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高考牵动着千万中国家长的心,2011年近100万学生弃考又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评论如潮。我认为, 从积极的方面看"弃考"是一种进步。
"弃考"是整个社会大环境改变的结果,迎来了教改的春天
"弃考现象"说明社会环境宽松了,物质条件改善了,人们对"唯文评论"的择材标准开始松动,就业的渠道多元化了,社会分工逐渐清晰。应该说是中国教育的一种进步,说明学生的理智了。而生源的分流给学校带来了竞争的压力,会冲击"教老大"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思想,迫使学校必须面对被选择的境地,从而为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必须要改革。另一方面,生源的减少学校赢得了物质和精神的空间,使得领导层有条件来专注改革的使命。因此我说,"弃考"为我们教育改革带来了机遇。
"弃考"给往届生提供了机会,改变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
2011年"弃考"学生占10%左右,我认为这个数字还很低,达到30左右才更合理。而另一组数据,往届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本科)的并成功入学的比例微乎其微,这说明我们社会上潜在的巨大生源正亟待着我们来开发。这个学生群体有社会实践经验,对于课程的需求更加有针对性,这对大学所设知识结构的调整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澳洲,40%的学生从社会中进入本科课程的学习,这样对于专业对口和学生学有所用,起到了自然调节的积极作用,这对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流动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所以"弃考"现象应该是我们所期望的。对多年来我们一考定终身的体制改革也是一种机遇。这样会促使我们的高考,融入多元的考核内容来制定入学标准。这样会直接导致上游的中小学教学改变教学的思路,整个教育体制将起到松土和补充营养的效果。社会上各种补习班、辅导班的产业链将得到规范,彻底改变教育围绕着"高考"这根大棒来转的局面,转向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教育中心上来。
学校不仅教书还要对孩子的前途负责
回顾爱迪学校的成长历程,可谓艰辛备至。学校在建校伊始就坚定了国际教育的发展方向,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和模式,敢于面对学生的不同需求,敢于被选择、被放弃。我们完全是凭借着自律和与时俱进的作为,叩开了世界著名大学的大门,一点一点地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同和社会乃至世界名校的尊重。现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耶鲁大学都直接在爱迪筛选学生免SAT。这是一种飞跃,爱迪办学14年来对社会最大的贡献是全部学生根据设计的发展路线图到达了理想的彼岸。
上一篇文章: 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显示:跳槽越多收入越低
下一篇文章: 指导学生礼仪的书籍出版发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