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华作文网讯】江苏的初中生可自由选择到上海读高中!昨日,在南京举办的长三角教育联动发展研讨会上,江苏省教育厅沈健厅长明确表态,实现如此宽松的求学模式指日可待。由江苏省教育厅牵头,江苏、上海、浙江三地教育主管部门昨日签订“长三角教育联动发展会商机制协议书”,这标志着苏浙沪三地进入全面教育联动发展时代。研究会首次发布了《长三角区域教育联动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为百姓勾勒出5—10年内长三角令人憧憬的教育蓝图。记者注意到,四个问题成研讨会讨论的焦点。
热点一:三地中、高考统一命题
时间表:2009年—2012年探索统一推进各地基础教育招生考试改革、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的合作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推进一体化的标准、探索跨地招生及接受基础教育的可行性,有计划地率先开放高中阶段教育的招生限制。到2015年在两省一市统一课程、教材标准及基础教育招生考试与评价制度。
解读:(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比如南京的学生到上海去读高中,这种情况指日可待。但前提是三地教学内容一致,课程标准要统一。三地首先要推进教育内容课程的改革,在教育内容和培养的模式,以及考试和评价的体系等方面进行一体化的推进,在这个基础上,招生录取,包括毕业生的毕业分配和就业等方面,三地才会有统一行动。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书记朱卫国)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可以首先从高考命题着手,进行协作沟通和资源整合。江苏的命题可以请浙江的老师来,江苏的命题老师也可以到浙江去,这样可以解决一个省内命题老师少的问题。从更大的范围说,真正要合作到深层次合作的,关键是今后将着重三个地方用一个高考方案。
热点二:江苏毕业生去浙沪参加招聘会
时间表:已在积极推广过程中。
具体方案:方案一:每年11月20日,三地同时举办现场招聘会,要求组织本地区用人单位不少于300家,并向其他两地各输送本地用人单位不少于50家,总规模不少于400家。方案二:三方轮流举办。每年3月,由一方承办组织现场招聘会,总规模不少于400家,其中承办方组织用人单位不少于200家,其他两方各组织单位不少于100家。方案三:共同举办网络招聘月。每年4月,三方共同举办网络招聘月。
热点三:三地高校学分互认
时间表:2012年统筹高校与学科布局结构调整,25—30所高校学分互认。
2015年两省一市所有高校实现学分互认,高校师生可以在三地自由流动。
解读:(南京某高校高教教研所教师)所谓学分互认,就是指三地大学之间在相同科目上进行学分互认。互认学分的优势集中体现在网络教学、考双学位和考研上。比如江苏的大学生通过网络接受上海或浙江大学一些相同科目的教学,拿到了学分,就可以免去在江苏重考一次的麻烦;如果江苏大学生在完成了江苏的大学课程毕业后,想考上海或浙江的双学位、硕士研究生,可免考已拿到学分的相同课程。
热点四:
三地互聘教师
时间表:已经在逐步推开
解读:研讨会上,有专家建议可实行三地的校长、教师交流挂职计划:建立基础教育阶段校长的交流挂职制度、教师的交换任教制度。建立畅通的人才交流平台,消除影响教师正常调动的政策性、行政性障碍,允许人才合理、柔性流动。除高校外,允许基础教育阶段教师也可以无障碍互聘,三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政策上予以倾斜。三方可互聘部分特级教师为各自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导师。
反响:南京一所中学的校长认为,优秀教师校际互聘,鼓励名师公开“走穴”,可最大限度地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各校间优势学科的取长补短,促进学校整体水平提高。同时也给了各校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为学生和家长选择学校提供了更为开放的空间,有利于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报记者 蔡蕴琦
相关新闻
江苏率先认可沪浙
培训项目和技能证书
新华社电 3月31日的研讨会上,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表示,江苏融入长三角步伐加快,将率先打破壁垒,认可上海、浙江的非学历教育证书。
沈健在研讨会上表示,长期以来,由于各地非学历教育的标准不一,不同地区之间的非学历教育证书不能互认,成为人才跨区域流动和就业的一道壁垒。“目前,江苏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人事等部门已经协商确定,将率先认可上海、浙江两地的非学历教育证书,包括沪浙已经开发的各类培训项目及技能证书。”沈健表示,在非学历教育认可领域,苏浙沪三地教育部门应积极合作与协调,争取在长三角地区实行非学历教育互认。
上一篇文章: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 增加农民负担
下一篇文章: 湖北正式宣布从今年起对农村独生女高考加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