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版权申明

网络信息 | 家校互动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新华教育 | 人民教育 | 新浪教育 |


祝福 | 帮助 | 网址 |
网站社区 | 媒体报道 | 同行作文 | 作文点睛 | 教师频道 | 资讯频道 | 英语频道 | 搜狐教育 | 腾讯教育 | 网易教育 | 留言 | 链接 | 旧站 |
最新公告:     冠华作文网署假期间作文稿酬双倍!  [ghzw  2011年7月6日]            冠华作文网录用的作文、论文稿酬翻一倍  [ghzw  2011年6月13日]            冠华作文网发布征集令  [ghzw  2011年6月3日]            请大家到新网站注册,登陆发表作文。  [ghzw  2011年5月2日]            冠华作文网新年发红包了啦!  [ghzw  2011年1月20日]         订阅: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新闻 > 正文         ★★★
大学扩招就业压力大 上大学真的没用吗?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1/4/28 4:36:46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大学年年扩招,学费不断增长,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读书无用论也在不断滋长。面临高三冲刺的同学们,或多或少也受到影响。根据《高考金刊》的读者调查,有60%的同学对未来感觉迷茫,不知道如何选择大学和专业,不知道如何设定自己的人生目标。

  《高考金刊》记者本期采访了许多高中在校生、刚离开校园的大学毕业生或者已经工作多年的在职人士。就他们的经历,告诉同学们,如何理性地选择大学,如何看待所学专业,你的人生遥控器上,接下来该按哪个按钮。

  上大学真的没用吗?

  “知识改变命运”曾是我们笃信的一句励志名言,确实,在这一理念的召唤下,很多人成才,以自己掌握的知识找到了价值含量高的工作,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高校规模与招生数量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需求与大学人才供给出现结构性矛盾,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同学奋斗了多年,好不容易考上大学,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甚至是更高的学历与学位,到头来却落得“毕业等于失业”的无奈境地。基于此,很多同学、家长开始对大学或者知识能否脱贫,能否改变命运产生了质疑,甚至有些家长让孩子辍学外出打工。难道上大学已不再有用了吗?

  人物:王飞,高三在校生

  王飞是重庆万州某重点中学高三借读生,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为了让她在更好的环境下学习,妈妈辞职从老家山东来到万州照顾她,而爸爸留在老家给她挣学费。随着高考临近,成绩没有太大起色的王飞压力越发的大了起来,她不想高考了,想退学回老家随便找个工作。“我成绩一般,上本科基本是没什么希望的,现在重点大学的毕业生找工作都非常困难,专科就更不用说了。上次我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一个故事:表弟是一个装修工,平均每月可以拿到3 000元左右。表哥大学毕业快一年了,还没有找到工作。农民工表弟因而深有感触地说很庆幸自己没有考上大学。看到这个故事后我就想:既然大学毕业连工作都找不到,还不如现在就直接去工作,这样还可以减轻下父母的负担。我知道父母对我寄予了很大的期望,我现在还不敢把想法告诉他们,怕他们不同意。”

  在同学们的来信以及电话中,我们了解到,像王飞这样的同学还不少。诚然,大学生与农民工工资差距在缩小,但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科院人口和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目前,中国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与农民工工资差距在逐渐缩小。他同时强调说,大学毕业生工作几年后的薪水变动率远高于农民工,且在大学生身上人力资源的投入收益最终会得到体现。

  《金刊》观点

  读大学到底有没有用呢?我们认为,读大学还是有用的。其实,评判读书是否有用,收入不是唯一的杠杆。不能因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与农民工工资差距在逐渐缩小,就得出读书无用的结论。一方面,如果单纯从金钱或收入来考量读书是否有用,这是对读书、读大学的一种狭隘理解。读书、考大学,带给人们的不只是一种谋生手段,而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改变。另一方面,一些农民工由于拥有一技之长,且有工作经验,其收入相对来说高一点十分正常,再说不少农民工工作量大、劳动强度也大,为何就不能有高收入呢?

  此外,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或者说收入低,应该综合分析原因,比如学非所用,或者说没有学到知识,师生共同“混课堂”。日前,《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89.1%的人感叹当今好老师不常有,66.7%的人感觉当下大学生不认真上课情况普遍。试问,这样的老师,能教出有价值的东西吗?这样的学生,能学到真知吗?一旦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如何胜任工作?再加上大学课程设置脱离现实,难怪用人单位常常埋怨当今的大学生眼高手低。

  读书,读大学,当然要考虑就业、考虑收入,但还应该看到,不能从过于功利的角度看待读书和读大学。西汉的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培根说:“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虽然此处的读书是狭义的读“书”,但毋庸讳言,读书确实具有神奇的效力,它带给人们的丰盈思想确实难以尽述。

  再说,对于贫寒子弟来说,读书、读大学仍然是改变命运的一大“捷径”。也许在今天,上大学没有数十年前那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不读书更可怕,一个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的人与一个没有上大学的人相比,其发展前景会更加广阔。

  有这样一句话:“除了知识,你的其他任何东西,包括金钱、房子、车子甚至爱人等都会被别人非法剥夺或占有,唯有知识才不会被别人夺走,只有自己努力获得的知识完完全全属于自己。因为每一个人获取知识的程度都有差别,有的知识你有,而其他人没有;有的知识你没有,而其他人有。总而言之,我们要利用好现在的宝贵时间,不断充实自己,抵制某些偏激言论的蛊惑,根据自己内心的真实意图去努力,不断给自己补充新的营养(即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以后的就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优势,积累竞争的资本。

  大学并非无用,只有不愿努力的学生才无用。

  温馨提示

  高考临近,随着复习时间的延长和复习难度的增加,部分同学感觉自己没有明显进步,觉得所学的知识越来越糊涂,心里产生焦虑,容易受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产生弃学的念头。其实,这是高三复习期的正常反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原期”。同学们只要树立信心,保持平和的心态,始终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就能够成功克服它。另外还有部分同学认为自己成绩不好,肯定考不上大学,因此就自暴自弃。据统计,2010年,全国不少省市的高考统招录取率达到创纪录的80%,因此,只要你不放弃,坚持参加完高考,基本上都有希望上大学。而不管是考上重本还是高职院校,只要你在大学里面努力学习知识、技能,掌握扎实的基本功,毕业后就不愁找不到好工作。

  专业,不等于就业

  在“知识改变命运→大学、专业决定人生”这种直线思维的影响下,面对专业选择,考生、家长往往会犯难、焦虑。“走出学校就找到一份好工作”,相信每个学生、家长对此都喜闻乐见。然而,每年好专业的毕业生中,能遇到这种情况的毕竟是少数。那么,在那些曾经把专业等于就业,把就业等于前途的人看来,专业在此时俨然成了他们懊恼、沮丧的原因,成了阻碍他们成功的枷锁。对此,笔者想提醒大家,尽管专业有一定的重要性,但不能让它束缚了你的人生。

  当然,有的同学可能会说,现在文科生的就业明明就比理科生差,专业有冷热之分,好多专业、行业都日趋饱和等等。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同时也是我们没法去改变的。圣雄甘地有这样一句名言:“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 ”(欲变世界,先变其身)。我们今天的话题,就是自己。而且可以说,走向成功最关键的正是自己。

  人物1: 丁子建,外交部公务员

  丁子建一共参加过两次高考,第二次考的分数非常理想,他填报了厦门大学的历史系。尽管厦大的历史系也非常优秀,但之前家人都劝他改成新闻或者法学、中文这些更热门的专业。不过,他坚持了。

  入学后,历史学的课堂的确有些枯燥。可是,他并没有因此后悔自己的选择,而是继续努力地学习。历史学的学习经常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并且对资料要精确、深刻地掌握。一次一次的论文、课题研究做下来,还不提思维、逻辑的严密性,光是所读的书,涉及的知识广度就比大多数专业的学生丰富。

  毕业后的一天,他无意中看到外交部正在招公务员,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前去报考,最终通过考试,进入外交部工作。关于“裸考”通过的秘诀,他说了一句:“对于经常写论文、查资料的我来说,考申论就像浮云。”

  物2: 王宝,房地产公司设计部组长

  王宝毕业于天津大学2004级环境工程专业,进入大学之前他特意冲国外环境专业就业火热去的。进入大学后,听到学长们分享经验,才发现国内环境专业的就业尚未形成市场。不过,他并没有因此疏于学习。大学几年,进学生会、组织活动、参加科技比赛、拿奖学金,该做的事他一点没闲着。

  一般来说,他们环境工程的本科生大多是选择读研或者出国深造,学有所成之后再进研究所工作。王宝虽然没有打消过读研的念头,但他在学习期间有意将精力花在了民居、住宅而非水污染治理(这也是国内环境工程比较流行的方向)上。

  王宝毕业那年,一家房地产公司到天津大学开招聘会,本来招聘的没有环境工程这个专业,但他还是大胆投了一份简历。没想到对方看中了他扎实的专业功底、开朗的性格以及团队协作、组织能力,很快就签下了他。毕业之后,王宝正式加入那家公司。9个月后,公司派给他一项比较重要的工程监督任务。他告诉记者,接下那个任务的时间内,担心、劳累、紧张甚至抓狂的滋味他都尝过了,但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他迅速成熟、成长起来。

  从丁子建和王宝的事例可以看到,自己所选的专业,其总体就业形势不太好,可他们并没有因此意志消沉、无心向学,而是仍然踏实、专心地坚持下去。试想,如果你选择了一个并不喜欢或就业前景不太好的专业,只是由于种种因素你不得已选中了它。于是,大学里你就带着抵触情绪度过4年,这将是一件多么纠结多么遗憾的事情。最终为这件事付出代价的也只有你自己。

  如果说丁子建学历史考外交部公务员的事还有些误打误撞的意味,那王宝的经历则为大家提供了一则如何成功经营自己的事例。他所在的环境工程专业同时提供了住宅、办公楼水管设计方面,水污染处理以及其他知识。他选择了专攻住宅、办公楼这部分内容(跟其他学生的普遍选择不同),这为他后来大胆向房地产公司投简历埋下伏笔。而他在学校期间积极组织活动、参加比赛,则锻炼了领导能力、沟通能力,这在面试及后来的工作中也成为他的优势。所以,在学习当中,同学们要牢牢掌握主动权,主动去学、去参与、去思考、去锻炼。如是,方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金刊》观点

  对于专业的“冷”“热”之争,并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专业之所以热门,恰好是因为报考的人多,而这也意味着每年毕业的人也多。法学、计算机、外语、经济学是热门吧,可最近几年都在就业排行榜的红牌专业之列——原因正是人才过剩。“热门”不好选,那就奔“冷门”去。但是,这个曾经的妙法近几年也失灵了,这是由于冷门就业率好是市场需要本来就不多。可见,“非冷即热”“非热即冷”的思路也是有问题的。

  那到底要怎么选择?对此我们想说,不管是考生,还是家长,在选择专业时最关键的应该是摘下“有色眼镜”。仔细看清专业学习的本质,而不只是它在几年内就业率上涨或下跌的指数。

  与前文提及的历史学、环境工程类似的专业相信在很多人眼中都不是主流,难入大家法眼。但无论文科还是理科,对于一个专业我们要了解它具有什么知识体系,能培养自己哪方面的能力,能跟社会上哪些行业联系在一起。弄清了这些问题,选择专业的眼光必然会更加独到。

  温馨提示

  在对多个毕业班学生就业情况的了解中,我们发现每个班里至少有40%的同学从事着与专业关联不大或者无关的工作。而在同样的岗位上,不同学历、不同专业的人都能做得很出色。在即将进入大学之前,同学们应该明白:任何专业,教会我们的都是知识,而非如何工作如何办公的方法。掌握了知识,我们还要根据实际需要将之转化为能力,然后才能很好地适应一个行业,胜任一份工作。有差异的竞争,让优势最大化

  从同一学校同一专业毕业后,就业和发展方向会一样吗?答案绝对是否定的。除了大学四年里你是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一情商因素之外,也跟你是否在专业之外有个“B计划”密切相关。如毕淑敏所说“要重视第二志愿”,也如哲人所言,人生需要“Plan B”,在本专业之外,你还有一项别样优势的话,必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请看以下案例:

  人物1: 林月娟,体育记者

  林月娟出生于记者家庭,父母都在报社工作,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了她写作和英语两方面的特长。高三填报志愿的时候,她在一所师范大学的外语系和中文系之间犹豫了很久,她的父亲给出了建议:“英语只是一门工具,当然,你学好了,前途也不错,但是外语系里英语厉害的高手如云,你会被埋没掉,如果在中文系的话,外语就拔尖了。”最终林月娟理智地选择了中文系。

  果然,在中文系里,她得到了更多参加英语口语大赛的机会,多次在全国英语大赛中获奖。同时,英语成绩的优秀帮助她获得了“比较文学”的保研名额。研究生毕业后,她在一家报社当体育记者,由于外语口语出众,她经常奔赴世界各地采访F1、世界杯等大型体育赛事,也经常采访国外的体育明星。在这些开阔眼界的采访中,她不断增加了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在强手如云的报社里站稳了脚跟,步入金领阶层,自身的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实现。

  人物2: 聂婷,影城运营经理

  聂婷是西南农业大学(后与西南师范大学合并为西南大学)学生,学的是畜牧养殖专业。临近毕业,聂婷找工作的情况并不理想。毕竟畜牧养殖方面的需求不大,想留在主城区工作就更加困难了。虽说毕业后,不少同学都会从事和所学专业“不对口”的工作,但大部分是属于被动转型的情况。

  而聂婷恰恰相反,在本科学习阶段,她对电影、电视剧非常感兴趣,经常参加学校电影协会组织的各种观影联谊活动。因为喜欢影星,将其奉为偶像,给他们搭建网站,成立影迷会,还拉赞助做宣传,组织同学抢票。长期坚持下来,聂婷的组织能力得到了锻炼,对机构团体的运营业有了一定了解。聂婷还喜欢写一些电影观后感,以一个理科生的视角评价文艺作品,让人读来颇感新鲜。

  毕业后,聂婷先到一家娱乐杂志担任采编,后又到中影今典担任运营经理,几年后,她已被提拔到总公司担任运营经理,不仅找到了与自己兴趣相符的工作,还拿着让人羡慕的高薪。

  如果说林月娟的成功模式较难复制,因为她中文专业之外的兴趣(英语),已经达到了达人级;那么聂婷的案例便给广大同学提供了参考和借鉴。聂婷的成功全凭一股兴趣,一股对电影的热爱。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跨行业找工作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可如果你在本科学习阶段,就能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本专业之外的某种兴趣和能力,择业时,你就会比别人多一个选择。笔者以前的同事在重庆南开中学教数学,可凭借着对计算机的兴趣特长,现在已成功进入IT行业,担任网络公司总监。

  《金刊》观点

  每年几百万的大学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导致现在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了专长还要有特长。

  记者在重点中学招聘新教师的现场看到,面对强手如云的重点高校毕业生,招聘人员问得最多的问题是:“除了专业课程外,你还有哪些特长?”而那些有特长的毕业生更受用人单位欢迎。因为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老师除了自己的主干课程外,还要开一些素质教育课程,这时候,特长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因此,重点大学在招聘老师的时候,一般除了对专业有要求之外,还要看看这位老师是否有文艺、体育方面的特长或者是否学习了心理学、教育学甚至影视编剧等方面的知识,这样不仅能够增加这位老师的人格魅力,还能够提供给学生另类成功的视野和方法。

  《中国人文地理》杂志社招聘,要求应聘的记者不仅有一定的专业地理或历史知识,还要求文笔好,采访能力强,最好会开车、会摄影,会单独完成采访任务。结果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阿布意外入选了。阿布高中毕业后一直做导游,不仅会开车、摄影、写稿,还在做导游期间,自学了法语、英语。这个例子说明了同学们在大学期间就能有意识地拓展某些社会需求的能力,将会增加自己就业的竞争力。

  温馨提示

  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发展兴趣爱好跟“不务正业”可是两码事。兴趣爱好只是B计划,学好本专业才是基础。

  当然,如果你不喜欢自己所学专业,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你需要做的就是,要么调整思想和情绪,让自己重归学习正道,“回头是岸”;要么,你就坚定不移地从心所欲、随心而悦,听从内心的呼唤,尽早更换专业,追求你自己想要的明天和幸福。

  考研vs. 就业  你可以从现在就考虑

  “合抱之木,作于毫末。九成之台,作于蔂土。”尽管社会瞬息变化,谁也无法预计未来的你会有什么机遇,但有准备的人,总是在开始的细微之处,或者事情开始之前能够坚定自己发展的大方向,不随波逐流,迷失自我。所以,考研还是就业,也是你在选择大学和专业时就要考虑的一个因素。

  也许有同学认为:“高考我都还没上战场,就跟我提考研、就业,扯得也太远了吧。”但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且人的成长和发展是一以贯之的,你今天所走的每一步,对今后都会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你所选择的大学、所选择的专业,以及你是否在本专业之外发展兴趣爱好,都跟你现在的抉择有关。

  人物1: 黄思远,“上漂”一族

  黄思远是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的毕业生。大四的时候,眼见身边的同学要么被保送研究生,要么在积极准备考研,加上自己就业压力大,他随即加入了考研的大军。为了备考上海财经大学的研究生,他专门到上财附近参加考研辅导班,当起了“上漂”一族。两年来,投入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结果两次考研都无功而返。最后一次考试虽总分上线,却因为英语发挥不理想,以两分之差与上财失之交臂。

  等他回过神来,准备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错失了好多找工作的机遇。两年前,按照西南财经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他可以进入四大国有银行的分行;而现在,因为是往届生,只能进入深发展、地方商业银行等小银行。如果只选择银行,那么摆在他眼前的路非常狭窄——当客户经理或者当柜员。对于这些岗位来说,并不要求太高的学历,他对自己的前途有一种迷茫、失落感。

  

[1] [2] 下一页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