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江苏正在新的起点和更高水平上推进“两个率先”,奋力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需要培养和造就品德高尚、富有理想、快乐健康、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江苏人薪火相传接续奋斗。加强未成年人文明礼仪教育则是培养新一代江苏人、促进江苏“人的现代化”的起点和重要一环。根据省文明委工作部署,省文明办、教育厅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成立课题组,针对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养成存在的现象和问题展开了一系列调研,提出了一个“学得会,做得到”的未成年人礼仪规范建议稿,该规范将未成年人礼仪分为8个方面,4大礼仪,细致而具体地提出了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
扬子晚报今起将开设专题,并在扬网及扬子晚报微博开设讨论专栏,邀请读者对未成年人的基本文明礼仪规范提出建议,以期让学校、家长和学生对于文明礼仪养成有一个更加明确的标准定位。
“学校不能只管孩子的学习,不教文明素质!”这是一周前,一位网友“@快快开始”在自己的微博上咆哮的一句话。咆哮的根源是一则小学生秋游的新闻,某校的小学生秋游,学生撤去后,竟然在草地上留下了一地垃圾无人清理。现场图片被网友拍下发到微博上后,引发了网友们关于小学生文明礼仪的热烈讨论。
事实上,自从孩子进入小学开始,老师和家长都在时刻“念叨”着“讲文明懂礼貌”。但怎样才是真正的“文明”?“讲文明”三个字来概括显然过于笼统。于是,一组“学得会,做得到”的未成年人文明礼仪规范标准在各界极高的呼声中亟待推出。
调查:
6成小学生不掌握
相应的文明礼仪
虽然从进入小学的那一刻起,“文明礼仪”便时刻挂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嘴边,但孩子们的文明礼仪掌握情况到底怎么样?根据一项调查结果,60%的小学生并不真正掌握该年龄段应该掌握的文明礼仪要求。70%的学校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主要形式是在班会课中宣讲文明礼仪要求;通过榜样示范和活动践行的不到30%。
记者了解到,这项调查发放问卷有两万五千余份,针对教师、学生、家长等不同的人群进行了问答,调查结果显示,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基本情况总体良好,80%的学校已经开始将文明礼仪教育要求纳入学校教育的内容和任务,95%的家长和老师能认识到未成年人文明礼仪素质的重要性。但仍然有“三多三少”、“二好二弱”现象,值得反省和深思。
探究:
一个小学生的话引人思考—
守则说“遵守公共场所秩序”,但没说不能插队
[采访实例]“我们刚刚上完《品德与社会》课,中午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就又有人插队了。真气人。”身为班干部的李洋气呼呼地告诉记者。每天中午在食堂排队买饭,总有那么几个“捣蛋鬼”想尽一切办法插队。“有的时候女生挤不过男生,就只能看着他们从我们面前挤过去。”更过分的是,吃完午饭,男生们总不记得把吃完的餐盘给端到餐具堆放处,食堂阿姨们只能跟在男生们身后收拾餐盘。
实在看不下去的李洋终于在一天中午“正义感爆棚”,“那天排队的时候,一个男生正好想插在我面前,但我是班干部,我觉得我有理由制止他。”李洋说,“老师在《品德与社会》课上难道没教吗?我们应该遵守公共场所的秩序。”谁知道男生的反驳让李洋哑口无言,“老师教了遵守公共场所秩序,但没说不能插队。”
李洋告诉记者,自己小学四年里一直都是班干部,充当老师“小帮手”的信条便是学校发放下来的文明礼仪规范的守则。“但男生们总是用各种‘守则上没写’的理由来反驳我,我真的很苦恼。”
[老师发言]南京市夫子庙小学校长冯爱东告诉记者,这个实例,确实是小学生认识的误区,也折射出现行的“小学生行为守则”的问题,太笼统太抽象,很多内容只有大的概念,而小学生的思维和理解能力毕竟有限,在遵照执行上,确实存在一些难度。
创新:
一个“学得会,做得到”的
文明礼仪规范呼之欲出
“尊敬师长,友爱同学……”虽然中小学校园里都有自己的《文明礼仪规范》,但大而化之的内容显然无法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做出正确的理解,同时《文明礼仪规范》也缺少一个“官方标准”。由于“文明礼仪”的概念过于笼统和书面化,“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们无法正确理解什么才是“尊敬师长”?怎样才能“友爱同学”?记者近日从江苏省文明办了解到,一个“学得会做得到”的《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建议稿)》已经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起草完毕,并开始广泛征求社会意见。
在这份《规范(建议稿)》中,未成年人的文明礼仪被分成“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和“形式之礼”八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针对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做了详尽的规定。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儿童早期性教育,我们能做的还很多
下一篇文章: 中国教育报时评:千万莫当束缚孩子的“监视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