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中学”集中了最好的教育资源,师资强,经费多,政策支持……不公平的教育资源投放,无形中扩大了应试教育制度的弊端。如果长此以往,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超级女声”曾经很火,眼下又出现了更火的“超级中学”。
何谓超级中学?日前中青报报道给出定义——高考成绩十分优秀,高分学生集中且考入名校人数较多,这些重点中学中的“重点”可称之为“超级中学”。“超级中学”几乎垄断该地区的优秀生源和教师,拥有较多的经费和政策支持,高考成绩连年优异。在不少省份,北大清华招生名额的一半都被少数几所高中占据。
扎堆。当年“超级女声”吸引来多少爱唱歌的女孩子,我们在荧屏上目睹过人潮蜂拥的报名盛况,而超级中学尖子生扎堆的盛况我们则可以通过数字和实例来进行了解。陕西目前有两所“超级中学”,去年两校各有83人和60人考入北大清华,合计占全省名额的62.2%。
明星。当年《超级女声》的舞台上造就了不少歌坛明星,同样,“超级中学”的目标就是打造明星学生。众所周知,虽然近年自主招生和保送制度使高校选拔更多元,但各大高校的推荐名额往往由“超级中学”占据。去年北大清华在陕西自主招生名额的98.9%、保送名额的97.3%,都被西安“五大名校”垄断,其中一校保送、自招名额占全省五成左右。
“超级中学”生源掐尖,明星学生待遇一般也迥异于普通校的学生。翻开各地的招生咨询报道,不难看出,清华、北大、复旦、上交、人大、南大、浙大等众多一流高校都会选择在“超级中学”召开咨询会,会上,各高校更是会以现场签约承诺录取的方式吸引高分考生。而相较于尖子生的种种明星待遇,另一组数据应更值得我们深思——农村学生在著名高校中的比例不断降低,上世纪九十年代始终徘徊在20%左右,现已滑落到17.0%。在“最牛毕业班”“高考状元校”的神话面前,人们一般都会认为,集中优秀资源,造就精英人才,这是提升教育竞争力,是很争气露脸的一件事。在一片艳羡声里,我们唯独忘了,其实教育的出发点并不是造就部分精英明星,而是为了培养广大的有文化有知识的合格公民。
梦想。中青报报道中有一段话读起来颇令人动容:我们在贵州支教时发现,那里的孩子对未来怀抱美丽的梦想,他们希望成为律师、记者、科学家,但他们将来也许会面临上好大学更加困难的现实。
看到这里,我不由想起“孔子办学”。孔子讲学时,“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渔父者,下船而来……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书院没有围墙,教学是开放式的,老师弹琴,学生诵书,不相干的人也可驻足旁听。学生也什么人都有,颜回很穷苦,“贫居陋巷,箪食瓢饮”;子路做过两家贵族的家臣;子贡则富至千金——我想,这也许就是中国素质教育的开端吧。
由此可以想见,中国教育的萌芽即是一所平民学校,而学习知识可以说是每个人最初的梦想。说句最老实的话,教育非选秀,不在一时之炫,应该注重内涵发展,长远眼光,规模适度,布局合理,一味求大求尖子求超级,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上一篇文章: 改善农村贫困学生营养已迫在眉睫
下一篇文章: 教育部八项措施确保2011年高校招生公平公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