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日前披露教育界“八大潜规则”:一、“免试就近入学”异化为“争相择校”;二、择校费“被自愿”;三、奥数改头换面;四、升学率还在争第一;五、“重点班”改名“创新班”;六、补习班挂名“家长委员会”;七、“你的学生我来教”;八、全日制培训班集体易地补课。
日前,中央电视台披露八大教育潜规则。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在江苏教育界,多项潜规则都有存活空间,未能幸免。而对于老百姓来说,八大教育“潜规则”早就不新鲜,甚至已经“熟视无睹”。
“择校风”越吹越烈
国家教育部早在1984年就出台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要坚持让学生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禁止招收跨区择校生。但时至今日,择校现象在各地依然存在。
在南京,“幼升小”、“小升初”择校一直暗潮汹涌。很多家长为了能让孩子入读心目中的名校,有的提早一、两年就开始在社会上“活动”。还有些干脆直接买高价学区房,连带影响房地产市场。有些二手房虽然和同类小区只相隔一条马路,但因为圈进某些名校学区范围,往往身价倍增。
择校现象的产生,源于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一位教育界人士表示,由于学校之间存在差距,一些学生家长想方设法地把自己的孩子往“好学校”送,于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权的以权择校,有钱的以钱选校。优质学校成为稀缺资源,供不应求,物以稀为贵,由于收费可以改善办学条件,于是学校便收取了高额的择校费。
择校费“名亡实存”
国家教育部1991年就印发《关于坚决制止中小学乱收费的规定》,明确“学校不得因学生家长缴不合理的费用而拒绝学生入学”。然而,每每开学之时,这种名义上已经消亡的择校费现象往往“死灰复燃”。
在苏北盐城,上学得择校,择校得靠“条子”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每年开学,条子飞舞是盐城的一道“景观”。一位盐城市民告诉记者,上当地著名的“南一小”,根据条子的含金量不同分三种“捐助”等级:第一等条子是分给各机关的名额,统一收一万二,家长可分期交;第二等是学校内部关系条子,分两期交三万;最后一种是借资若干万元,几年以后还,此外还得另交一万八。
而普通老百姓最痛苦的还在于“被自愿”,为了让孩子上个好学校,家长们除了花精力托关系,还要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学校收了你的钱,你还得感恩戴德,承认是“自愿”捐助的。
“奥数”为择校加一道保险
在江苏很多城市,“奥数”早已变了味。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升初”早已取消考试,但不少民办初中学校在电脑派位之外选拔学生的一个依据就是“奥数”成绩,个别中学或公开、或暗中组织的入学考试中也有很多奥数题的影子,使得奥数大行其道。
南京某著名民办培训学校,其奥数班教学点散布城区各处,一期学费近千元,据报道,这家学校一个暑假下来仅奥数培训毛收入竟达千万元!更有甚者,有的培训班竟以可以在名校“占坑”的前景,引诱家长交出血汗钱。
家长们反映,谁也不想花大钱逼着孩子学那些又怪又难的奥数题,但无奈的是那些知名初中大多通过入学试来选择生源。有家长表示,奥数成绩好,分分钟可减几万元择校费。
试验班:年年改名避风头
在不少家长当中,“择个好学校不如择个好班”的说法相当流行,因此催生的是不仅高中明目张胆设置“重点班”,小学、初中也暗地里划分重点班,只是名目繁多,操作更是多变。
如某南京某知名初中,小学毕业试成绩好的学生进入“强化班”,而且每年的班号不同,今年3班,明年就改为6班,而且严令不准学生或家长说出去。
校内不让补,就改校外补
今年6月份,江苏省教育厅专门出台“五严”禁令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尤其严禁全省中小学组织学生在节假日集体上课,或以补差、提优等形式变相组织集体上课。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9月开学后不久,社会上各类补课班办得比往年更火了。
一位南京教育界人士告诉记者,上级部门不让学校在校内补,他们就通过培训学校、社会办学机构等在校外办班。老师会暗示部分教学内容留到社会补习班上讲”,让学生“自愿”去报名。这些补课班的生源实际上都是本校的学生,师资也是自己的老师,补课费学校也有分成。“这实际上就是在变相地搞集体补课和有偿家教”。
实习生 周琦 记者 曹雷
上一篇文章: 袁贵仁部长该如何面对五大期盼、九大难题
下一篇文章: “请家长理解支持‘禁补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