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学在即,北京实验二小中高年级的家长们松了一口气,因为今年不用再为孩子评三好生的事情而焦虑了,往年这个时候,四年级以上的家长孩子都要铆足劲头,开始争夺这一学年的三好生奖状,一场大战在所难免,学校“暂停评选三好生”的决定使这场“大战”消于无形。
“三好生评选如今太敏感了!”实验二小的一位校领导向记者这样诉苦,在李烈校长所列举的“三好生评选”弊大于利的各种理由之外,这似乎是一个更真切的原因,每年的评选让老师、家长、孩子全都身心疲惫,如同过关。为何几代人一直珍视的这个荣誉称号最后竟然形同“枷锁”,孩子和家长身不由己地被它背后的那些利益“套牢”,致使评选成了一场闹剧?
取消评选三好生,换一种评选名目,评选背后的那些利益争夺也能随之取消吗?在现有的升学政策下,“取消三好生”能走多远?
家长算账
一张三好生奖状含金多少
孩子在实验二小上学的林女士最近几天频频收到祝贺短信:“听说你们学校取消三好,太羡慕了!”家长朋友们由衷地表达了各种艳羡之情,而他们自己还将在三好生的评选中继续打拼。为什么三好生评选如同战场,主要是由这张奖状背后的“含金量”所引发的。
对于很多60后、70后家长来说,记忆中的三好生还是一种比较纯粹的荣誉称号,1982年5月,教育部、团中央联合公布《关于在中学生中评选三好学生的试行办法》,规定“三好学生”的标准是:思想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规定还着重提高了三好学生的相关待遇,比如对于连续几年被评为“三好学生”的学生,在升学和分配上都给予优先选择的机会。近年,随着教育资源争夺的日益加剧,荣誉所关联的“待遇”使三好生逐渐变了味儿。
记者在“e度”教育论坛看到,不少家长询问三好证书的作用,有“小升初达人”表示:“很多的重点中学都会在报名条件中要求三好生,或者标注三好生优先录取等。三好生成了重点中学录取的必要条件或者优先条件。有的重点中学甚至要求只有市级三好才能报名,其作用和分量完全不亚于奥赛证书。”还有多所示范校对三好证书格外青睐。
而在小升初和中考推优中,三好证书更是作用不可低估,在本市不少小学,连续三年的区级三好生才有推优的资格;2010年本市中招的推优工作,各区县限制比例为5%到10%,由初中学校先以1比1.2的比例进行推荐,推荐对象以市级三好生为主。
“连续三年区级三好,才有资格评市级三好,孩子拥有一张市级三好证书,得给家长省多少钱啊!”一位家长在论坛里给三好证书算了一笔账:“小升初上重点校不外乎推优、特长、奥数坑班这几条路,学特长,上坑班都要好几年的工夫,学费10万算是少的,家长还要陪着孩子奔波苦熬,如果能评上三好推优,那就一劳永逸,简直是一条最省钱省力的捷径!”
孩子选战
“成人规则”玷污了孩子心灵
为了挤入这条进重点学校的捷径,三好生评选中种种“潜规则”横行,甚至有些竟以玷污孩子幼小心灵为代价。在不少学校,三好生的评选如同一场大战,没有经历过的人不会体会其中的惨烈。
四年级一开学,陶陶爸爸就开始在家长圈子里四处打听,是不是逢年过节该送老师点什么东西,送什么价位的妥当。“我儿子在班里属于中上等,这种情况其实特别尴尬,特好和特差的孩子都不用像我这么担心,评三好的时候老师照顾提拔一下我儿子就上去了。”他最怕的是别人都送了自己没送,耽误了孩子的大事。送礼焦虑成为四年级家长的普遍心态,目标指向很明显,就是奔着三好生去的。
除了一些硬性指标,三好生评选中的全班同学投票一直是这项制度以示公平透明的一种方式,但是在某些家长精心“策划”下,投票成了一场闹剧。张女士讲述了女儿班上选举三好生的场景。全班35个孩子选举三好生,三轮投票最高得票12票,没有一个过半数。原来,很多家长不约而同地给孩子教授了“倒数投票法”,让孩子把票投给每轮得票最少的同学,以增加自己被选上的概率。“让这么小的孩子就接触这种成人规则,他们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张女士很担忧。
从一些家长口中,记者了解到,还有孩子定下了选举的“攻守同盟”,约定互相投票,这种同盟都是家长私下联系好然后教给孩子的,曾经发生我家孩子投了你家孩子的票,而你家孩子没投我家孩子的票,导致孩子选举会上大哭大闹,家长交恶。
从去年开始,小学三好生评选体育标准提高,还增加了对孩子身高体重的要求,此举据说本为督促孩子锻炼,结果却引发了损害孩子健康的种种“达标窍门”,有人建议体重超标的“小胖墩”提前几个月就开始吃减肥药,明知对身体不好,却不得不这样做;而体重不够的“小豆芽”在体测时要“兜里有货”,装些重东西“蒙混过关”。老师喊冤
我们说公平没人相信
三好生评选引发了家长的集体焦虑,对于老师来说,同样的焦虑也困扰着他们,甚至有老师谈“三好”而色变。
在本市一所重点小学四年级开学的家长会上,一位新任班主任直言不讳地说,她根本不想带四年级以上的班级,实在是害怕了,“带一年就像掉一层皮,评三好生这个事情简直能把人搞得崩溃!”她严肃告诫所有家长,一律不接受任何礼物,也请家长不要找她谈照顾孩子评三好的事情,因为“这个事绝对不是我能说了算的,一切都看孩子自己的表现。”
这位老师说,几乎每年都有家长因为孩子没评上三好到学校闹,甚至大骂老师。“一次,中午吃饭的时间,有位老师接到家长电话,家长很不客气地追问为什么自己孩子没评上三好,哪一点表现差了,口口声声指责老师偏心,老师解释了将近一个小时,好不容易挂断电话,一丁点吃饭的胃口也没有了。”她表示,家长的心情他们其实也可以理解,因为三好生背后牵涉的东西太多了,大家都很紧张,“我敢说我们的评选是公平的,可是家长不信。”
对三好生评选公平的质疑一直在家长和老师之间交锋,一方面是老师四处喊冤,一方面是“潜规则”几乎都成了公开的秘密,实验二小的孙副校长向记者表示,评选本身就有不合理的成分:“如果一个班评选出20个三好学生,那么排在第20的孩子和第21的孩子究竟有多大差别?”
2010年,民进宣武区工委在师大附中等三所中学的将近300名老师、学生和家长中做了一个关于三好生评选的问卷调查,被调查对象对三好生评选过程中的公平性都持怀疑态度,尤以学生和家长为甚。39.0%的教师认为评选过程是公平的,61.0%的教师认为不公平或说不清;57.8%的学生认为评选过程会产生不公平,如果加上说不清的人数,这一数字达76.1%;53.8的家长认为评选过程会产生不公平,加上说不清的人数,这一数字是82.0%。调查显示,三好生评选过程的公平性问题受到三方普遍质疑。
三好变十项
荣誉能否和利益脱钩?
鉴于三好生评选中的“惨烈”状况,实验二小取消三好生评选的决定引得外校家长一致艳羡便不足为奇,而本校家长关心的是,代替三好生评选的“十项奖”是否只是换汤不换药?
李烈校长表示,从新学期起,实验二小不再评选学校的三好学生,而采取过去多年一直实行的“10+1+N”的标准评价学生的综合表现,其中“10”的部分包括爱心、健康、诚信等诸多奖励,鼓励孩子全面发展。小升初推优时实验二小将采用自己的“10+1+N”评价体系,如“10”的部分一个奖项算1分,“N”的部分算2分,育爱杯和小钱学森奖也会加分,所以推优标准是公正透明的,同时摆脱了过去的框框。
实验二小孙副校长向记者介绍,十项奖是以对孩子的激励为主,奖项包括爱心、守纪、勤学、诚信、劳动、健康、礼仪、全勤、安全、特长,+N的奖项是孩子自己觉得有什么特别棒的可以自荐,+1指的是“杰出奖”,在市级比赛取得奖项为校争光都可以加分,这些奖由孩子、家长、同学和老师一起参评,透明度很高。“三好生评选会让没评上的孩子产生压力,而且只要一年评不上就失去推优机会,有的孩子可能因一次失误破罐破摔,而十项奖每个孩子都能评上几项,使大家都能看到自己的优点,增加信心。”
目前三好变十项奖,在实验二小开始试点,至于它怎么和教委现有的升学政策衔接,在推优中是否充当和三好生一样的角色,还没有说法,“目前正在和市教委协商,我们也很着急,希望尽快衔接。”孙副校长表示。
“奖项变多了,孩子自信了,这是好事,可是如果它的背后依旧和利益挂钩,这个荣誉依旧无法纯洁。”有家长表示对这次试点的担心,“荣誉不应作为学生升学、找工作的砝码。只有切断荣誉背后的利益链,荣誉才不会被异化。”(记者 张鹏)
上一篇文章: 教育部:军事训练被高校列为必修课
下一篇文章: 收费昂贵粗放发展 早教市场有点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