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版权申明

网络信息 | 家校互动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新华教育 | 人民教育 | 新浪教育 |


祝福 | 帮助 | 网址 |
网站社区 | 媒体报道 | 同行作文 | 作文点睛 | 教师频道 | 资讯频道 | 英语频道 | 搜狐教育 | 腾讯教育 | 网易教育 | 留言 | 链接 | 旧站 |
最新公告:     冠华作文网署假期间作文稿酬双倍!  [ghzw  2011年7月6日]            冠华作文网录用的作文、论文稿酬翻一倍  [ghzw  2011年6月13日]            冠华作文网发布征集令  [ghzw  2011年6月3日]            请大家到新网站注册,登陆发表作文。  [ghzw  2011年5月2日]            冠华作文网新年发红包了啦!  [ghzw  2011年1月20日]         订阅: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教育资讯 > 重磅推荐 > 正文         ★★★
2024年全国名校模拟作文题例文佳作赏析(14)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3/8/21 10:01:00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材料二:“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孟子》

材料三:“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上面三则材料分别是孔子、孟子、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状态的描摹,你如何看待他们描摹的理想社会状态?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第一则材料是孔子以一个安和、愉悦、惬意、自由的生活场景描摹理想的社会状态,是孔子“仁”的思想、“礼乐教化”之下的和乐的人生状态,是物质充足基础上的精神文明的写照。关注民生民乐,这里有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和谐,有生命质量和幸福指数。

第二则材料是孟子衣食无忧,百姓吃得饱穿得暖的基础上的连弱势群体都穿得好吃得好的具体表现,物质丰富之后还要办教育,教学内容是“孝悌之义”,教化的结果是“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物质的充裕,精神的和乐,小康社会的愿景。

第三则材料是陶渊明的理想社会状态,没有阶级没有压迫,自由平等,怡然自乐,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则材料都关乎百姓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只要围绕百姓的生活、生命立意就可以。具体涉及人生境界和人生态度的思考,感受生活,感受自然,三个材料都是生活故事,都是生活态度,都是人生。认知生命境界,达成更高的文化境界——和谐、美好。

【佳作赏析】:理想社会状态的描摹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理想社会状态应该是怎样的。在《论语》、《孟子》和《桃花源记》这三则材料中,分别有了孔子、孟子和陶渊明对于理想社会状态的描摹。他们从不同角度出发,以各自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于美好社会的向往。

首先,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了莫春者,描述了一个春天里人们穿戴整齐、高冠戴笄,童子们在沂水边洗浴后,在舞雩之间欢乐歌唱,并且归家享受生活的场景。这种描绘体现了孔子对于一个文明、和谐社会的向往。他希望人们能够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尊重礼仪规范,并通过咏诗歌来表达内心情感。

其次,《孟子》中提到五亩之宅以及百亩之田的描述,强调了家庭和农业生产在理想社会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孟子认为,只要人们能够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按时种植作物,养殖家禽家畜,并且注重教育、尊敬长辈和孝顺父母等美德的传承,就能够实现社会的富裕和人民的幸福。

最后,《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个与外界隔绝的乌托邦式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居民们过着宁静自由的生活,拥有美丽的田园风光、舒适的住房以及丰富多样的农业资源。陶渊明通过描述这个理想化的社会状态,表达了对于自然环境和自由生活的向往。

综合上述材料内容及含意,我认为他们描摹的理想社会状态有以下几点共同之处:首先是物质富足和生活安定。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在描绘理想社会时都强调了人们过上衣食无忧、物质富足的生活。其次是道德文化繁荣。他们都希望人们能够秉持儒家思想中强调的道德准则,注重家庭教育和社会公德的传承。最后是自由与和谐共存。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乌托邦式社会,强调了人们过着自由、和谐的生活,远离尘嚣纷扰。

总之,在孔子、孟子和陶渊明的描摹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于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与追求。无论是从文化、经济还是生活方式等方面,他们都希望人们能够过上安定幸福、物质富足、道德文化繁荣以及自由和谐共存的美好生活。这些描摹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考参考,也激励着我们为实现理想社会而努力奋斗。

 

【佳作赏析】:理想社会状态的描摹:一种追求和谐与幸福的向往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理想社会状态的探索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经典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代、不同思想家对于理想社会状态的描摹。其中,孔子、孟子和陶渊明分别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他们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状态。本文将以此为基础,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探讨这些描摹背后所蕴含的共同价值观。

首先,在《论语》中,孔子描述了春天里莫春者咏归的场景。这个场景中有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在沂河边洗澡、舞雩之间颂诵诗歌后归去。这一描绘传递出一种宁静祥和、生活节奏有序的氛围。这种理想社会状态强调个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并通过艺术表达方式来凝聚民众情感。

而在《孟子》中,孟子则以更具体的方式描述了理想社会状态。他提到了五亩之宅栽桑可以养活五十人,饲养鸡豚狗彘可以供给七十人食肉,百亩之田勤劳耕种可以让数口之家不饥不寒。这一描绘强调了生活的物质丰富和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孟子认为通过勤劳努力,每个人都能够获得衣食无忧的生活,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一个没有贫困和饥荒问题的社会。

最后,在《桃花源记》中,陶渊明以一个乡村社区为背景,描述了一片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阡陌交通的景象。在这个社区中,男女老少过着自由自在、快乐幸福的生活。这一描绘传递出对于自然环境与社区共同发展的追求。陶渊明认为只有当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并形成紧密联系的社区网络时,才能真正实现幸福与快乐。

综合以上描摹内容及含意,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孟子和陶渊明都对理想社会状态有着相似的追求,即和谐与幸福。他们强调了个体与自然环境、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平衡关系。无论是孔子的艺术表达、孟子的物质丰富还是陶渊明的乡村社区,都展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我们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问题。资源分配不均、环境污染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要实现这些理想社会状态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个人应注重道德修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教育机构应推动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总之,孔子、孟子和陶渊明所描绘的理想社会状态代表了人们对于和谐与幸福生活的向往。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以他们为榜样,通过共同努力来实现这些理想,并为后代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上一页  [1] [2]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