但这只是关于山和人之间移情感通方面的和谐审美,而世界呈现在你我的面前,美或者不美,正取决于你我的眼睛,或者耳朵,或者其他审美的感官。
马克思说,“有音乐感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正是感知美的前提。现实生活的芸芸众生中,既有音乐感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也有大量没有音乐感的耳朵,不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这种差异决定了只有审美的眼睛,才能看到美,只有音乐感的耳朵,才能欣赏天籁之音。因此,我们无须去争论眼见云海茫茫,有的人觉得风景好,有的觉得不好,他们到底谁对谁错。
美根植于我们每个审美者的心中。你快乐,世界充满了快乐;你绝望,世界同样灰暗低沉。对于枝头唧唧喳喳的鸟儿,因为心境不同,快乐的诗人看见的是“红杏枝头春意闹”,慵倦的春怨者则要因鸟儿惊梦而恼怒了:“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为什么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而你我却无动于衷呢?那是因为杜甫有杜甫的心头之痛,你我有你我的皮里春秋。为什么李白可以“两看相不厌,唯有敬亭山”,而你我却漫道“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那是因为李白的最爱与你我凡俗之爱,有着天地之隔的差别。有人说,美不美家乡水,确实如此。哪怕是浑浊的泥塘,哪怕是尺水浅沟,比起那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澎湃洪流,它们依然要缠绕故乡人的梦魂,这是因为美渗透着审美者的情绪。
中国人说:情人眼里出西施。西方人说,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就说出了同样是山顶的云海茫茫,有的人觉得风景好,有的觉得不好的真理。“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么,同样的山顶,美或者不美,不仅关乎着审美者的眼睛,更关乎着审美者的胸襟。
同样是山顶的云海茫茫,有的人觉得风景好,有的觉得不好,只要有一双审美的眼睛,一定会是:美目盼兮满眼春!
【试题分析】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且比较务实,强调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和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题目贴近生活,学生在立意、择体、选材、构架等方面都不会有太大的障碍或困难。
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本题可以用“由果溯因法”“多向发散法”来审题立意。
(一)从人物的角度
①从“上山”游客的角度看,有些人听信了下山人的话,停在了山脚、山腰,失去了欣赏更美的风景的机会,而另一些人却登上山顶,欣赏到了更美的风景,分析原因,那些留在山脚或山腰的人对下山人有一种盲从思想,没有独立思考,没有主见;而那些登上山顶的人却是有主见的,由此可以得到立意:培养自己独立人格;要有独立思考、独立处事的能力;不要人云亦云,凡事要亲身经历后再做判断等等。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停止在山脚或是山腰的人也看到了一些风景,也就是说继续登顶和留在山下都各有收获,由此可以分析出,态度与高度(志存高远)、目标与付出(耕耘与收获)、间接与直接(注重实践、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等立意。
②从“下山”游客的角度看,明明是山上风景优美,可是为什么总是有人说不美有人说美呢,原因之一,他们欣赏风景的心态不一样,有人心中有风景,所以能欣赏到外界的风景,有人心中没有风景,所以就看不到风景;原因之二,他们对风景的认识角度不同,所以答案也就不一样。由此从下山游客的角度,可以得到如下立意:风景在人心;尊重个性;凡事好与不好,标准自在人心;和而不同;角度不同结果不同等等。
(二)从事件的整个过程看,材料隐含着过程与结果、自信与盲从、追求与懈怠等生发点,考生也可以从这几个角度选择合适的“立足点”确定文章立意。
(三)从事物的属性看,“风景”这一核心概念蕴含着人生价值的内涵。考生如能准确把握,也可以写出切合题旨的文章来。比如可从“不同的人生之路所见的‘风景’不尽相同”、“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风景’”等。
(四)反向立意。试题也给考生留下了反向立意的空间,比如,经历一番奋斗与追求后,获得的结果与最初的期待之间存在落差,该如何面对这样的结果?如何确定追求的价值与意义?
此外,从知足常乐、量力而行、要脚踏实地等方面立意也不失为对材料的合理解读:1.美景在我心;2.发现美、欣赏美;  3.“美景”与“寻常”;4.“知足”与“不知足”等方面。

【名师点睛】
新材料作文,早就打破了“旧材料”作文,立意上单一的束缚,在立意与角度方面解读为:“没有最佳立意,只有最佳角度。”要想在选取角度上得较高 的发展等级分,就要做到“角度新颖”。此外,材料作文审题时首先要分析清楚材料中的“要素”与“关系”。这则材料包含的要素有:“下山的人”、上山游客、 风景、路途(山下、山腰、山顶)。而风景这个要素有一个由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的渐进关系;路途这个要素有一个远与近,难与易的关系。
弄清了材料的要素与关 系,角度也就来了:
1.从“下山的人”要素,可以选取的角度有“不同的人对事物不同的观点与态度”;
2.从上山游客的要素,可以选取的角度有“百闻不如一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只有不断攀登,才能到达峰顶”等;
3.从风景的要素,还可以写“无限风光在‘顶’峰”;„„„„ 上面这些,属于一般角度,因为大多数考生都会选取这些角度来立意为文。 
我们能不能放开思路,从分析要素的关系与要素的比喻义、象征义入手,另辟蹊径,探微入幽,从下面这些角度立意呢:
1.人生的境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是小景,——人生的最初境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是中景——人生的第二境界;“云海茫茫,群山隐约”是大景——人生的至高境界。
2.我们还可以和王国维“治学的三种境界”相对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1] [2] 下一页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