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考生看到的对立关系中,作者看到了“一者为主,一者为辅”,并将两者统一起来,这是作者辩证思维的彰显。
3.发展型。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我们习惯了站在静态的角度看待事物。而实际上,事物往往是发展变化的,我们只有站在动态的角度,才能更清楚地看清事物的本质属性。例:
也有人说:“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这种情况当然也是存在的。观一人之一字便能品出其人之心,这无疑是天方夜谭。像与一个人相处许久,尚难知其本心,更何况只见其留下的只言片语?但大量的作品中,再怎么工于心计的人也会露出些许端倪,无论心慈面善的作者写出多少激进的文字,他人终会了解其温文尔雅的可爱。
作者先承认作品与人品相背离的情况是存在的,因为,观一人一时一字便能见出其心,确实过于武断。但如果看了作家大量的作品,其人品自然会在作品中有所展现,再怎么伪装也是逃遁不了的。这样的判断很好地抓住了短时与长时、部分与整体间的辩证关系,将认识放到一个动态的环境中,在发展变化中推进了自己的认识,显示出作者超越一般考生的哲学思辨能力。
四、批判思维
这是所有思维能力中最为可贵的一种思维,唯有质疑、辨别,我们才能开启创新之门。也来看两段文字: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人人都说这是千古佳句,但在我听来,却觉得十分逆耳。不错,林和靖的那段在西湖孤山梅妻鹤子的逸闻趣事常常惹得士大夫们津津乐道,而他也确实是一位才华出众的诗人,但在我看来,他却缺少了诗人本应有的诗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句虽佳,但那不过是诗人耐不住心中的寂寞,在一个不为人所知的荒山密林中随便抖搂一下早已被自己埋藏的才华而已。站在风口浪尖处的士大夫一族,一旦在政治舞台上稍不如意,就会“急流勇退”。他们要逃离尘世,把自己的心交给荒山野岭,整日借酒消愁。可他们的愁何日是尽头?人已去,心已死,魂不在,他们便化作了诗王国中的朽木。
但我也看到了另一番情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的身影漂浮在滔滔江流中,但他的诗魂却深深地留在人们的心中。不为一声沉重的叹息而停下奔走的脚步,不为身世的凄惨而放弃胸中的抱负。即使在潦倒困顿中,仍心系战乱中百姓的疾苦,颓败不堪的国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何等崇高的境界,这是何等博大的胸襟!“醉里挑灯看剑”的辛弃疾,“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将军空老玉门关”的班超……他们不都是诗王国中的擎天之柱吗?
作者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中,读出了林和靖的逃离尘世,认为这是诗人“耐不住心中的寂寞,在一个不为人所知的荒山密林中随便抖搂一下早已被自己埋藏的才华而已”,比较之下,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则显示了他崇高的境界与博大的胸襟,作者由此想到了“醉里挑灯看剑”的辛弃疾、“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将军空老玉门关”的班超,他们才是诗王国中的“擎天之柱”。作者在千百年来士大夫所津津乐道的诗句中读出了自己的见解,在不断地自我辩诘之中翻出了新意。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重要提醒:高考还有10天如何备考?不迷信押题卷,梳理知识点,重温错题本
下一篇文章: 准高三学生,你们准备好了吗?看看尖子生是怎样学习生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