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小鬼大的“90后”新生,话题新鲜热辣,勤思考爱质疑,
不盲目崇拜“权威”,这让“80后”不禁感慨。
近日,湖北某高校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的研究生黄伟建了一个2009级新生群,为新生答疑解惑。他在学校待了6年,迎接了5届新生,自认为是“校园百事通”,然而,才和这帮“90后”新生过了几招,累得精疲力竭的他就发现,要做好“90后”学长真难。
从饮食男女到宗教哲学 话题天马行空
往年新生入校前,问得最多的就是关于大学生活的一些细节。大学里课程安排和高中有什么不同?学校食堂的伙食怎么样?寝室里夏天热不热?学校里面哪些社团比较好?……这些问题,对于作为过来人的学长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粗略地介绍一下经验,马上就会得到众多学弟学妹顶礼膜拜式的崇拜。
可是现在行不通了,这些“通关秘诀”已经过时。今年的新生在群里面谈论的话题与往年有很大的不同,从宿舍条件到男女关系到隐私保护,话题天马行空,每个新生都积极踊跃地发表意见,完全没有往届新生羞羞答答的样子。他们从《三国演义》谈到《红楼梦》谈到新时代女性,一名来自湖南的光信息专业的新生更是和一名哲学专业新生在群里探讨起了“科学”。
光信息专业的新生说:“科学是建立在‘世界是可以被认识’这点上的,世界不可被认知就没有科学了。”哲学系新生回应说:“这点要一分为二。假设,仅仅是假设,世界存在不可认识的东西,那么,科学存在的意义在于,把可认识的东西理性化,甚至是量化。”他的观点还包括:“世界不是为了人类去认识而存在的,所以有不可认识的部分就交给艺术家和宗教学者”和“我们之所以看到世界现在的样子,是因为我们自己选择这些。”
看到一群“90后”在群里面就“世界是否可知”以及“世界本源是物质还是精神”侃侃而谈,黄伟震惊了,他说:“这群‘90后’已经完全达到了‘80后’在大学的水平。”
独立思考爱质疑
今年,黄伟觉得自己完全没有建立起往年在新生中的那种权威。经过和“90后”的接触,他发现:“‘90后’新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普遍比‘80后’强。”
在群里面,学长能帮上的忙很少,就算偶尔有新生提问,马上也会有其他新生相互通告情况。山东淄博新生潇尧接到了一个电话,要他晚上8点到12点去张店听课,说是有很多教授要来。消息刚刚在群里面公布,马上就有新闻专业、广告专业的新生出来说自己没有接到这样的电话,而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的新生甘梨利则劝他“课上到12点,太晚了,不要去。”
往年,新生为了追求一种自我满足感,往往会问学校在哪些方面处于领先水平,而学长也乐得将学校的各种宣传数据拿出来抖一抖——大学全国排名前多少,专业什么技术获得大奖,在国外有多少著名的校友。
但是“90后”似乎更加关注自己的需求,并不太在乎这些空洞的排名和数据。用家在武汉的一名经济学专业的新生的话说:“是个名校就觉得好,听点负面消息才是好事情。”开学前的一天,学校因为在通知书中送手机卡涉嫌强制消费引起关注。黄伟从晚上9点钟开始,就给一名新生在群里面解释这则负面消息是怎么回事。刚刚说完,另一名新生又提到了学校在招生过程中表现得很不好。最后,在一片手忙脚乱之中,这位学长花了整整两个小时才勉强让其他新生也信服,这些问题并不会影响学校整体的水平。
解释这些负面消息的过程中,黄伟不断地被新生质疑“数据有问题”“前言不搭后语”“倚仗自己是学长,就倚老卖老”。在提到文科保研比率时,他把一个数据写错了,马上就被经济学专业的新生“鄙视”了,因为按照他给的保研比例,推算出来文科院系的人数与实际情况不符。
“他们会不断地问‘这怎么说?’‘为什么?’‘真的是这样吗?’”屡被“90后”新生质疑的黄伟发现,新生掌握的数据也很全,他们还会向周围的知情人士询问具体情况,他们对所谓的“权威”持怀疑态度,完全不同于以前“80后”新生对学长的绝对信任。
“90后”新生有点固执
“群里面部分‘90后’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不太尊重对方,说话容易和别人产生矛盾,并且习惯固执己见。”黄伟之所以觉得与“90后”相处有点困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90后”的固执。
建群之后,一名新生在群里面讲起学校很久之前的一件丑闻,黄伟作为群主,澄清事实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学校当时确实有些地方做的不对,但是黄伟在解释的时候在关键点上没有讲清楚,被对方抓到了漏洞,接着两人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虽然指出了对方的问题,但是她还死死纠缠,口气也很不好,她给了黄伟一个“动画片宅男”的称号,这让黄伟很难接受,尽管是辩论,但是还是要相互尊重。
“80后”眼中的固执在“90后”自己看来并没有那么坏。新闻专业新生吴梓榆说:“大部分‘90后’的固执其实是有自己的见解,在自己认为是对的事情上固执,这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坏事。”
吴梓榆来自广东,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爸妈坚持让女儿在广东读书,填志愿那天父母逼着她填了华南师范大学,对此吴梓榆心里极不情愿,尽管没有发作,但是表情全写在脸上。妈妈看到她这个样子就心软了,最后说爱填哪儿就填哪儿。结果吴梓榆瞒着父亲,在第二天早上签字确认的时候将志愿全部改成了外省学校。吴梓榆说:“从小到大,很多时候他们认同的决定,如果我很不愿意,就会先斩后奏。”
“父母忙于自己的事业”,没有时间管孩子,“‘90后’在学校遇到很多问题父母都不知道,要自己解决”,所以‘90后’总是很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吴梓榆感觉,父母“只关注成绩、排名,我们能进入他们的生活,但是他们又不花时间进入我们的生活”。
面对着这样一群“90后”,喜欢讨论各种话题,喜欢质疑,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就会坚持到底,黄伟坦陈,要扮演好学长身份,“80后”还必须调整一下姿态。
上一篇文章: 幼儿园别急着搞“小学化”教育
下一篇文章: 一班20人上清华北大 "最牛高三班"班主任揭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