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版权申明

网络信息 | 家校互动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新华教育 | 人民教育 | 新浪教育 |


祝福 | 帮助 | 网址 |
网站社区 | 媒体报道 | 同行作文 | 作文点睛 | 教师频道 | 资讯频道 | 英语频道 | 搜狐教育 | 腾讯教育 | 网易教育 | 留言 | 链接 | 旧站 |
最新公告:     冠华作文网署假期间作文稿酬双倍!  [ghzw  2011年7月6日]            冠华作文网录用的作文、论文稿酬翻一倍  [ghzw  2011年6月13日]            冠华作文网发布征集令  [ghzw  2011年6月3日]            请大家到新网站注册,登陆发表作文。  [ghzw  2011年5月2日]            冠华作文网新年发红包了啦!  [ghzw  2011年1月20日]         订阅: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教育资讯 > 重磅推荐 > 正文         ★★★
2024年全国名校模拟作文题例文佳作赏析(31)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3/10/6 14:07:35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备考2024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16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今人解杜诗但寻出处,不知少陵之意初不如是。纵使字字寻得出处,去少陵之意益远矣。”--·陆游《老学庵笔记》

“放翁诗学所以绝胜者,固由忠义盘郁于心。”--·潘德舆《养一斋诗话》

“最使屈原成为人民热爱与崇敬的对象,是他的行义,不是他的文采。”--闻一多《楚辞研究论文集》

上述材料将诗人的精神和德行作为诗歌品评的核心取向,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材料中分别提到了陆游、潘德舆和闻一多对诗人的评价,强调了诗人的精神和德行在诗歌品评中的重要性。从中可以得出关于诗人精神和德行对于诗歌创作的影响、诗歌品评应该注重诗人的内在品质等观点。因此,审题立意可以从诗人的精神与德行对诗歌创作的影响诗歌品评应注重诗人的内在品质等方面展开分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诗人的精神和德行被认为是评价诗歌品质的核心。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即在创作和欣赏诗歌时,应该注重诗人的内在品质和精神境界,而不仅仅局限于诗歌的形式和技巧。因此,在写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诗人的内在品质:诗人的内在品质包括忠义、行义等。可以通过描述诗人的品行和道德修养,来表达他们对社会和人民的关怀和热爱。例如,可以写诗人的忠诚和正直,以及他们为了追求真理和正义而不畏艰险的精神。
  2. 诗人的精神境界:诗人的精神境界主要指他们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可以通过描绘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来展示他们对美、真理和人生意义的追求。例如,可以写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感悟,以及他们对人类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思考。
  3. 诗歌与社会的关系:可以探讨诗歌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即诗歌如何反映和影响社会。可以分析诗歌对社会价值观的引导和塑造作用,以及诗人通过诗歌表达社会关切和呼唤改革的意义。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展开,可以深入解析审题立意,突出诗人的精神和德行对诗歌品质的重要影响,同时也能够体现高中学生的思维和写作水平。

【佳作赏析】:诗人的精神与德行——诗歌品评的核心取向

在我国古代,诗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诗人们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对社会、人生、自然的理解和感悟。然而,诗歌的创作并非仅仅是文字技巧的展示,更重要的是诗人的精神与德行。正如材料中所引用的陆游、潘德舆和闻一多的话,诗人的精神与德行是诗歌品评的核心取向,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

首先,诗人的精神决定了诗歌的深度和高度。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提到:今人解杜诗但寻出处,不知少陵之意初不如是。纵使字字寻得出处,去少陵之意益远矣。这句话揭示了当今人们解读杜诗的误区,过于关注诗歌的字面意思,而忽视了杜甫的真正意图。事实上,杜甫的诗之所以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精神。因此,我们在品评诗歌时,应关注诗人的精神内涵,从诗歌中领略诗人的家国情怀、人生哲理和审美情趣。

其次,诗人的德行对诗歌的影响也至关重要。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中称赞陆游的诗学成就,认为他的诗歌之所以能够超越他人,是因为他心中忠诚正义的品格。一个诗人的德行品质,不仅影响着他的诗歌创作,还会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屈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的《离骚》、《天问》等诗篇,表达了他对楚国的忠诚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因此受到了人民的热爱与崇敬。可见,诗人的德行是诗歌的灵魂,也是我们评价诗歌的重要标准。

那么,诗人的精神与德行是如何影响诗歌的呢?首先,诗人的精神与德行决定了诗歌的主题和风格。一个具有高尚品质的诗人,他的诗歌主题往往具有积极向上的力量,如屈原的忠诚、杜甫的忧国忧民;而一个品质低劣的诗人,其诗歌主题很可能流于消极、颓废。此外,诗人的精神与德行还会影响诗歌的表达技巧。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高尚品质的诗人,他的表达技巧会更加丰富多样,诗歌的艺术价值也会更高。

总之,诗人的精神与德行是诗歌品评的核心取向,对于我们阅读和评价诗歌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关注诗人的精神与德行,从诗歌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同时,我们还要以诗人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努力成为一个有品质、有担当的人。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2023年,章念驰先生捐赠了祖父章太炎先生手书的大字--“子其艰贞。暗夜之中,君子的立身之道是在忧患中坚守正道,坚定而无悔;明亮之时,君子的立身之道该如何?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根据题目要求,我们需要对给定的材料进行联想和思考,并写一篇文章。材料中提到了子其艰贞这句话,暗示了君子在困难时要坚守正道,明亮之时应该如何立身。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思考和论述:

  1. 暗夜之中的立身之道:在面临困境、挑战和忧患时,君子应该如何坚守正道、保持坚定而无悔的品格?如何处理矛盾和冲突?如何积极面对困境并寻找解决办法?
  2. 明亮之时的立身之道:在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明亮时代,君子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立身之道?如何把握机遇、追求个人发展,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如何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
  3. 君子的品格与价值观:无论是暗夜还是明亮之时,君子都应该具备怎样的品格和价值观?什么是真正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时代新人?如何培养和塑造自己的品格和价值观?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思考,我们可以形成对给定材料的深入理解,并展开更加具体和有针对性的论述。

【佳作赏析】:君子之道——在明亮时刻的坚守

2023 年,章念驰先生捐赠了祖父章太炎先生手书的大字–“子其艰贞。这不禁引发了我对于君子立身之道的思考。在暗夜之中,君子应坚守正道,坚定而无悔。那么,在明亮之时,君子的立身之道又该如何呢?

首先,我认为在明亮时刻,君子应具备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抱负。正如章太炎先生所说:子其艰贞,君子应该在困难中坚定自己的信念,坚守正道。在明亮时刻,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但这并不意味着君子可以松懈下来。相反,君子更应该居安思危,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只有这样,君子才能在明亮时刻不断成长,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其次,君子在明亮时刻应该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和平年代,社会需要君子的引领和推动,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君子应该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民生问题,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此外,君子还应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心他人的疾苦,帮助弱势群体,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再者,君子在明亮时刻应该严于律己,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在明亮时刻,诱惑和陷阱可能会增多,君子应该时刻保持警惕,以免陷入泥潭。这就要求君子严于律己,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诚实守信,廉洁奉公。同时,君子还应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做好准备。

最后,君子在明亮时刻应该勇于担当,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新时代,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社会需求多样化,君子应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在这个过程中,君子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才能锻炼君子的意志品质,使其成为真正的社会精英。

总之,在明亮时刻,君子应继续坚守正道,坚定信念,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严于律己,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勇于担当,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只有这样,君子才能在新时代中立足,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材料一: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平?

苏轼《石钟山记》

材料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两则材料都出自苏轼的作品,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引发了一些哲理性的思考。在《石钟山记》中,苏轼提出了一个问题:当我们没有亲眼目睹或亲耳听到某件事情时,只凭臆断是否可信?而在《题西林壁》中,苏轼则表达了对庐山真面目的不识之感。

[1] [2] 下一页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