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重庆今春气温首次超过30摄氏度。燥热中,18岁的罗燕(化名)将躲荫凉的母鸡从堂屋赶向院坝。母鸡哆哆嗦嗦的叫声让她更加心烦。离高考不到60天,同学们正紧张复习,她却放弃高考回了家。
自2007年以来,像罗燕这样的农村弃考学生越来越多。到2009年,这一现象更为突出。高考报名的统计数据显示,重庆全市有1万多名高三学生没有报名,其中多数为农村学生。是什么令这些农村孩子在“鱼跃龙门”的最后一刻放弃了机会?
放弃,因为见识太少了
“寒窗苦读12年,就这样放弃了,我们也很痛心!”罗燕所在学校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尽管他跟学生说,参加高考,还有一线机会,放弃,就等于“全军覆没”,但全校还是有几名学生放弃高考。表面看,是因为学生学习成绩“太差”,但多数农村学生成绩差的原因,并不是不努力,而是学习基础薄弱、知识面窄等。
清明节,重庆有自主招生资格的职业院校组织了春季考试,罗燕和一些同学参加却落榜了。谈起这次考试,她忍不住哭起来——试卷中很多常识性的问题,她闻所未闻。比如,“两个人之间交谈,根据距离判断两者的关系”一题,考查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常识,罗燕不知如何回答。再比如,“食品包装袋上的标志代表什么意思”一题,也难住了罗燕,家境贫寒、很少出镇子的罗燕连标志是什么都不知道。
“我不服气,不相信我的成绩这么差,”罗燕说,但同时她也感到自卑。罗燕的老师告诉记者,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有三少:课外读物少,供学生上网获得信息的电脑少,经验丰富有特长的教师少,这造成了农村学生的课外学习没有特色,知识贫乏。在升学越来越强调考查综合素质的今天,这必然让农村孩子的劣势更加明显,与城里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
弃考后,罗燕读高职凭一技之长养活父母的“大学梦”破灭了。
放弃,因为起跑时就输了
“我真的很努力很努力地学习,但成绩就是难提高,”重庆一所农村中学的高三学生林琳哭着告诉记者,她和罗燕一样想放弃高考,但被学校高三年级组组长劝止了。
林琳说,父母只有她一个孩子,很早她就意识到应该努力读书,但常年早晨6点多起床、晚上11点多睡觉,除了吃饭就是学习的她,成绩总是排在班里后10位。
林琳的老师告诉记者,林琳初中和小学时学习基础较差,是她高三成绩难提高的主要原因。林琳小学在当地一所村小读,几乎没有接触过英语课。初中时,林琳的英语成绩无法和那些小学系统学习英语的同学相比,她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种情况下,最好就是自己想办法补上以前的知识,但林琳在外打工的父亲根本没有“请家教”的概念。升入高中后,林琳英语成绩更差,她流着泪说:“单词怎么记都记不住!”
林琳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但在农村中学她几乎没有亲手做化学、物理实验的机会,理化知识匮乏影响了理科成绩,她不得不选学文科。
林琳听说城里重点中学有塑胶跑道,每间教室都有多媒体教学,学生不仅可以亲手做化学、物理、生物等课程的实验,还可以参加各种兴趣小组,优秀学生还能参加奥赛,取得一定名次高考会加分,感觉很羡慕。这些,林琳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都没有机会经历。
放弃“大学梦”对林琳来说,是个痛苦的选择。她面前,有两个鲜明的对比:一位堂姐考上武汉一所大学,毕业后做物流,不辛苦,挣钱多,春节回家带的礼物让大家羡慕不已;另一位远亲没上过大学,在重庆渝北区一家酒店打工,辛苦不说还常常被客人欺负。“我也想上大学,但考不上!”林琳说。
一位从事农村教育10年的高中老师告诉记者,许多农村孩子成绩差,并不是厌学或贪玩等造成的。受农村教学资源贫乏的影响,他们未能打下坚实的基础,获得丰富的课外知识;受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他们也不能通过家教补习等掌握学习技巧。可以说,从一开始,他们和城里孩子就没有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面对同一张高考试卷,“很多农村学生一起跑,就输了”。
放弃,因为读大学不“划算”了
与罗燕因“考不上”弃考不同,重庆一些农村学生弃考的原因是自认考不进名牌大学,还不如早打工、早挣钱。
一位农村教育工作者告诉记者,中考联招时,农村中学第三批招生,生源不如市属、区属重点中学,加之优秀师资集中在重点中学,造成“优秀学生+优秀教师”、“普通学生+普通教师”的不均衡状况。一些农村学生成绩提高慢,只能考入大学“三本”或“专二”,在高职、高专读书。近两年高职、高专学生就业难,促使成绩平平的农村学生决心弃考。
记者在重庆部分乡镇采访时发现,农村高中生对大学收费高、毕业生就业难等信息格外敏感。重庆涪陵区一位弃考考生告诉记者,大学每学年收费相当于父母一年的收入,如果自己把钱用了,弟弟读书怎么办?记者问她为什么不考虑考入大学申请助学贷款时,她回答:“如果毕业后就不了业,拿什么还?”
在采访中,不少农村学生家长跟记者算起“教育账”:培养一名大学生,义务教育阶段以外的教育投入至少5万元,现在大学生就业难,起薪按照2000元计算,除去生活费,每月存款500元,至少8年才能将教育投入“挣回”。尽管记者跟家长解释,大学生就业后,收入不会停留在2000元,但许多家长认为,即使年收入在5万元左右,收回成本也要好几年。而教育投入在大学阶段最多,孩子考不上好大学,不如早点就业。
“现在的大学生跟过去不同,过去大学生一毕业就是干部,现在大学生毕业后,还擦鞋、卖猪肉、收破烂呢!”一位对大学生创业存有误解的农村学生家长告诉记者。
不弃考,关键还在教育公平
重庆市教委自2007年起,即重视农村学生弃考现象。市教委通过发展职业教育,通过免除学杂费、提高职业学校就业率、改善规范职业学校办学等途径,将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学习成绩一般的初中毕业生引导进职业教育。2008年,重庆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有11万人,其中来自农村的新生劳动力占10万人左右,一次性就业率达到87%,就业学生月收入人均在千元以上。
重庆市教委副主任赵为粮曾为记者算过一笔“职业教育账”:重庆中等职业学校对农村学生实行学杂费全免的优惠,农村学生结束义务教育后就读中等职业学校,3年只需要花费1万多元。此外,农村学生就读中职学校,成绩优秀的还可以通过考试进入大学深造,“曲线圆梦”。
教育界人士认为,将存在弃考可能的农村学生分流到中职,固然可逐年消除弃考群体。但同时,也减少了农村学生在高考中的比重,使一些农村学生失去了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机会,也让国家失去了在更大范围内选择更多人才的机会。农村学生弃考的症结,在于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农村优质教育资源流失。他们建议国家一方面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加快城乡师资交流,加大农村中小学教育投入,一方面制定更多优惠政策,帮助农村高职、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解除弃考学生的后顾之忧。 (记者 茆琛 编辑:王秀真)
上一篇文章: 90后少年性交易:性认知5.9%来自学校家庭
下一篇文章: “文科热”背后有隐忧: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