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后,一些民办大专院校为抢夺生源,以发布虚假、夸大的招生广告信息为手段欺骗学生,损害学生权益。请问,这些招生宣传的欺骗手法主要有哪些?考生又该如何辨别?
眼下,对于一些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而言,选择民办高校不失为一种选择。然而,很多人对于民办学校招生了解甚少。为避免在甄别学校时走入误区,应注意识别民办高校招生过程中的种种骗术。
骗局之一:
变换办学性质和办学层次
山东省教育主管部门近期发现,全省有38所民办高校的招生简章未经审批机关审核备案,就擅自向社会进行虚假宣传。另外还有7所民办高校,随意更改学校名称,将校名中的“专修”、“培训”字眼取掉,改为本科院校校名,进行误导性宣传。为此,山东省教育主管部门专门发文,对违规招生宣传的50所民办高校在全国进行通报。
骗局之二:
签订虚假就业协议
在就业困难大背景下,通过到大学读书学习一技之长,毕业时顺利找到一份工作来维持生活,已成为广大家长和学生的美好期盼。深谙此道的民办高校便不惜一切手段,无限夸大宣传 “联合办学”和“订单教育”,用通过关系单位签订的虚假“委托掊养协议”作为招生道具,在入学时与学生签订根本无法执行的“入学就业协议”,以此来骗取家长和学生信任。
骗局之三:
冒“联合办学”虚名
为了掩盖自身实力不足、资格不够的“心虚”,部分民办高校用尽心思,傍上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院校给自己“壮胆”。只要某一方面能沾上一丁点边,学校便胆敢“拿着鸡毛当令箭”,进行大肆宣传。
例如,陕西育才专修学院以“联合办学”为招牌,让招生老师用“第四军医大学委托培养”本科学生的名义,将大量学生骗至学校。中途却给学生发放“第二军医大学”的学生证。学生毕业时,一百多位学生中坚持留下来完成学业的剩余86名学生拿到手里的竟然是“湖南中医大学”的专科毕业证,而这些毕业证是竞然是通过中介机构办来的。后来这些毕业证又被证实是假的。
上一篇文章: 暑假将结束 孩子你该早收心了!
下一篇文章: 巧用四招,让孩子暑假早点“收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