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鱼如命的子产做了相国,有人给他送了一条好鱼。子产坚决不接受。来人很不理解,子产说,我今天接受了你的鱼,将来我就很可能吃不到鱼了。
我们可能会问,一个堂堂的相国,接受一条小小的鱼,何至于将来吃不到鱼呢?但子产的高明就在这里,他明白“祸患常积于忽微”,任何一扇“窗户”的打坏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如果今天能接受这一条鱼,就意味着明天能接受无数条的“鱼”;而拿了人家的这条鱼,将来人家的“银”鱼、“金”鱼就会照拿不误。更为可怕的是,在人们的社会评价中,子产就成了一个打破廉洁“窗户”的人,一个拿鱼的人,一个受贿的人,如此,行贿的人就会接踵而至,子产的恶名可能就会滚滚而来!鉴于此,子产才一定要坚守住心灵的第一防线,以防千里长堤,溃于蚁穴。(不能以叙代议,叙例一定要简洁,要紧扣论点,还要学会紧扣上面的原因,对例子进行分析。这里对子产就有丛他自己,从别人的评价,从哲学上的量变来分析他拿鱼的危害性。上文分析论点的好处,在这里得到了表现。)
还记得童话中,那个说谎的孩子吗?一句“狼来了”的戏语,打碎了他诚信的“窗户”,他从此成了一个说谎的孩子,于是,狼真的来了,而人们却不再相信他,于是,孩子遭到了报应。
在这个童话的背后,隐藏着这样两个道理:第一,一旦你打碎了人生中的“窗户”,你就可能造成了破窗效应,后果不堪设想。第二,一旦你打破了人生中的“窗户”,你就要为此付出代价,哪怕你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哪怕你只是一句玩笑话。(注意正反对比,“还记得”的过渡,举重若轻。反面论证了打碎第一扇窗户的危害。用孩子,用死亡,把这种危害性强调到极致。但到这里,还只是具体举例论证。这样的论证的力量其实还是有限的。因为,你能举出正面的例子来肯定,我同样可以举出反面的例子来否定。所以,概括举例,也比不可少。至少能证明我观点的普遍性。)
事实也正是如此。
如果李白不能守住心灵的傲骨之窗,我们就看不到“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的凛然正气,如果于谦不能守住心灵的纯正之窗,我们就看不到“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壮怀激烈,如果方孝儒不能守住心灵的气节之窗,我们就没有了“死即死耳,诏不代草”的强烈震撼,如果陈玉成不能守住心灵的正义之窗,我们就读不到“大丈夫死即死耳,何饶舌也”的慷慨悲歌。
是啊,无论是“故将愁苦而终身”决不随波逐流的屈原,还是“留取丹心照汗青”宁死不屈的文天祥;无论是“勿以恶小而为之”深明大义的刘皇叔,还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军纪如山的人民军队。他们共同的选择告诉我们——守住心灵的第一扇窗户,是走向高贵的第一步。(这两段都是概括举例。概括举例一般和具体举例搭配使用,常用来列举常见事例,没必要展开的事例。但如何列举很有讲究,这里我们选用了“如果……就”和“无论是……还是……”这两种句式。这两种句式最有力量,概括举例之后必要的收束,也特别重要。)
当然,不轻易打破人生的任意一扇窗户,不等于就一定能防患未然,坚守住心灵的第一条防线,不等于就一定能守住。那么,一旦打碎了怎么办?如果失守了怎么办?(这一段老师给它一个名称叫“多说一层”。一般高考文章都有思辨性。你多说一层,就能登高一层。这是增彩的关键,也是最大的亮色所在。比如你论述“勤奋”的重要意义。结尾就要多说一层。当然,勤奋不等于一味苦干。有些人不惜力,起早贪黑而效果不佳,勤奋的内涵不仅指勤于做,还指勤于思;既要勤动手,还要勤动脑,要讲方法和效率。这样界定清楚了文章的内涵,自然逻辑严密,说理辩证。)
……
为了守住心灵的第一防线,我们就要做梅花——零落黄泥碾做尘,只有香如故!
就要做胡杨——活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
就要做苍鹰——为了不做鼠辈的食物,宁肯把自己撕成碎片,葬在浩淼的长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高考倒计时:考生如何规避面对试题“会而不对”
下一篇文章: 重要提醒:高考还有10天如何备考?不迷信押题卷,梳理知识点,重温错题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