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3800元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率先在全国贫困地区实行15年免费教育陕西省宁陕县此举一经传开,引起网民盛赞声一片。(http://news.ghzw.cn/ShowArticle.asp?ArticleID=27091)
在全国普通老百姓为上幼儿园、高中掏空了腰包,重返贫困的今天,继陕西省吴起县、神木县、府谷县之后,宁陕县也于今年完成了15年免费教育。消息一出,网上一片赞歌,喝彩声经久不息。
与神木县、府谷县不同的是:宁陕县是个只有7.4万人口的小县,是个人均年收入只有3800元,年财政收入只有3075万元的国家级贫困县。他们敢于在贫困县中率先实行15年免费教育,实在是个奇迹!也是个令人刮目相看、值得全国各地认真思考的大问题。为什么贫困县能办到的,我们富县办不到?为什么这个贫困县能办到,其它贫困县办不到?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距?我认为,首先,宁陕县的领导有对治下老百姓的大爱,真正落实了胡总书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精神。有的县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富了,但没有富了那里的老百姓,那里的领导用人民给的权力大建楼堂馆所,大修官衙,大搞名人故里,借发展地方经济的幌子,为自己谋利益,做政绩;有的穷县也不甘落后,政绩工程、烂尾工程遍地开花,几年后任满调走,给后任留下一屁股债。这样的领导,办什么也不差钱,唯独涉及民生的事就没钱。而宁陕县的书记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当他看到孩子一周只吃一罐咸菜时,于07年启动了“营养计划”,对全县初中生每天补助3元生活费,小学生2.5元;08年,免费职业教育;09年,免费高中教育;2010年实行蛋奶工程全覆盖;到今年秋天,15年免费教育完成。试想,没有对群众的大爱,能在短时看不到政绩的教育投资这么多?
其次,拿出40%的财政收入,投入教育,实行15年免费教育,体现了宁陕县领导的大勇。一个县,要办的事很多。特别是在贫困县,负责任的领导一个钱得掰成八瓣来花才能应付,拿出40%财政的钱投入教育,的确需要大勇气。为了让老百姓的孩子都入得起园,上得起学,他们不惜把县政府卖了,宣传部用的是一台从网吧里掏来的旧电脑,行政小区就是几栋破旧的楼房,全县机关厉行节约。在奢侈豪华风盛行是时下,县领导没有大勇气,是不敢这样做的。
第三, 能认识到“提高教育水平是帮助贫困人口脱贫的有效手段”、有“培养一个,脱贫一家”的意识是大智。宁陕县的领导,是算大帐的,他们知道,有文化有知识的劳动者,比文盲致富快。一般讲,文化越高接受新思想、新事物越快;就是不在本地劳动工作,他们一是可以把挣得的钱寄回来给父母,也是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二是他们总是要回来的,既可带回外地的经验、信息,也可引回外地的资金。这种高瞻远瞩的智慧,是其它贫困县领导应该学习的。
宁陕县穷县办出“富教育”的大气魄,大手笔,将了那些富县领导一军。也使其它穷县的领导深感尴尬。故宁陕县的领导一再声明,不想给其它地方造成压力;一再解释,自己县的优势。这种顾虑不是不存在。但你们为宁陕县老百姓办了件大好事,全国的老百姓会记着你们,给你们树起心碑。有这个,不管以后由此受到什么坎坷,也就值了!
上一篇文章: 留守儿童切不可成教育的累赘和多余
下一篇文章: “流动时代”怎样呵护“留守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