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所谓科学素养,指的是具备基本的科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的能力,掌握科学思维和科学思想,以及运用科学技术处理社会事务、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在首届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上,中国科协发布的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具备科学素质的公众比例达到8.47%。这个数字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经过近些年的努力,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提高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往往面临这样那样的“科学尴尬”。比如,微信朋友圈中常常出现“喝白酒能抗癌’,“地震云可以预报地震”“闪电不会两次击中同一个地方” 等缺少科学依据的言论。
某市科学协会组织高中生就公民科学素养展开讨论。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参加讨论,谈谈自己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材料以科学素养发展的现状为依托,揭示出当前社会生活中人们在科学素养方面的表现。近年来我国具备科学素养的公众比例不断提升,这是可喜的一面。可是,生活中也有很多因为科学素养不足而产生的“科学尴尬”,这是需要改变的一面。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能脱离材料写作,即科学素养的提升与科学素养的缺乏;(2)要表达“我”的思考,必须突出“我”的身份;(3)写作对象明确,即写给高中生阅读。
参考立意角度(立意有交叉,侧重点不同)
(1)提升科学素养。当前中国,实现创新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既需要一批有建树的科学家,更应该社越来越多的人具备科学素养,学会“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才能对各种新事物,新现象有更清晰的认识。
(2)摆脱科学尴尬。信息爆炸式增长,并不代表科学素养会提高,相反,很多人利用片面甚至错误的言论,传递不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应该在信息的海洋中拨沙拣金,澄清谬论,摆脱科学尴尬。
(3)坚持科学真理。科学工作者,以严谨的科学精神向我们传递了知识与真理。然而,一些伪科学工作者却以缺少根据的言论迷惑视听。因此,应该运用科学方法思考,远伪科学的煽动与诱惑。
(4)培养科学精神。科学传播不仅是为了提高公众的素养,更希望科学精神的具体内涵为公众所理解,能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公众的心灵之中。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上一篇文章: 2019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专家解析10
下一篇文章: 2019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专家解析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