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2: 杨帆,北京大学教师
杨帆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生,毕业前感受到空前的就业压力。但他并没有盲目地选择考研,也没有不择行业地赶快找个工作万事大吉。杨帆认真分析了自己所学专业的性质和社会需求。中文系本科生找工作容易,但要找到一个好工作不容易。一方面,比起其他应用性更强的专业,中文系没有技能上的优势;另一方面,中文系本科生太多,竞争太大。但同时,大学讲师、著名杂志编辑等职位对中文系学生还是比较青睐,只是对中文系学生的知识要求相当高。中文系学生并非没有竞争力,而是内功还需要继续修炼。
于是,杨帆毅然选择了考研。继续读中文系,要像郭靖练降龙十八掌一样,把这条路走通、走精。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有足够的动力。比起那些因为逃避就业压力而选择考研的学生,杨帆的复习效率更高,从没感到过迟疑和纠结。最终,他不仅顺利考上了本校研究生,还因为在研究生就读阶段表现突出,三年后被作为交换生保送进北京大学。现在,他已经成为北京大学的一名讲师。
2011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突破150万,再创历史新高,录取率也不断提高。但有专家统计发现,能够真正坚持到最后的考生,只占报考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有三分之一根本不会走进考场,还有超过三分之一并没有认真复习,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走进考场。
《金刊》观点
“考研热”并没有令人感到振奋,反而加重了人们“沉甸甸”的心理负担。这是因为,前些年,一些高校为“争办”博士点、硕士点,使出浑身解数,使出吃奶的劲儿,研究生教育呈“大干快上”之势。这种急功近利的发展方式,究竟是为了培养人才,还是为了“跑马圈地”?这引来人们的质疑。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放弃?记者了解到,原因大致可归纳为:盲目“跟风”报名,被家长逼迫报考,找到合适工作后弃考,对研究生毕业后的出路比较迷茫,因为过度自卑而内心放弃等等。
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杨帆的案例,如果你明确自己所要追求的是什么,知道必须通过考研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那你就勇敢地去尝试。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毕业生林楚莉接受《金刊》记者采访时也感慨万千。本科毕业时,很多同学都选择了当老师,几年后,有些人已经凭借出色的教学能力成为学校骨干,有车有房。林楚莉也曾羡慕过,但她没有怀疑自己的选择:要成为更具学术研究能力和教育领域“杀伤力”的人才。于是她选择了考研。硕士毕业后,她先留校工作,后被调入教育部任职,让老同学羡慕不已。
温馨提示
学历不一定与能力对等,读研还是就业,高三学生也可以考虑,你是打定主意要考研读博,还是毕业马上就业,需要根据的自己的特点和所学专业的性质。如果你学的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大可不必跟风考研,让自己的青春白白浪费。而且工作后,你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如果真的坐得住冷板凳,不妨选择一些偏学术的专业,如考古、数学等,让自己能够沉淀下来,考取更高学位。 上一页 [1] [2]
上一篇文章: “中学女生月经卡”网络热传 凭卡可请假3天
下一篇文章: 教育部要求排查校园隐患 防自然灾害等致群死群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