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有关大学毕业生和青年农民工就业、收入及流向方面的调查报告和分析很多,而且大多喜欢将两者进行比较。近日,中国社科院发布《2009人口与劳动绿皮书》,称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增加和有经验的青年农民工的抢手,两者工资待遇有趋同的趋势,甚至刚出校门的毕业生工资不及同龄农民工。
为什么非得把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工放在同一个参照体系内,对立起来进行矛盾性分析呢?之所以发出这个疑问,是因为这些调查分析报告明显透露出一种信息:似乎大学生天生就该容易就业、工资待遇优厚一些。如果发现农民工在就业、工资及福利方面比大学生强,他们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大做特做文章。
从这个角度说,社科院把大学毕业生和青年农民工进行分析和对比,我认为这种思考分析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值得商榷。诚然,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工是两个特别值得关注的群体,但劳动本无贵贱之分,大学毕业生干的是活儿,农民工干的也是活儿,都同样对一个地方或企业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没必要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脑力和体力劳动的区别,是社会分工的结果,两者缺一不可。试想,如果有一天没有人愿意去扫大街了,想必做清洁工将是一个高薪行业。事实上,在一些国家,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可能会因耗去更多能量而获得更高的报酬。
今天的农民工已不再蛮干的代名词,他们中的许多人也开始掌握了一些科技知识,成为有较高职业技能的蓝领工人,有些甚至成为高级技师。这样的人才,恰恰是社会所急需的,他们对社会的贡献绝不亚于大学生。因此,没必要总把他们与大学生进行对比。这样做不但不利于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和谐发展,还可能制造不同群体之间出现矛盾对立情绪。
我认为,在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工之间,如何建立一种沟通的桥梁,让他们彼此之间交流学习,共同提高,这才是专家所应认真调查研究的。
上一篇文章: 有“白领”官员 才有“白领”教师
下一篇文章: 高考招生需要两条腿走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